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热管导液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67526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259917.8

    申请日:2015-05-20

    Inventor: 陈娟 杨旭 周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热管导液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该系统包括内层安全壳、外层安全壳和设置在外层安全壳顶部的冷却装置,在内层安全壳上设置的热管导液装置、和在所述内层安全壳、外层安全壳之间设置的疏导空气流通方向的导流装置,冷却剂从顶部喷洒在内层安全壳上形成液膜,通过热管导液装置一方面可以抑制液膜的断裂,提高液膜与空气进行的热交换效率,从而将安全壳表面的热量排出安全壳内;另一方面,可以将未被液膜覆盖的安全壳表面上的热量导入内层安全壳与外层安全壳的换热空间最终排出安全壳内,从而完成本发明;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有热管导液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具有高效换热、安全可靠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一种螺旋流式防沉积倒U型管

    公开(公告)号:CN104344758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322644.8

    申请日:2013-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用螺旋流式防沉积倒U型管,包括筒状倒U型管管壁及其内部设置的螺旋折流板,螺旋折流板的螺旋面通过与倒U型管中心线垂直正交、其长度为倒U型管半径的直线段做螺旋运动而形成,螺旋折流板的外边缘与倒U型管内壁相接,螺旋折流板的螺旋角为20°-50°。增加螺旋折流板,这样流体由原来的直线流动变成连续的螺旋状流动,以螺旋流的方式冲刷传热管束,防止颗粒物沉积于管壁。该倒U型管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拆装的特点,可有效提高蒸汽发生器U型管的经济性及安全可靠性。

    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水棒

    公开(公告)号:CN102855946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210336919.9

    申请日:2012-0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的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水棒。该水棒由水棒外壁和水棒内壁组成,其中,水棒外壁由两种材料构成,分为三层,其内外两层均采用不锈钢材料,中间层采用嵌入锗纳米晶体的绝热硅材料;水棒内壁由一种材料构成,只有一层。水棒外壁和水棒内壁围成了方环形水棒外管,水棒内壁围成了方形水棒内管。在超临界水冷堆水棒设计中,通过改进水棒的结构设计,采用热导率较小的水棒外壁材料和热导率较大的水棒内壁材料,从而使慢化剂轴向温升降低,慢化剂慢化效果增强,提高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的均匀性。该水棒具有结构简单,对原超临界水堆组件设计改进较小的特点,可以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

    一种喷淋式第一液态壁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835540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42984.9

    申请日:2015-05-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128 G21B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淋式第一液态壁发生装置,该第一液态壁发生装置通过在真空室中等离子体的上方和两侧分别设置上部喷淋环管和内、外侧喷淋环管,并在内、外侧喷淋环管上方和反应堆底部设置内、外侧收集槽和下部收集槽,液态金属从上部喷淋环管向内侧、外侧喷射,落入内、外侧收集槽,完成对等离子体上方的封闭;同时,液态金属经内、外侧喷淋环管分别向外、向内喷射,落入下部收集槽,完成对等离子体下方的封闭,从而形成第一液态壁,最后将液态金属从反应堆内抽出,完成对反应堆内热量的导出,进而完成本发明;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喷淋式第一液态壁发生装置具有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等特点。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堆余热排出的自然循环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2820067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210301144.1

    申请日:2012-08-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反应堆余热排出的自然循环的换热器。超临界水在热流体超临界水环形通道内流动,构成一次侧循环,热流体超临界水环形通道为窄隙环管;冷流体水在冷流体水下降通道、下部腔室、冷流体水上升通道以及顶部腔室内流动,构成二次侧循环。在超临界水堆正常停堆或事故紧急停堆情况下,采用超临界窄缝自然循环换热器进行余热排出,不需要任何外力,能够有效地减少因为能动部件故障、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系统失效概率,提高反应堆的运行安全性。

    一种螺旋流式防沉积倒U型管

    公开(公告)号:CN104344758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322644.8

    申请日:2013-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用螺旋流式防沉积倒U型管,包括筒状倒U型管管壁及其内部设置的螺旋折流板,螺旋折流板的螺旋面通过与倒U型管中心线垂直正交、其长度为倒U型管半径的直线段做螺旋运动而形成,螺旋折流板的外边缘与倒U型管内壁相接,螺旋折流板的螺旋角为20°-50°。增加螺旋折流板,这样流体由原来的直线流动变成连续的螺旋状流动,以螺旋流的方式冲刷传热管束,防止颗粒物沉积于管壁。该倒U型管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拆装的特点,可有效提高蒸汽发生器U型管的经济性及安全可靠性。

    用于超临界水堆瞬态核热耦合的安全分析计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02784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46204.6

    申请日:2014-04-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6 Y04S4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堆瞬态核热耦合的安全分析计算装置,属于核电厂设计与反应堆安全分析领域,适用于超临界水堆,具体为,利用双群时空动力学方程的时空离散求解,建立瞬态物理分析程序;通过通道之间的流量分配计算和各个通道内部流动换热求解,建立瞬态热工分析程序;在此基础上,将物理计算程序嵌入至瞬态系统分析程序,建立超临界瞬态耦合分析程序,分析系统的安全性。特别是利用双群中子时空动力学方程建立的时空动力学准静态解法模型与多通道分析方法相结合,能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又较子通道模型有效的减少了计算时间,进而提高超临界水堆设计的经济性,符合安全分析的发展趋势。

    超临界水中事故容错燃料的传热研究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48476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56866.2

    申请日:2023-04-25

    Inventor: 陈娟 于汇辰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超临界水中事故容错燃料的传热研究方法、装置及设备。包括:得到鼓泡燃料表面超临界水湍流阻力系数、湍流传热系数的本构方程;利用所述本构方程,建立超临界水中鼓泡ATF燃料共轭传热多物理耦合模型,得到共轭传热的多物理耦合机理及对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所述影响规律,量化分析鼓泡对包壳峰值温度、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得到包壳峰值温度限值准则和燃料优化结果得到包壳峰值温度限值准则和燃料优化结果。本申请通过得到包壳峰值温度限值准则和燃料优化的结果,帮助解决事故容错燃料(ATF)在高温、高压、高辐照和强腐蚀的超临界水中易鼓泡,诱发流固共轭传热多物理耦合机理改变,对传热安全产生极大挑战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