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3618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72603.5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9/06 , C02F1/78 , C02F1/463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结合微纳气泡臭氧氧化和电絮凝的村镇饮用水集成处理装置及其水处理方法,本发明涉及饮用水处理集成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地表水难以直接饮用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输气单元、原水储存装置、电絮凝组、过滤装置、氧气源、臭氧发生装置、微纳气泡发生装置、臭氧接触设备、深度过滤装置、消毒装置和净水储存装置。本发明提高臭氧传质效率和氧化效率,提升臭氧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集成装备减少占地面积、节约能耗、降低治水和运行成本,更加低碳环保。本发明用于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村镇分散供水。
-
公开(公告)号:CN115041140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640259.7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01J20/24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2
Abstract: 一种处理水中络合态三价铬的磁性吸附剂制备方法,属于水中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将CaO与FAMB以质量比1~15:40混合均匀后,加水润湿并搅拌均匀,自然风干后制备得AFAMB;将0.3~0.9g壳聚糖CS溶解于60mL4vol.%~12vol.%醋酸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并向其中加入60mL0.5vol.%~2.5vo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取3gAFAMB加入到步骤二的CS‑SDBS溶液中,电动搅拌20min,形成AFAMB悬浮液;搅拌状态下向AFAMB悬浮液中调节pH至9~10,继续以200rpm的转速搅拌20min;用磁铁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样品洗涤至中性,60℃真空干燥即可。本发明制备工序简单且成本低廉,免除了引发剂、交联剂等有机试剂的使用,同时缩短了制备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52673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46215.5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9/04 , C02F101/22
Abstract: 一种六价铬‑乙酸盐复合体系中六价铬的强化去除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化学还原法处理水中高浓度Cr(VI)的不足,所述方法为:调节含有六价铬和乙酸根的混合溶液初始pH;通过磁力搅拌方式,将NaBH4粉末快速分散于步骤一的混合溶液中,持续搅拌5min,六价铬得以一定程度的还原;停止搅拌后静置15min~24h,絮凝沉淀或沉淀过程完成。本发明通过向高浓度Cr(VI)中添加乙酸盐,减缓了NaBH4水解产OH‑速率,提高了NaBH4还原去除Cr(VI)的能力,利于提高Cr(VI)还原所需的初始反应pH,减少了酸使用量,从而节省了酸成本,NaBH4水解产OH‑使体系pH自然升高,无需要添加沉淀剂,即可实现TCr的高效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302396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24131.8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水源水除色除浊的脉冲电絮凝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废水处理存在处理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电絮凝反应器和双向脉冲电源,其中电絮凝反应器包括圆筒状反应器、铁电极板、铝电极板和法兰盘,圆筒状反应器为卧式反应器。本发明脉冲电絮凝装置显著提高水处理中对于色度、浊度、UV254、微污染有机物、微污染无机物的去除效果,能有效提高小规模水处理系统饮用水安全性。本发明脉冲电絮凝装置用于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浊度色度及微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2415113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466092.4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快速测定水中N‑亚硝基二甲胺浓度的方法,本发明涉及高效萃取和检测水中N‑亚硝基二甲胺浓度的方法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饮用水中NDMA测定方法操作复杂且耗时长的技术问题。方法:一、将目标水样进行过滤处理;二、设置仪器;三、萃取;四、切换六通阀改变管路流向,洗脱;五、切换六通阀改变管路流向,分离并检测NDMA,同时活化在线固相萃取柱。本方法可自动实现样品的固相萃取、洗脱分析,无需复杂的手动预处理过程,操作简便快捷、成本适中,克服了传统离线萃取方法存在的问题,可实现快速准确地检测水样中NDMA浓度。本发明用于快速测定水中N‑亚硝基二甲胺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191034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0215440.7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1/70 , B01J23/745 , C01B3/06 , C02F101/22
