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11351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338857.X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性能电驱动全氟磺酸IPMC柔性驱动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商用Nafion离子交换膜为基体,采用醇辅助化学镀的方法,选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在Nafion薄膜表面制备了均匀、致密的钯、铂电极,与传统的电镀相比,本发明极大地降低了制备金属电极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与传统Nafion人工肌肉的铂电极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钯、铂电极具有更好的性能,大大加快了电驱动人工肌肉的响应速度,本发明在2V~8V、0.1Hz~30Hz的电压驱动下,就可以产生较大的形变和位移,且响应十分迅速,可以同时实现大形变和快速响应,这种高性能电驱动全氟磺酸IPMC柔性驱动器在柔性机器人、人造肌肉、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41135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338857.X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性能电驱动全氟磺酸IPMC柔性驱动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商用Nafion离子交换膜为基体,采用醇辅助化学镀的方法,选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在Nafion薄膜表面制备了均匀、致密的钯、铂电极,与传统的电镀相比,本发明极大地降低了制备金属电极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与传统Nafion人工肌肉的铂电极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钯、铂电极具有更好的性能,大大加快了电驱动人工肌肉的响应速度,本发明在2V~8V、0.1Hz~30Hz的电压驱动下,就可以产生较大的形变和位移,且响应十分迅速,可以同时实现大形变和快速响应,这种高性能电驱动全氟磺酸IPMC柔性驱动器在柔性机器人、人造肌肉、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093021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427287.9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乳酸改性形状记忆智能变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模具所具有的结构设计便利性和材料成型高效性,以聚乳酸为形状记忆智能变形主体材料,以颗粒状聚醚醚酮为性能增强改性材料,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通过逐层堆叠控制样件形状与尺寸,得到该材料。本发明通过调整成型过程中不同层间聚醚醚酮含量变化,有效控制聚乳酸基体材料的形状记忆智能变形行为与力学强度,从而实现对聚乳酸力学强度低与变形能力差的改进。本发明所制备出的聚乳酸改性形状记忆智能变形材料不仅展现出良好的变形功能和力学强度,而且质量轻、生产成本低、制备过程简单、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22320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556472.5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B1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编码器精度的方法,涉及电路系统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两路正弦和余弦信号相位校准并没有操作简单可靠和高实时性的有效方法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模拟信号的幅值;计算出正弦/余弦两路信号的增益,放大到理想幅值;重新修订正弦信号;将精码信号等分成特定数量份;分别对长周期和短周期进行标定,对误差拟合曲线来进行软件算法补偿。本发明提高编码器精度的方法,基于MR3+DSP28335的技术,对两路正弦/余弦原始模拟信号经过硬件调节,再针对幅值,直流电平和相位等3方面均采用软件算法进行再次修订,使进入细分程序的两路模拟信号具有良好的正交性,对称性,以便提高细分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3083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94472.3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B5/256 , A61B5/252 , A61B5/263 , A61B5/296 , A61B5/389 , A61B5/00 , A61N1/04 , A61N1/36 , A61F2/72 , A61F2/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智能假肢的电极系统,包括:毛细微结构表面肌电电极,用于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可吸附吸盘,与毛细微结构表面肌电电极连接,用于固定电极;自定位低熔点形状记忆合金手镯,与可吸附吸盘的两侧连接,形成圆周状,用于贴合相应圆周处的皮肤;负泊松比电刺激电极,与自定位低熔点形状记忆合金手镯连接,用于辅助贴合皮肤;信号采集电路板,通过可吸附吸盘分别与毛细微结构表面肌电电极以及自定位低熔点形状记忆合金手镯连接,用于通过表面肌电信号控制自定位低熔点形状记忆合金手镯,智能贴合皮肤,本发明可以实现假肢佩戴时避免粘胶撕扯的疼痛,减弱电极贴附于皮肤表面时的压痕,快速定位佩戴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35133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040178.3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D03D49/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更换打纬板的连接装置,包括编织机引纬机架、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对称设置在编织机引纬机架上部,第二连接装置对称设置在编织机引纬机架下部;该打纬板连接装置,通过设计一种简单的结构,起到了连接打纬板,实现纺织过程中打纬功能的作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编织机编织的织物角度都为90°,故市面上的编织机打纬板都是竖直状的,如果对于一些变角度变厚度的纺织机,其打纬板需要就需要一定的角度排列,通过此连接装置连接打纬板,仅仅只需要保持不同形状的打纬板的外形一样,即可实现打纬板的快速更换,提高了编织机的打纬装置的兼容性,而且此连接装置可通过3D打印进行制造,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77514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78500.0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D03D4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织机变角度编织装置,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将飞梭机构和打纬机构集成在引纬装置机架上,在引纬装置机架底部设计一个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由行星轮系、环形导轨滑座、限位机构等组成。通过环形导轨滑座将引纬装置机架和旋转机构相连,将行星轮系中的太阳轮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用圆形3D打印件连接行星轮系和引纬装置机架,利用角度传感器,精确控制电机的转动,带动集成在引纬装置机架上的飞梭机构和打纬机构旋转设定角度,此时,限位机构对旋转后的引纬装置机架进行二次固定,以增加稳定性,实现织物变角度编织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45488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011206982.1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9C64/118 , B29C64/386 , B33Y10/00 , B33Y5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无赋形自变形形状记忆智能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设计材料的结构,用Solidworks对材料进行三维建模;步骤二:根据设计对模型进行切片处理,转换生成STL格式文件;步骤三:将STL格式文件输入3D打印系统中,设置好打印路径以及3D打印参数,层间交叉角度为0°‑180°;步骤四:采用熔融沉积成型工艺,先将打印挤出头和底板恢复到零点位置,对挤出头高度进行微调,调整挤出头与底板的距离为0.2mm‑0.6mm,使材料在3D打印时对挤出丝进行预拉伸,底板或粘合层的限制使预应力保存到材料中,使材料能够固定临时形状;步骤五:进行打印;步骤六:将打印完材料加热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该制备方法可实现高精度的赋形并实现多模式、多样化的自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4603873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315091.2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9C6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刚度软体驱动器的制备方法,是以具备变刚度能力的聚己内酯和加热可发生体积膨胀的含乙醇硅胶为材料基础,通过模具成型,制备出可变刚度层和驱动层,通过硅胶粘合剂将变刚度层与驱动层上下粘结形成“变刚度‑驱动”双层结构,制备出了具有变刚度能力的变刚度软体驱动器。实现了诸如“二指抓手”、“四指抓手”、“人工肌肉”的应用场景。本发明所制备的变刚度软体驱动器应用范围广泛、变刚度范围大、制备成本低、弯曲角度大,自重负重比高,为设计和制备具有变刚度能力的软体驱动器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2454889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206982.1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9C64/118 , B29C64/386 , B33Y10/00 , B33Y5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无赋形自变形形状记忆智能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设计材料的结构,用Solidworks对材料进行三维建模;步骤二:根据设计对模型进行切片处理,转换生成STL格式文件;步骤三:将STL格式文件输入3D打印系统中,设置好打印路径以及3D打印参数,层间交叉角度为0°‑180°;步骤四:采用熔融沉积成型工艺,先将打印挤出头和底板恢复到零点位置,对挤出头高度进行微调,调整挤出头与底板的距离为0.2mm‑0.6mm,使材料在3D打印时对挤出丝进行预拉伸,底板或粘合层的限制使预应力保存到材料中,使材料能够固定临时形状;步骤五:进行打印;步骤六:将打印完材料加热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该制备方法可实现高精度的赋形并实现多模式、多样化的自变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