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96781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610415738.3
申请日:2016-06-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综合温度的供热负荷预报方法,本发明涉及供热负荷预报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预测方法产生的预测供热负荷过多的问题。本发明先将每个表面具有不同热特性的建筑物,简化为具有相同表面特性的当量建筑物。再将热源所供范围内的全部建筑物及管网,折算为综合当量建筑,得出该建筑的当量热特性系数。用综合温度代替干球温度及考虑室内得热的基础上进行供热负荷预报,综合考虑墙体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力、建筑物与外界环境的长波辐射交换等因素以及室内得热对供热负荷的影响。解决了传统方法由于不考虑太阳辐射、室外风速对及室内得热建筑物能耗的影响,导致预报出的供热量偏高,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应用于供热负荷预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33499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230820.8
申请日:2018-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供热管网流量及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涉及集中供热系统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缺少一种对供热管网流量、压力监测点合理布置的方法的问题。根据供热管网各管段阻力特性系数S对管段流量和节点压力的影响,获得阻力特性系数对管段流量的影响度矩阵XG和阻力特性系数对节点压力的影响度矩阵XP;根据矩阵XG和XP分别获得阻力特性系数相对变化对管段流量相对影响度矩阵YG和阻力特性系数相对变化对节点压力相对影响度矩阵YP;通过加权熵k均值聚类算法对相对影响度矩阵YG和YP进行聚类分析而分别获得k个聚类簇;在每一个聚类簇中,将与簇中心距离最近的数据对象所对应的管段或节点作为布置监测点的最佳位置。用于布置监测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9678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15738.3
申请日:2016-06-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综合温度的供热负荷预报方法,本发明涉及供热负荷预报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预测方法产生的预测供热负荷过多的问题。本发明先将每个表面具有不同热特性的建筑物,简化为具有相同表面特性的当量建筑物。再将热源所供范围内的全部建筑物及管网,折算为综合当量建筑,得出该建筑的当量热特性系数。用综合温度代替干球温度及考虑室内得热的基础上进行供热负荷预报,综合考虑墙体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力、建筑物与外界环境的长波辐射交换等因素以及室内得热对供热负荷的影响。解决了传统方法由于不考虑太阳辐射、室外风速对及室内得热建筑物能耗的影响,导致预报出的供热量偏高,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应用于供热负荷预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094798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010600295.8
申请日:2010-12-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4B49/00
Abstract: 热网循环泵等阻力区间的变流量调节方法,它涉及一种热网循环泵的变流量调节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热网循环泵的变流量调节方法存在节能效果较差、无法实现在保证热网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对热网循环泵进行连续的变流量调节等问题。所述调节方法是基于由设计工况下热网循环泵的运行曲线、最低允许转速下热网循环泵的运行曲线、设计工况下的上限管网特性曲线、设计工况下的下限管网特性曲线、压差下限,压差上限围成的表示热网循环泵在供热管网系统中工作状态点的范围来进行的,所述调节方法是将供热管网系统的运行工况点调节到热网循环泵在供热管网系统中工作状态点的范围内。本发明方法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节电率可达75.26%。
-
公开(公告)号:CN102419223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243498.0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K17/08
Abstract: 流量温差比例冷量分配系统及方法,它涉及一种流量温差冷量分配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所应用冷计量方法的缺陷,计量出的结果准确、可靠。系统:每个用户的风机盘管的末端回水干管上设有具有流量测量功能的平衡阀和回水温度传感器,在每个风机盘管的末端供水干管上设有供水温度传感器;供、回水温度传感器通过单元温度采集器将信号传输给远传模块,冷量表设置在主干管上并将信号传输给远传模块;方法:对一栋楼内的水系统进行初调节;确定每个用户的风机盘管的末端供水干管的流量分配系数;计算每个用户分摊的冷量。本发明的冷计量系统故障率低,使用时间长,冷量费用分摊结果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本发明用于采用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建筑。
