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7732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11004.X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06 , H02J3/46 , H02J3/28 , G06F18/2321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电与新能源协同优化规划容量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调度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地区在正常天气、季节性极端高温天气、季节性极端低温天气下的典型负荷序列与风光出力序列,将各场景下序列出力聚合形成一个典型时序出力序列。依据典型时序出力,考虑一定的新能源政策及碳排放约束,以系统运行指标最小为目标,构建煤电与新能源协同优化规划模型,通过运行模拟得到规划周期内煤电、风电、光伏的新装机容量。本发明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545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08340.9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2 , H02J3/38 , H02J3/24 , G06Q30/0645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侧集中式共享储能容量规划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优化规划技术领域,包括:基于Copula函数,根据历史风力出力数据集和历史光伏出力数据集确定风光联合出力典型场景集合;基于新能源共享储能系统模型确定共享储能约束条件集合,包括功率平衡约束、新能源场站功率平衡约束、共享储能与新能源场站间充放电功率平衡约束、新能源场站对共享储能充放电需求功率约束、火电机组约束、调频约束、共享储能荷电状态约束及共享储能充放电功率约束;以新能源共享储能系统的价值最大为目标,构建共享储能容量规划模型,求解以得到共享储能容量最优规划结果。本发明提高了电力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737035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603102.4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科力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再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递推模糊控制的退役动力电池模组功率模块间充放电功率分配方法。该方法只需获取退役动力电池模组的总功率需求指令、各个电池容量和端电压的乘积所占比重以及电池的荷电状态,即可实现功率模块间充放电功率的合理分配,延长退役动力电池模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739161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973051.5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碳纳米片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400℃下于泡沫镍上加热淀粉糊合成二维无定型碳纳米片,进一步将活性金属盐复合物膜涂覆到二维无定型碳纳米片上,该混合电极显示出优良的电子收集率。受益于活性金属化合物和二维无定型碳纳米片的协同效应,所设计的电极表现出高的比电容,良好的倍率性能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既为二维碳纳米片的制造提供了新的策略,又为超级电容器的应用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247595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628710.1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电容器心子卷绕设备及其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卷绕设备包括:两个金属箔卷安装机构、多个绝缘薄膜卷安装机构、合并机构和心子卷绕机构。心子卷绕机构包括位于合并机构下方的扁平板状卷轴机构,扁平板状卷轴机构旋转时能够将合并机构输出的金属箔和绝缘薄膜卷绕在扁平板状卷轴机构上。卷绕在扁平板状卷轴机构上的绕制卷呈扁平板状结构,将其压制为平板结构时,能够有效避免压制过程中金属箔和绝缘薄膜产生褶皱。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控制心子卷绕机构的步进电机,能够保证扁平板状卷轴机构卷绕时,金属箔和绝缘薄膜被拉动的张力均衡,从而能够避免卷绕过程中金属箔和绝缘薄膜导致的材质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097559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55817.2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燃煤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改性飞灰脱除三氧化硫和汞的燃煤系统及方法。该燃煤系统沿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锅炉、脱硝装置、空气预热器和除尘器,脱硝装置和空气预热器之间设置有喷射管道;喷射管道和除尘器连接,从除尘器中获取的飞灰经含氨卤化物改性后,由喷射管道喷出。本发明提供的燃煤系统通过将从除尘器中获取的飞灰经含氨卤化物改性后,由设置于脱硝装置和空气预热器之间的喷射管道喷出,经含氨卤化物改性后的飞灰能够与烟气中的三氧化硫反应,同时飞灰表面的卤素也会与烟气中的汞反应生成卤化汞,从而实现了燃煤系统既能对烟道烟气中的三氧化硫进行吸附脱除,也能对烟道烟气中的汞进行吸附脱除。
-
公开(公告)号:CN109295352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425559.3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C22C21/02 , C22C21/08 , C22C21/10 , C22C1/03 , C22C1/06 , C22F1/043 , C22F1/047 , C22F1/05 , C22F1/053 , H01B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屈服强度高于350MPa的高导电率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铝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Si:1.05~1.55,Mg:1.25~1.6,Fe:0.30~0.8,Ni:0.30~0.8,Zn:1.1~1.5,B:0.01~0.03,且Ni/Fe质量比为0.98~1.03,并控制杂质元素Cu≤0.05,Ti≤0.05,其他杂质元素单个≤0.03,总和≤0.15。所述制备方法主要是通过高温预时效和中温主时效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导电率。本发明提供的铝合金在没有加工硬化的条件下,室温屈服强度超过350MPa,200℃下的高温抗拉强度超过320MPa,20℃下的导电率不小于48%IACS。该铝合金适用于制作室温和高温强度要求高、耐磨性要求高的导电体。
-
公开(公告)号:CN10687509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38597.2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科力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5 , G01R31/382 ,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充电设施对动力电池安全事故预警能力量化评价方法,主要解决当前缺乏充电设施对动力电池安全事故预警能力量化方法。该方法步骤:1)确定动力电池安全事故类型;2)测试充电设施预警能力,得到测试数据;3)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考虑权重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三层评价体系并进行矩阵计算得到主观性权重,利用测试数据经公式计算得到客观性权重,基于标准离差法计算主观性和客观性权重的组合权重,最终得到综合权重;4)使用测试数据和综合权重计算得到动力电池事故预警综合指标——预警率。该评价体系量化预警能力,提高厂商产品的质量,从基本建设初期开始避免电池安全事故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677177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38598.7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科力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气安全保护考核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当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气安全保护没有量化考核指标的问题。定义了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气安全保护合格率(以下简称合格率),计算过程中考虑了操作可行性、误动作的可能性、不同指标的权重计算等因素,并给出了测试流程图。权重计算中提出了基于客观数据和主观判断的综合权重计算方法。合格率考核指标的提出能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006376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404605.1
申请日:2015-07-1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 H01G11/46 , C01B32/158 , H01G11/36 , H01G11/86 , H01M4/362 , H01M4/52 , H01M4/5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与氧化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通过水热法,利用Ni(NO3)2· 6H2O和D-葡萄糖混合溶液制备出了氢氧化镍球形结构。将制得的球形结构氢氧化镍放在硅基板上,在化学气相沉积系统(CVD)中,通氩气,然后加热,使得氢氧化镍转变成氧化镍;再同时通氢气,将氧化镍球部分还原成镍单质,然后通乙烯气体,在部分还原的氧化镍球表面原位催化生长碳纳米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简单高效地一步制备氧化镍与碳管的复合材料。相比于传统复合方法而言,这种方法还能使氧化镍与碳管结合得更加紧密,导电性更好,更加稳定,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该复合材料的性能。该复合材料在制备超级电容器和锂电池等电化学器件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