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5337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60254.8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7729 , B82Y20/00 , B82Y40/00 , C01F17/0087 , C01P2004/02 , C01P2004/04 , C01P2004/16 , C01P2006/42 , C01P2006/60 , G01N21/6486 , G01N24/088
Abstract: 多功能硫化铕(EuS)纳米晶、制备方法及其在磁性和荧光双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属于稀土技术领域。首先,选用稀土铕的化合物和硫醇类试剂反应,用具有还原性烷基化合物和烷基酸作为稳定剂,在无水无氧条件下缓慢升温至反应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用丙酮沉淀,离心后分散在溶剂中;再用无水甲醇沉淀,离心后分散在溶剂中,重复几次,最终分散在非极性溶剂中,得到油溶性EuS纳米晶。然后将表面活性剂修饰在油溶性EuS纳米晶表面,将其从油相转移至水相中并分散均匀,最终得到适用于生物成像的水溶性EuS纳米晶。该水溶性EuS纳米晶具有荧光、磁性、低生物毒性等多种功能,可以实现磁性和荧光双成像等生物影像学方面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75335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85070.7
申请日:2016-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20/181 , C09K11/6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一种橙红光及近红外发射聚合物碳纳米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碳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多巴胺和邻苯二胺的混合溶液在高温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制备碳点水溶液,通过简单的分离纯化得到高量子产率的碳点固体粉末。本发明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的制备难、成本高、所制备碳点发射波长短的弊端,通过两个分子简单的一步水热合成即可得到近红外发射的聚合物碳点。将所得的聚合物碳点分散在乙醇溶液中,在手提紫外灯的照射下,聚合物碳点会发出明亮的红光。本发明所述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产出高,适合批量生产,且在生物活体成像、荧光打印、暖白光二极管照明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63502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42555.X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881 , B82Y20/00 , B82Y40/00 , C09K11/88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荧光量子点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膦制备油溶性硒或碲化物半导体量子点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二氧化硒或二氧化碲为原料在烷基硫醇中还原溶解的方法制备硒或碲前驱体,并利用此前驱体制备高质量功能性硒或碲化物半导体量子点的方法。本发明的核心内容是用烷基硫醇去溶解硒或碲的二氧化物,获得硒或碲的溶液。本发明所使用的烷基硫醇和硒或碲的二氧化物均为常见的稳定的化合物,且价格低廉,绿色环保。所制备的前驱体活性高,可以在较温和条件下制备多种功能性硒或碲化物量子点。利用此方法可有效降低制备成本,同时减小环境污染,对硒或碲化物量子点的工业化生产及相关的LED产业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06590635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12109.X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58 , C09K11/025 , C09K11/06 , C09K2211/188 , H01L33/502 , H01L51/0091 , H01L51/50 , H01L2933/0041
Abstract: 黄光或红光铜簇组装体荧光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纯铜簇白光LED器件中的应用,属于白光LED照明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胶体溶液一锅法,利用高沸点溶剂,芳香族及脂肪族巯基包覆配体,通过简单的加热处理,得到稳定的由铜簇组装而成的发射黄光或红光的二维条带组装体荧光材料,通过简单的调控配体结构即可达到对荧光发射峰位置的调控。该组装体荧光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可大量生产,原料成本低廉、工艺无污染,且得到的材料亮度以及稳定性都得到提高,并且在预混白光时无荧光淬灭或能量转移现象发生,因此该组装体荧光材料可以应用于高显色指数的白光LED照明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08411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22471.0
申请日:2016-06-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F212/08 , C08F212/14 , C08F220/06 , C08F8/32 , C08F8/00 , C09K11/06 , A61K49/00 , G01N2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12/08 , A61K49/0054 , A61K49/0063 , C08F8/00 , C08F8/32 , C08F2810/50 , C09K11/06 , C09K2211/1007 , C09K2211/1011 , G01N21/6402 , C08F226/02 , C08F220/06
