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液还原制备银纳米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12976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61453.1

    申请日:2010-08-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植物提取液还原制备银纳米颗粒的方法,涉及一种银纳米颗粒。提供一种植物提取液还原制备银纳米颗粒的方法,是一种在微波的辅助下,利用植物提取液将Ag+快速还原成Ag0纳米颗粒的方法。将植物叶片进行干燥、粉碎成粉末状备用;将植物叶粉与水混合浸取,之后将混合物去除植物粉末残渣,获得的植物提取液作为还原剂;将植物提取液与银盐溶液混合,还原后获得银纳米颗粒。工艺简单,除了具备生物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的诸多优势外,还能有效提高还原反应速率,并获得高分散性和稳定性的纳米银颗粒。

    负载型银催化剂的植物还原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8132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261522.9

    申请日:2010-08-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负载型银催化剂的植物还原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银催化剂。提供一种负载型银催化剂的植物还原制备方法。将植物叶片进行干燥、粉碎成粉状,与水混合浸取之后,去除残渣,得植物提取液,将银盐溶于植物提取液中,配制成浸渍液,再用浸渍液浸泡载体,反应后得催化剂;将催化剂进行干燥,活化,制得负载型银催化剂,可用于乙烯环氧化。采用天然的植物叶片提取液作为还原剂,没有添加其它的溶剂和还原剂,没有负载助催化剂,反应原料气中没有添加抑制剂,并且在模拟工业反应条件下,在225℃的较低温度下,催化剂对环氧乙烷的选择性达到81.96%,接近工业催化剂的指标。催化剂制备过程具有绿色的特点,并且催化剂载体上银颗粒分布均匀。

    三角金纳米片的微生物还原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68194B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810071924.5

    申请日:2008-10-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三角金纳米片的微生物还原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来合成三角金纳米片的方法。取微生物干菌粉加入蒸馏水后煮沸1~30min,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往滤液中添加氯金酸,置于50~90℃的水浴摇床中振荡反应10~600min,产物为边长5~1000nm的三角金纳米片。微生物干菌粉的用量与反应体系总体积的质量体积比为1~50g/L。反应体系中氯金酸的摩尔浓度为0.25~15mmol/L。微生物为朱黄青霉、酿酒酵母、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至少一种。制备方法既简便快捷又经济环保,除氯金酸以外无需添加其它化学试剂,反应条件温和,合成的三角金纳米片在水溶液中分散性良好、稳定性高。

    一种连续制备纳米银的装置和纳米银的连续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42600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810071598.8

    申请日:2008-08-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连续制备纳米银的装置和纳米银的连续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纳米银的连续制备方法。提供一种连续制备纳米银的装置和纳米银的连续制备方法。设有2个恒流泵或注射泵、三通管、管式反应器和加热器。三通管的一端连接管式反应器的进口端,三通管的另二端分别连接2个恒流泵或注射泵,用于输送原料液至反应器,管式反应器置于加热器中。取樟科植物制取植物水提取液;配制银前驱体溶液;取等同体积的植物水提取液和银前驱体溶液,加入到反应装置中反应,所得反应液即纳米银溶胶。所制得的银纳米颗粒主要呈球形,平均粒径为3~80nm,颗粒分散性好。且原料来源广泛,不需外加其它化学还原剂,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工业化。

    一种基于电池阻抗分析的钠离子电池析钠行为的工况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714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9937.7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池阻抗分析的钠离子电池析钠行为的工况监测方法。其中,包括:本方法的核心原理基于以下几点:当析钠发生时,钠金属在硬碳表面沉积,会导致硬碳表面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这是由于钠金属的导电性与硬碳材料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导致硬碳的电荷传输电阻发生明显变化。此外,钠金属的出现也会引起硬碳表面双电层电容的变化;因此,通过检测硬碳表面的电荷传输电阻和双电层电容的变化,可以精确地判断钠金属是否开始析出;本方案能够在不破坏电池结构的情况下,实现钠金属析出的原位监测,该方法不仅可以灵敏地捕捉钠离子电池在半电池放电过程中的钠金属析出情况,还能实时监控包括半电池、全电池以及软包电池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钠金属沉积。

    一种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475645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46647.6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将含氮前驱体、金属前驱体、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和氨基酸搅拌以形成均匀溶液A;将溶液A置于反应容器中进行溶剂热反应,洗涤产物后真空干燥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置于管式炉中高温煅烧,退火后即得具有金属‑杂原子配位结构的催化剂。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可应用于催化直接用分子氧作为氧化剂的丙烯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丙烷时同时具有高的丙烯转化率、高的环氧丙烷选择性和高的环氧丙烷生成速率。

    用于电子束污水处理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231059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384948.1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该复合催化剂降解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以及该方法在处理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废水和固废中的应用。所述复合催化剂包括催化剂主体和负载在所述催化剂主体上的修饰因子;其中,所述催化剂主体包括In2O3中空纳米管,所述修饰因子包括Pd。本发明的复合催化剂能够与电子束辐照协同催化降解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尤其是针对高浓度有机化合物、难降解、长链的高分子有机物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并且成本低,快速,高效;能够特别适用于污水处理及废弃物处理中,从而实现彻底降解有机污染物至排放标准,经济性好且无新增危废和盐度风险等优点。

    一种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25694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810264400.1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通过液相剥离、超声辅助超临界CO2剥离和二次焙烧相结合的工艺剥离g‑C3N4,制备出少数层的g‑C3N4,且通过植物还原贵金属Pt、溶胶沉积和焙烧相结合的方法将SiC和Pt纳米颗粒负载在g‑C3N4的表面,该方法绿色环保且能够增加Pt纳米颗粒、g‑C3N4、SiC三种物质之间的分子作用力,从而增加该复合光催化剂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稳定性。本发明制备的g‑C3N4‑SiC‑Pt复合光催化剂,其光解水产氢速率达595.3~725.6μmol/h/g,量子效率为2.76~3.36%。

    一种防水可降解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7687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476830.6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可降解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通过流延法制成:防水材料15~30%,抑菌剂1~3%,增塑剂5~10%,余量为浓度75~85%的低级醇水溶液,其中,防水成膜材料由乙基纤维素和玉米醇溶蛋白组成,增塑剂由蓖麻油和甘油组成。本发明所选用的原材料无毒无害,可在自然条件下降解,降解产物可参与生物圈循环,解决当下的不可降解塑料薄膜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