Abstract: 一种催化NaBH4同步产氢、除Cr(Ⅵ)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Fe‑Al‑Si复合物的制备:将粉煤灰和HCl超声提取30mim,固液分离后,将粉煤灰浸出液中(Al+Fe)/Si摩尔比调至(6.5+0.3)/2.5;向粉煤灰浸出液中加入溶液,使得粉煤灰浸出液的pH为2.0~3.0;打开磁力搅拌,使用NaOH溶液调节pH为6~7,即得到絮状Fe‑Al‑Si复合物沉淀;多次洗涤絮状Fe‑Al‑Si复合物沉淀,直至滤液中无杂质离子,再经干燥、研磨即得到粉末状Fe‑Al‑Si复合物;将粉末状Fe‑Al‑Si复合物与NaBH4、含铬废水按照一定的质量比例混合。本发明的优点是:Fe‑Al‑Si复合物的加入,有助于同时实现低温下同步催化NaBH4高效产H2及高效除Cr(Ⅵ)的目的,在30℃条件下,氢气转化率由32.04%提高到80.70%,CrT的去除率由46.72%升至98.96%。
-
公开(公告)号:CN11050286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904516.1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保障长距离输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补氯方法,它涉及一种保障长距离输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补氯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城乡统筹长距离输水管网末梢水中余氯浓度偏低、异养菌落数偏高的问题。方法如下:通过在输水管网上安装余氯在线检测仪和在线流量计,得到该点的余氯和流量实时检测值,通过余氯衰减模型推算输水管网其它点的余氯值,确定余氯最低浓度限值的区域,根据滤后水中氨氮浓度和余氯衰减模型确定补氯点数量和位置进行补氯。采用本发明的补氯方法解决了现有城乡统筹长距离输水管网末梢水中余氯浓度偏低、异养菌落数偏高的问题,有效保障管网末梢水质生物稳定性,避免投氯量过高导致水中异味较重的发生。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48339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75301.1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7D213/81 , B01J31/02 , C02F1/72 , C02F101/30
Abstract: 双吡啶酰胺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它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芬顿反应pH偏酸性,扩宽其pH应用范围的技术问题。双吡啶酰胺化合物结构式如下:制备方法:一、将2-吡啶羧酸溶于无水四氢呋喃中,滴加三乙胺,在氮气保护下,滴加氯甲酸乙酯,然后在冰水浴的条件下搅拌反应,得到2-吡啶酸酐乙酯;二、向2-吡啶酸酐乙酯中加入邻苯二胺,搅拌,加入乙酸乙酯,洗涤,干燥,旋干溶剂,采用干法上样,硅胶柱层析分离,即得。本发明所得N,N`-邻苯二-(2-吡啶甲酰)-胺化合物可以拓宽铁离子的使用pH范围,改善铁的氧化还原电位,强化铁在不同价态之间的转换,提高铁离子的催化活性。本发明属于化合物的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491563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435688.2
申请日:2011-12-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三级催化臭氧氧化净水装置,它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本发明要解决臭氧利用率较低,出水残留臭氧浓度较高,不能有效利用臭氧生成氧化性更强的·OH,对臭氧投加量和出水臭氧浓度不能做到准确的反馈和调节的技术问题。臭氧供气系统利用安装在三级催化反应柱中的钛板均匀布气,一级进水从一级催化反应柱下部进入以上向流方式完成一级催化反应,在从一级反应柱上部出水经由二级催化进水管道和H2O2水溶液进行管道混合后,进入二级催化反应柱,上相流从二级反应柱上部出水,从三级反应柱下部进入完成三级催化反应。延长了非均相催化剂的使用周期,无需频繁再生或者更换,臭氧的利用率高,出水无溶解性臭氧残留。
-
公开(公告)号:CN102491563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35688.2
申请日:2011-12-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三级催化臭氧氧化净水装置,它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本发明要解决臭氧利用率较低,出水残留臭氧浓度较高,不能有效利用臭氧生成氧化性更强的·OH,对臭氧投加量和出水臭氧浓度不能做到准确的反馈和调节的技术问题。臭氧供气系统利用安装在三级催化反应柱中的钛板均匀布气,一级进水从一级催化反应柱下部进入以上向流方式完成一级催化反应,在从一级反应柱上部出水经由二级催化进水管道和H2O2水溶液进行管道混合后,进入二级催化反应柱,上相流从二级反应柱上部出水,从三级反应柱下部进入完成三级催化反应。延长了非均相催化剂的使用周期,无需频繁再生或者更换,臭氧的利用率高,出水无溶解性臭氧残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