-
公开(公告)号:CN102151616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110025088.9
申请日:2011-01-24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钽铌尾矿中浮选分离锂云母精矿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pH5~9范围内,使用烷基伯胺盐、烷基混合醇和碱金属盐复配而成的浮选药剂,从钽铌尾矿中浮选出锂云母精矿。所述的烷基伯胺盐是由碳链长度8~18的烷基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盐酸或醋酸反应生成烷基伯胺盐;烷基混合醇是指碳链长度2~12的烷基混合醇,碱金属盐是指氯化钠和/或氯化钾。本发明所述方法将烷基伯胺盐、烷基混合醇、碱金属盐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胺质量分数0.5%~5%的水溶液作为浮选药剂。该浮选药剂与现有的椰油伯胺浮选药剂相比,药剂用量低,选择性好,锂云母回收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07301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52579.1
申请日:2013-02-17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nventor: 刘够生
IPC: C01B33/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段控制制备合成云母的方法。在电阻炉中,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石英砂36%-40%、氧化镁29%-31%、氧化铝10%-12%、氟硅酸钾19%-21%和碳酸钾3%-5%。上述五种原料的粒度分别为石英砂60-100目、氧化镁60-100目、氧化铝60-100目、氟硅酸钾120-200目、碳酸钾20-80目。上述五种原料的纯度大于98.5%。分段控制电阻炉内温度,第一步,将炉温在1-5小时内由室温升温至1500-1900℃;第二步,在1500-1900℃恒温煅烧5-15小时;第三步,在5-25小时内将炉温降至200-600℃;第四步,在5-25小时内将炉温降至室温。出料,所得合成云母为优质片状晶体。
-
-
-
公开(公告)号:CN101830450B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010189349.6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1B25/4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分段控制制备结晶Ⅱ型聚磷酸铵的方法。以磷酸、磷酸氢一铵或磷酸氢二铵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作为反应原料,以尿素和三聚氰胺为混合缩合剂或二者任选一的单一缩合剂,在给定湿氨气条件和给定温度下进行分段控制的聚合反应,以制备结晶Ⅱ型聚磷酸铵。第一阶段,物料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进行混合、加热熔融、预聚合反应,第一阶段在反应器中进行;预聚合后的反应浆料转入捏合机中,在给定湿氨气条件和给定温度下进行晶型转化,得到了结晶Ⅱ型聚磷酸铵,第二阶段在捏合机中进行。本发明克服了高温聚合反应过程对设备的腐蚀,制备的产品晶型稳定,是一种可以工业化实施的结晶Ⅱ型聚磷酸铵生产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151616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25088.9
申请日:2011-01-24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钽铌尾矿中浮选分离锂云母精矿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pH5~9范围内,使用烷基伯胺盐、烷基混合醇和碱金属盐复配而成的浮选药剂,从钽铌尾矿中浮选出锂云母精矿。所述的烷基伯胺盐是由碳链长度8~18的烷基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盐酸或醋酸反应生成烷基伯胺盐;烷基混合醇是指碳链长度2~12的烷基混合醇,碱金属盐是指氯化钠和/或氯化钾。本发明所述方法将烷基伯胺盐、烷基混合醇、碱金属盐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胺质量分数0.5%~5%的水溶液作为浮选药剂。该浮选药剂与现有的椰油伯胺浮选药剂相比,药剂用量低,选择性好,锂云母回收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774562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103744.8
申请日:2010-02-0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1B25/40
Abstract: 本发明用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要原料,以含胺类物质为缩合剂,通过晶型可控的高温聚合技术,制得结晶V型聚磷酸铵产品。晶型可控技术的核心为通氨气氛和程序升温过程控制。采用通湿氨并使反应体系完全被湿氨气氛中和后,湿氨环境和程序控温实现向结晶V型的可控转化。本发明克服了高温环境下反应物料对材质腐蚀性,全部反应在捏合机内一次完成,简化了生产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01700879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910199096.8
申请日:2009-11-20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1B25/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法制备结晶V型聚磷酸铵的方法,选用摩尔比为1∶1/6~1∶1/8的磷酸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先将磷酸(85%)脱水后,在反应器中加入缩合剂持续升温至280~330℃,维持5~30min,反应器中通入干氨气,氨气分压0.02~0.04MPa,氨气流量0.3~1.0L/min,维持氨化时间15~60min,最后经固化、破碎、出料得到产品,经X射线衍射检测,本发明制备的产品为结晶V型聚磷酸铵。本发明的优点:较磷酸铵盐热缩合法,历时短,反应温度较低,可操作性增强;本发明以三聚氰胺为缩合剂,粉末色白,干燥,产品得率高,易破碎,能长久储存,晶型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1898999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910199001.2
申请日:2009-11-1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7D213/48 , B01J3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氧化法合成吡啶甲醛化合物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包括催化剂合成,甲基吡啶选择性催化氧化两个步骤,采用一系列不同取代位置的甲基吡啶直接氧化合成吡啶甲醛催化合成技术及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发明采用均相络合催化工艺,将原料甲基吡啶或二甲基吡啶等直接在常压下,催化氧化合成相应甲基取代位置的吡啶甲醛产物,催化效率、产品转化率及产品得率高,反应条件便捷,适于工业级规模化生产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1830450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89349.6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1B25/4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分段控制制备结晶Ⅱ型聚磷酸铵的方法。以磷酸、磷酸氢一铵或磷酸氢二铵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作为反应原料,以尿素和三聚氰胺为混合缩合剂或二者任选一的单一缩合剂,在给定湿氨气条件和给定温度下进行分段控制的聚合反应,以制备结晶Ⅱ型聚磷酸铵。第一阶段,物料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进行混合、加热熔融、预聚合反应,第一阶段在反应器中进行;预聚合后的反应浆料转入捏合机中,在给定湿氨气条件和给定温度下进行晶型转化,得到了结晶Ⅱ型聚磷酸铵,第二阶段在捏合机中进行。本发明克服了高温聚合反应过程对设备的腐蚀,制备的产品晶型稳定,是一种可以工业化实施的结晶Ⅱ型聚磷酸铵生产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