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4374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42333.1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537 , A61P9/14 , A23L33/105 , A61K135/00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的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将丹参废弃地上部分资源开发利用,经优化的提取纯化工艺制备得到有效部位。结果显示: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可改善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血流变参数变化、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微血管密度降低以及降低ET‑1、iNOS、VEGF、P‑Selectin、TXA2、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提高6‑keto‑PGF1α的表达水平。本发明提供的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的防治作用,可作为微循环障碍治疗的药品或维护血管功能的保健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200707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43397.3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537 , A61P29/00 , A61P39/06 , A61P35/00 , A61P9/10 , A61P3/10 , G01N5/04 , G01N30/02 , G01N30/86 , G01N30/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的制备与质量检测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乙醇回流提取、大孔树脂纯化。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制定质量标准包括水分、炽灼残渣、有效部位的鉴别、指纹图谱与丹参茎叶酚酸和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对丹参茎叶有效部位的有效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确保生产中质量可控,操作规范。本发明可为工厂生产工艺、质检等提供科学依据,更有利于丹参茎叶的资源开发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728651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710156960.0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附四物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它由当归、川芎、香附和木香四味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采用β‑环糊精进行研磨包合,挥发油提取后所得残渣,加熟地、白芍和延胡索,加水煎煮提取,提取液以95%乙醇进行醇沉,静置,抽滤,上清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干浸膏,再加入糖粉、糊精,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加入包合物,混匀,制成。其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薄层定性鉴别及HPLC含量测定。本发明将挥发油部位单独提取包合,具有减少辅料用量和发挥治疗作用的双重功效,较目前单味配方颗粒服用时各药味相加,更能充分发挥中药配伍的优势,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标准,可有效控制复方颗粒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551000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710858733.2
申请日:2017-09-2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718 , A61P3/10 , A61P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黄芩和黄连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根据中医药理论和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充分利用中药资源,在黄芩和黄连药对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药理实验,应用响应曲面法筛选出能够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黄芩和黄连药对最佳用量配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最佳用量配比的黄芩和黄连,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的功效,可以显著降低FBG、TC、TG、FFA、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显示出了非常好的降糖降脂的功效,且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420237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68735.1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481 , A61K31/715 , C08B37/00 , A61P11/00 , A61K1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黄芪花及其提取物在制备防治肺纤维化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黄芪花提取物可有效降低博莱霉素致c57BL/6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肺重系数,显著降低肺组织中的MDA、HYP含量和血清中TGF-β1和TNF-α,同时增加血清中的T-AOC含量,减轻模型动物肺组织病理变化;且细胞实验也显示本发明提供的黄芪花提取物可较好的保护过氧化氢损伤下的HELF细胞作用。体内外实验均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黄芪花提取物可用于肺纤维化的防治。且与现有的药物相比,该提取物以天然传统药用植物为原料,更加安全,无不良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0201020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97938.9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287 , A61P11/00 , A61P29/00 , A61P11/10 , A61P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治感冒的菊叶活性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活性提取物由菊叶多糖和菊叶酚酸类、黄酮类成分复配而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活性提取物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镇咳、祛痰、抗炎作用,能够用于防治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生痰、炎症反应等。本发明主要以药用菊花采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菊叶为原料,制备其活性提取物,开发其新用途,实现变废为宝,可实现菊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产业的提质增效,具有很好的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路线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较为全面地保留菊叶原料中的多糖类、黄酮类和酚酸类有效成分,可以用于制备防治感冒的中成药或中兽药,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310146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611041764.0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9066 , A61P13/12 , A61P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治慢性肾衰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它由黄蜀葵花10份,黄芪3‑30份,虎杖3‑15份,姜黄0.3‑3份制成。本发明立足祖国医药学方剂配伍理论,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筛选出黄蜀葵花、黄芪、虎杖和姜黄中药组合物,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很好的减少蛋白结合型尿毒素前体在肠道内的生成,减轻尿毒素的体内堆积作用,对慢性肾衰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可以缓解慢性肾衰的临床症状,本发明对于慢性肾衰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33106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46769.3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489 , A61K31/352 , A61K8/9789 , A61K8/49 , A61Q19/02 , A61P17/00 , A61P35/00 , A61P31/04 , A23B7/1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抗菌活性的苦参黄酮类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苦参药渣为原料,变废为宝,加入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滤液干燥得乙醇浸膏,浸膏甲醇溶解后,上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然后用浓度为10%、20%、30%、40%、50%、60%、70%和8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收集50~70%洗脱部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有效部位对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无乳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且还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黑色素过多导致的人体色素沉着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广泛的生物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51961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619230.4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7034 , A61P3/10 , A61P1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毛蕊花糖苷的新用途与新作用机制,具体涉及毛蕊花糖苷在制备预防和治疗II型糖尿病肾病药物中的应用,并对毛蕊花糖苷对II型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可改善高糖引起的肝脏损伤,降低自发型糖尿病db/db小鼠的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血脂水平(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与血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肾脏组织中TGF-β1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3和Smad4与α-SMA蛋白表达;同时,毛蕊花糖苷可改善高糖引起的肝脏损伤;抑制HK-2增殖和EMT形成。综上,毛蕊花糖苷对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反应、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及改善肾脏纤维化而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859906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610406903.9
申请日:2016-06-12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8B37/02 , C08B37/14 , C08B37/00 , A61K31/737 , A61P37/04 , A23L33/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提高免疫活性的黄蜀葵茎叶多糖乙酰化修饰产物及其制备方法,黄蜀葵茎叶多糖乙酰化修饰产物中乙酰基含量为16.83%,多糖含量为82.50%,多糖由摩尔比为0.004:1.49:0.008:0.011的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以及阿拉伯糖组成。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优选提取分离工艺,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粗多糖,再脱蛋白,然后采用DEAE‑52纤维素树脂进行纯化,制得纯度高的黄蜀葵茎叶多糖,再采用乙酸酐法修饰得到黄蜀葵茎叶多糖乙酰化修饰产物。本发明充分利用废弃的黄蜀葵茎叶资源,变废为宝,得到可提高免疫活性的黄蜀葵茎叶多糖乙酰化修饰产物,可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化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