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64013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710848198.2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 H02J3/01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状态观测器的UPQC最优输出跟踪控制方法及装置,以系统状态作为变量,以串并联变流器的输出电压作为控制输入及负载电压和电源电流作为系统被控输出,以电源电压和负载电流作为系统的外部干扰输入量,建立UPQC的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计算负载电压和电源电流的系统被控输出参考值;建立电源电压和负载电流的状态观测器,对谐波电压和电流进行观测,补偿谐波电压和电流;以二次平均性能指标最小为目标,寻求最优控制,得到最优控制量,并将最优控制量作为数学模型的控制输入量。本发明使串并联变流器配合以提供统一、协调的电能质量调节功能,且最优输出跟踪控制在三相abc坐标下实现,无需进行dq转换,易于工程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1435673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10236716.6
申请日:2008-12-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传热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传热管体、连接杆和至少二个旋流单元,连接杆放置在传热管体内,各旋流单元安装在连接杆上;各旋流叶片与传热管体并不接触;旋流单元由2至6个旋流叶片构成,各旋流叶片沿周向均匀安装连接杆上。采用该强化传热管,可以通过分布式旋流单元的扰流作用,使得核心区域的流体混合均匀,而对边界附近的流体扰动较小,因而传热得到强化,而阻力增加不多,克服了现有的扰流元件在湍流范围内不能应用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435673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36716.6
申请日:2008-12-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传热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传热管体、连接杆和至少二个旋流单元,连接杆放置在传热管体内,各旋流单元安装在连接杆上;各旋流叶片与传热管体并不接触;旋流单元由2至6个旋流叶片构成,各旋流叶片沿周向均匀安装连接杆上。采用该强化传热管,可以通过分布式旋流单元的扰流作用,使得核心区域的流体混合均匀,而对边界附近的流体扰动较小,因而传热得到强化,而阻力增加不多,克服了现有的扰流元件在湍流范围内不能应用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25731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39037.4
申请日:2020-10-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0 , H01M8/04298 , H01M8/04992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安全泄漏率为目标的燃料电池密封结构设计方法,本发明密封结构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就是能够长期将泄漏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突破了泄漏率定量计算的瓶颈,因而可以实现以安全泄漏率为目标的设计方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PEMFC密封结构设计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的局面。本发明较为全面地包含了对泄漏率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应用该模型可以非常方便的分析不同设计参数对应的泄漏量,对密封结构的参数选取和优化设计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因此本发明提出的设计方法可以很好的分析泄漏率随工况变化,也可以进行寿命分析,十分适用于有着特殊要求的PEMFC密封结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2679789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48570.6
申请日:2012-05-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F28F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波纹管,包括中空管体和螺旋头结构,螺旋头结构连接有螺旋状通道,用于在流体经过时在中空管体内形成旋流,螺旋状通道的深度为1~500mm,螺旋状通道的数量与螺旋头结构的数量相等,螺旋头结构的数量为1~4个,中空管体的内外表面上的波纹为节距、波形相同,并连续走向的螺旋形,中空管体的内径为1~1000mm,壁厚为0.1~20mm,中空管体的内外表面上波纹的节距为10~500mm。本发明通过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螺旋状通道迫使管内流体整体向前旋流,改变速度场与温度场之间协同关系,有效抑制管内流动局部阻力的产生,在沿程阻力增加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强化传热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21630949U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23282564.2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IPC: G01M3/28 , G01M3/04 , G01M13/0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比压试验装置及其供液系统,所述供液系统包括输入管段、输出管段、气液增压泵以及气体管段;所述输入管段的入口端设置有水箱;所述输出管段上设置有第一蓄能器;所述气液增压泵的入口端与所述输入管段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气液增压泵的出口端与所述输出管段的入口端相连通;所述气体管段的出口端与所述气液增压泵相连通;所述第一蓄能器为气囊式蓄能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构造气囊式蓄能器以及气液增压泵,可以在为系统提供高压液体的同时,维持液体压力的稳定性,保证输出压力高、能耗低,且能够保证供液系统内的高压液体维持在恒定值,避免压力波动对密封比压实验产生的影响,确保实验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15065114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0010440.0
申请日:2021-01-05
IPC: G01M3/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安全壳逆止阀密封性试验装置,其包括:气囊,安装于与阀瓣相对的管道中,气囊在未充压时置入管道中,充压后密封封堵管道;轴向平衡装置,内置于气囊内部,用于平衡阀腔气体压力引起的轴向力;以及阀盖,密封安装于阀座上,阀盖和逆止阀的阀座、阀瓣、气囊共同围成密闭的阀腔空间,气囊通过贯穿阀盖的气囊充压管线连接气囊充压和监测装置,阀腔空间通过贯穿阀盖的阀体充压管线连接阀门充压和监测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核电站安全壳逆止阀密封性试验装置可实现非特定试验窗口不同直径逆止阀泄漏率的在线检测,克服了现有技术作业风险高及试验窗口不灵活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1238576U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23272191.0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M3/04 , G01M13/0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比压试验装置,包括上密封结构以及下密封结构;所述上密封结构包括压盖法兰、上阀体、活塞以及阀杆,所述活塞与所述上阀体以及所述压盖法兰一道界定出为所述阀杆提供推力的液压腔,所述阀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接;所述下密封结构包括下阀体、阀瓣以及阀座,所述下阀体与所述上阀体以及所述阀座一道界定出缓存泄漏液体的第二密封腔室,所述阀瓣设置于所述阀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腔室内,所述阀瓣的下端面与所述阀座构成密封副,所述阀座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泄漏液体流出的漏液孔。本实用新型所构造的密封比压试验装置为处于高温高压的特殊工况下的核电厂阀门的密封比压取值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