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7914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63821.4
申请日:2024-06-09
Applicant: 西南大学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基于联邦学习的电力数据隐私保护恢复方法和装置,属于电网不完备电力数据恢复领域。其中,该装置包含一个服务器和N个客户端装置;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服务器联邦学习模块初始化;S2:客户端装置初始化;S3:将部分隐特征矩阵数据和线性偏差发送给所有的客户端装置;S4:接收不完备电力负荷数据;S5:利用张量隐特征分解方法计算近似电力负荷数据矩阵;S6:多次混合填充不完备电力负荷数据;S7:客户端装置参数更新,并计算出联邦学习梯度数据;S8:发送联邦学习梯度数据给服务器;S9:服务器更新;S10:迭代直到所有客户端装置完成了隐私保护下的数据恢复。本发明方法可以确保在隐私保护下准确的实现电力数据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850383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31394.7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南昌供电分公司 , 连云港融源电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鲁刚 , 夏鹏 , 元博 , 赵秋莉 , 金艳鸣 , 伍声宇 , 傅观君 , 冯君淑 , 章涛 , 张富强 , 张晋芳 , 龚一莼 , 孙广增 , 刘俊 , 吴聪 , 毕炜 , 王永华 , 吕梦璇 , 侯东羊 , 付熙玮 , 梁发存 , 张煜佳 , 刘海权
IPC: G06F18/243 , G06F18/10 , G06Q30/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排放篡改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用户的碳排放数据,筛选碳排放数据中的异常值,将异常值中为篡改点的数据标注为第一篡改点,并修正剩余的异常值,得到预处理后数据;基于预处理后数据生成孤立森林;获取预处理后数据中除第一篡改点外的其它数据,作为待测数据,计算各条待测数据在孤立森林中的异常得分,当异常得分在预设区间内,将对应的待测数据标注为第二篡改点;分别计算第一篡改点和第二篡改点占碳排放数据的比例,根据比例得到碳排放篡改用户的识别结果。本发明构造孤立森林以具备处理大量特征数据的特点,以提升对碳排放篡改用户的识别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62193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182286.X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徐志成 , 鲁刚 , 刘俊 , 张富强 , 傅观君 , 夏鹏 , 肖鑫利 , 宋新甫 , 余中平 , 关洪浩 , 伍声宇 , 金艳鸣 , 焦冰琦 , 郑宽 , 王芃 , 张晋芳 , 徐沈智 , 元博 , 闫晓卿 , 栗楠 , 谭雪 , 赵秋莉 , 王晓晨 , 杨捷 , 李卓男 , 侯东羊 , 徐波 , 吕梦璇 , 冯君淑 , 任娟 , 高贵亮 , 余金 , 于国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源发展路径推演方法、系统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能源发展相关数据和指标;结合数据,对指标打分,形成各类发电技术评分矩阵;对发电技术评分矩阵计算,得到各类发电技术综合得分,基于综合得分对各类发电技术进行排序,选出各地区优先发展能源电力技术;根据各地区用能多少及各类综合评分排序确定各地区各类发电技术发展规模,形成多个地区的能源电力结构及规模;重复上述步骤,建立不同年份下多个地区的能源电力结构及规模,形成能源电力发展动态推演,本发明不仅能同时考虑多种能源电力技术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且能综合考虑各类决策主体对能源电力技术在不同区域发展的影响,可真实反应规划决策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2465403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502332.1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徐波 , 张富强 , 鲁刚 , 孙东磊 , 李雪亮 , 赵龙 , 刘晓明 , 徐沈智 , 伍声宇 , 谭雪 , 赵秋莉 , 刘俊 , 金艳鸣 , 傅观君 , 张晋芳 , 闫晓卿 , 郑宽 , 元博 , 栗楠 , 焦冰琦 , 弭辙 , 冯君淑 , 杨捷 , 李卓男 , 徐志成 , 王晓晨 , 王芃 , 肖鑫利 , 吕梦璇 , 侯东羊 , 夏鹏 , 贾淯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电力需求侧响应潜力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获取用户历史负荷曲线;步骤二,对用户负荷曲线进行聚类;步骤三,预测未来水平年用户最大用电负荷;步骤四,考虑需求价格弹性估算各类用户需求侧响应量;步骤五,计算区域需求侧响应潜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充分考虑不同气象条件对区域电力需求侧响应潜力的影响,从而建立区域电力需求侧响应潜力评估方法,能够实现不同气象条件用户负荷特性分析,对各类用户需求侧响应潜力进行精细量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