-
公开(公告)号:CN102944034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494861.0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多级分布式水泵供热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它涉及一种供热系统及其设计方法,以解决传统的直连式集中供热系统无效能耗大、水力工况相互耦合问题;以解决分布式变频水泵系统水力工况相互耦合,无法满足系统扩建的要求或者负荷变化的要求,零压差点之前的热用户的水力平衡被破坏的问题;以解决采用均压罐的供热系统的无效能耗较大、均压罐直径大的问题;以解决采用均压罐供热系统的无效能耗较大、均压罐直径大的问题。它包括热源、热源处循环水泵组、供水管线、回水管线和多级分布站;每级分布站包括解耦管、分级加压泵、至少一个二级网环路;每个二级网环路由热用户加压泵和至少一个热用户组成,多级分布站的解耦管并联设置。本发明用于集中供热。
-
公开(公告)号:CN102419223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243498.0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K17/08
Abstract: 流量温差比例冷量分配系统及方法,它涉及一种流量温差冷量分配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所应用冷计量方法的缺陷,计量出的结果准确、可靠。系统:每个用户的风机盘管的末端回水干管上设有具有流量测量功能的平衡阀和回水温度传感器,在每个风机盘管的末端供水干管上设有供水温度传感器;供、回水温度传感器通过单元温度采集器将信号传输给远传模块,冷量表设置在主干管上并将信号传输给远传模块;方法:对一栋楼内的水系统进行初调节;确定每个用户的风机盘管的末端供水干管的流量分配系数;计算每个用户分摊的冷量。本发明的冷计量系统故障率低,使用时间长,冷量费用分摊结果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本发明用于采用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建筑。
-
公开(公告)号:CN101975419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60979.X
申请日:2010-11-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使用自力式三通混水温度调节阀的供暖系统,它涉及一种供暖系统。针对目前供暖系统中缺少一种能够根据某一个入口温度来调节混水流量的自力式三通调节阀的问题。阀体的小直径端为第一进口,阀体上端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口,阀体的下端侧壁上设有第一出水口,石蜡温包、金属壳体、隔膜、橡胶塞、带进水口的阀芯、带出水口的阀芯、尼龙连杆、尼龙阀芯和弹簧均设在阀体内,外网供水管分别与旁通混水管和用户供水管连通,旁通混水管与阀体的第二进水口连通,用户供水管与多个串联采暖用户的首户连通,多个串联采暖用户的尾户与用户回水管连通,用户回水管与阀体的第一进水口连通,阀体的第一出水口与外网回水管连通。本发明用于居民采暖。
-
公开(公告)号:CN100565145C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810064047.9
申请日:2008-0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具有开窗校正功能的热计量温度分摊方法,它涉及一种热计量温度分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温度法热量分摊系统对开窗户无法实时识别以及识别时间滞后、无法定量地计量开窗户消耗的热量、无法对开窗户的惩罚机制进行量化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的主要步骤是:楼内单元时间内每户分摊计量的供热量为:ΔQik=ΔQtik+ΔQwik、计算单元时间内每户室温计量热量ΔQtik、计算单元时间内每户开窗附加热量ΔQwik、求出每户分摊计量的供热量。本发明从理论上解决了开窗户引起能耗的定量计算问题,为温度分摊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实现了温度热量分摊方法中的开窗户实时识别问题,本发明可定量地计量开窗户消耗的热量,将开窗户的惩罚机制定量化,解决了公正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0483037C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710144584.X
申请日:2007-1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开思拓维设备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重力循环供暖/冷末端设备,它涉及一种供暖/供冷末端设备。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重力循环空调无法在冬季作为供暖设备、夏季工况下换热效率低、系统无法正常排气、装置运行过程中毛细管栅易变形扰乱原有结构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排气阀(4)设置在供水干管(1)的一端,所述可调固定支架(5)分别固接在外壳(9)的上、下端内,毛细管栅(3)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可调固定支架(5)并分别固定在可调固定支架(5)上,所述固定拉环(11)固接在外壳(9)上并套在毛细管栅(3)上。本发明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合理、排气正常、毛细管栅管道畅通、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易出现水平失调和结构紊乱等现象,本发明可兼顾用于夏季和冬季工况下的末端设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