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粘性土料场土料含水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38783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737478.6

    申请日:2017-08-2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10 E02D3/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粘性土料场土料含水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料场周边开挖沟槽,在沟槽的底面上布置不透水土工布,沟槽的底部用砂石混合料填充,上部用土体回填;步骤2.在料场周边每隔50~100m开挖出一个排水井,并在爆破前抽出排水井内汇集的水;步骤3.在待降低含水量的料区钻孔,装药,联网进行松动爆破使土体松动;步骤4.将硬质出风管在松动爆破后的爆破漏斗位置插入料区,用土体密封后,通过管道多通并入主风管连接到空气压缩机,启动连接有加热器的空气压缩机向粘性土内部通入有压、高温气体,使气体在流动过程中带走土料中水分;步骤5.每隔一段时间对粘性土含水量进行抽样检测,在含水量达到标准后关闭空气压缩机。

    一种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60648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210064873.X

    申请日:2012-03-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其分子式为Cs2HgCl2I2,晶体空间群为P21。以CsCl和HgI2为起始反应物,分别用固相封管法和有机溶剂法两种方法进行制备。该材料有强的可相位匹配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有很大的透光窗口,具有较高的激光损伤阈值和热稳定性,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实验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能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

    一种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6064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64873.X

    申请日:2012-03-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其分子式为Cs2HgCl2I2,晶体空间群为P21。以CsCl和HgI2为起始反应物,分别用固相封管法和有机溶剂法两种方法进行制备。该材料有强的可相位匹配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有很大的透光窗口,具有较高的激光损伤阈值和热稳定性,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实验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能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

    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0362145C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510019301.X

    申请日:2005-08-1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分子式为:Hg2OSO4或Hg3O2SO4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其制备方法为:将摩尔比为2∶1或1∶1的HgO和HgSO4碾磨均匀,装入安培管中;然后将安培管抽真空至0.1Pa以下,封管;置入马福炉中,在500~540℃之间反应100小时以上,即得到上述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Hg3O2SO4或Hg2OSO4。上述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在紫外到近红外光区有很大的透光窗口,有较大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有良好的物化稳定性,并能得到较大尺寸的单晶,因此可用作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

    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737217A

    公开(公告)日:2006-02-22

    申请号:CN200510019301.X

    申请日:2005-08-1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通式为:HgaObSO4式中a=2-3,b=1-2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其制备方法为:将摩尔比为2∶1或1∶1的HgO和HgSO4碾磨均匀,装入安培管中;然后将安培管抽真空至0.1Pa以下,封管;置入马弗炉中,在500~540℃之间反应100小时以上,即得到上述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上述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在紫外到近红外光区有很大的透光窗口,有较大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有良好的物化稳定性,并能得到较大尺寸的单晶,因此可用作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

    微喷灌溉条件下入渗水和无机溶质全局性分布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5413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10987268.4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喷灌溉条件下入渗水和无机溶质全局性分布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布置试验区,测定土壤物理及水动力参数性质;水中溶解无机溶质溶液作为示踪剂,在试验区进行微喷实验;配置甲酚红—亚甲基蓝混合显色溶液;24‑48小时后,挖除未喷洒区域,沿轴线方向逐层形成剖面,测定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和显色区的浓度分布;根据所测定的土壤含水率,确定显色区的土壤含水率变化量,根据含水率的变化量以及不同深度位置显色区的浓度分布,确定喷灌水和无机溶质再分布对灌溉需求的满足程度。本发明能够通过测定微喷灌条件下的水和无机溶质再分布,系统性的评价微喷灌溉效率;为提升微喷灌溉水平,实现精准农业用水提供依据。

    大型土壤水运动实验系统负压边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6189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1031105.5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土壤水运动实验系统负压边界控制方法,包括实验土壤,实验土壤负压测量传感器;负压边界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实验土壤下方的真空气室、设置在所述真空气室顶端的陶瓷接触膜,所述负压气室真空度可进行调节,所述陶瓷接触膜连接实验土壤与真空气室用于由真空气室向土壤进行负压传递。在控制边界模拟土壤水运动实验条件下,对于第一类边界条件(狄利克雷边界)或二类边界条件(纽曼边界),基于埋设在边界层的土壤负压传感器所测量的土壤负压,以及边界层设定通量,基于步骤一所确定的真空气室负压‑边界通量‑土壤负压函数关系,在整个实验期通过控制和调节真空气室负压实现一类或二类边界条件控制。

    微喷灌溉条件下入渗水和无机溶质全局性分布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541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0987268.4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喷灌溉条件下入渗水和无机溶质全局性分布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布置试验区,测定土壤物理及水动力参数性质;水中溶解无机溶质溶液作为示踪剂,在试验区进行微喷实验;配置甲酚红—亚甲基蓝混合显色溶液;24‑48小时后,挖除未喷洒区域,沿轴线方向逐层形成剖面,测定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和显色区的浓度分布;根据所测定的土壤含水率,确定显色区的土壤含水率变化量,根据含水率的变化量以及不同深度位置显色区的浓度分布,确定喷灌水和无机溶质再分布对灌溉需求的满足程度。本发明能够通过测定微喷灌条件下的水和无机溶质再分布,系统性的评价微喷灌溉效率;为提升微喷灌溉水平,实现精准农业用水提供依据。

    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5722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217817.4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42D1/00 F42D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钻设有一定超深的爆破孔;步骤2.先对炮孔底部1.0~1.5倍炮孔超深长度范围装填炸药形成第一段炸药段,并在第一炸药段中布设雷管,雷管脚线用细线连接向上;步骤3.采用炮泥堵塞第一炸药段的上部形成炮泥段,炮泥段的长度为0.1~0.5倍爆破底盘抵抗线长,堵塞完成后放下细线;步骤4.在炮泥段上方继续装填炸药形成第二炸药段,布设爆破设计段位的雷管,并堵塞;步骤5.正常起爆所有炮孔。本方法能够大幅延长孔底炸药爆炸后荷载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炸药的能量利用率并增大底盘抵抗线部位岩体的应力强度,使底盘部位的岩体充分破碎,从而降低爆破根底的产生率。

    一种提升孔底爆压的多点起爆装置及其安装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718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53910.7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42B3/10 F42D1/08 F42D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孔底爆压的多点起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雷管、导爆索、起爆具和低爆速炸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雷管设置于待爆岩体外部,导爆索设置于岩体炮孔内,导爆索上依次连接若干起爆具,起爆具设置于低爆速炸药中,岩体炮孔底部设置钢球。与现有多点起爆方法相比,本发明形成接近延时零误差的多点起爆系统,在常规爆破炮孔中真正实现多点起爆,且操作简便;并在不增加炸药用量和减小钻孔超深的情况下解决了钻孔爆破孔底夹制力大难以爆除的工程难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