Abstract: 一种具有pH响应性和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性质的荧光纳米微球及其在靶向肿瘤细胞成像中的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首先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pH响应性纳米微球,微球表面由分别带有正电和负电性两种单体聚合而成,其中带正电性聚合单体为强电解质,结合带负电性AIE型荧光分子后,实现了荧光分子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效应(AIE);而带负电性聚合单体为弱电解质,在不同pH环境下会发生质子化或去质子化反应,赋予了纳米微球pH响应性。将叶酸分子(FA)通过化学反应修饰到纳米材料表面,实现了靶向癌细胞功能。因此我们合成的FA‑pH响应性荧光探针在体内靶向肿瘤成像和疾病检测等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85403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462911.5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9/183 , A61K9/5146 , A61K33/34 , A61K41/0052 , A61K49/12
Abstract: 一种金属离子铜掺杂的聚氨基吡咯复合纳米粒子诊疗试剂、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高效抑制肿瘤再生药物或在制备肿瘤诊断治疗试剂中的应用,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其首先是在水中溶解氨基吡咯单体,加入铜盐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搅拌均匀加入铁盐,搅拌均匀后室温下反应6~24小时,得到复合纳米粒子溶液;离心分离后得到铜离子掺杂的聚氨基吡咯复合纳米粒子。本发明制备的金属离子铜掺杂的聚氨基吡咯复合纳米粒子集光热治疗、化疗、核磁成像造影等多功能一体,可以充分发挥诊疗平台在肿瘤诊疗方面的潜力,实现在癌症诊疗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602554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32562.0
申请日:2016-03-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58 , H01L33/502 , H01L2933/0041
Abstract: 一种金掺杂的铜纳米簇自组装荧光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LED封装中的应用,属于LED封装材料技术领域。该自组装荧光材料是通过铜纳米簇自组装而成,又在其中掺入了金元素(金元素占总金属元素摩尔比的0.003%~80%),通过掺杂得到了荧光颜色连续可调的荧光粉。由于该自组装荧光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原料成本低廉,工艺无污染,荧光颜色可调且量子产率高,稳定性好,同时,该荧光材料尺寸较大,混合后不易发生能量转移,因此该自组装荧光材料可以应用于高显色性白光LED的制备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017129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238997.4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F220/54 , C08F212/08 , C08F220/06 , C08F226/06 , C08F212/14 , C08F2/44 , C09K11/06 , G01N21/64 , G01K11/00
Abstract: 一种温度和pH双重响应的荧光功能聚合物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该方法首先合成一种复合传统荧光分子A的乳液微球,以其为种子,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将具有温度和pH响应功能的聚合物引入到微球的壳层,制备出具有温度和pH双重响应功能的核壳结构乳液微球。进而将具有AIE特性的荧光分子B复合微球的壳层中,得到同时具有温度和pH双重响应的荧光功能聚合物纳米微球。由于纳米微球对温度和pH展现不同的荧光响应性质,使其在微观荧光纳米温度计、肿瘤细胞和组织检测、药物缓释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892815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226607.6
申请日:2015-05-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F212/08 , C08F212/14 , C08F8/34 , G01N21/64 , B82Y40/00
Abstract: 一种表面带正电荷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性质的荧光纳米微球及其在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合成出一种表面带正电荷的纳米微球乳液,将带有负电荷的具有AIE效应的荧光分子通过静电作用力修饰到纳米微球表面。荧光分子由于受到库仑力的作用分子内转动受到限制,吸收的能量基本通过荧光辐射释放出来,因此荧光分子修饰到纳米微球上荧光百倍增强,表现出优异的AIE性质。我们所制得的荧光纳米微球荧光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表面带正电荷易于进入细胞和生物检测。因此,我们制得的表面带正电荷的荧光纳米微球在细胞成像等生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157525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310099387.6
申请日:2013-03-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面神”硅纳米柱阵列的微流体单向阀门器件的制备方法。我们的方法涉及以改良的微模塑技术结合等离子刻蚀技术在硅片表面制备硅纳米柱阵列,再通过倾斜的沉积技术及选择性修饰的方法来制备具有“两面神”结构的硅纳米柱阵列并将其用于微流体单向阀门器件。整个过程操作简便,过程低耗清洁,并且所制备的“两面神”硅纳米柱阵列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通过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流体孔道结合,实现了水在孔道中的单向流动的调控。通过改变流体的流量或者孔道的截面积进而调控流体的压强可以实现所制备的单向阀门的开关。利用我们的方法制备的单向阀门器件,无论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微流体体系的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