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性膜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690364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780052020.5

    申请日:2017-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污性、密接性、耐磨性及可靠性均优异的防污性膜。本发明的防污性膜具备:基材;以及聚合物层,其配置在所述基材的表面上,且在表面具有以可见光的波长以下的间距而设有多个凸部的凹凸结构,并且所述聚合物层为聚合性组成物的硬化物,所述聚合性组成物以有效成分换算,含有15重量%~40重量%的六官能以上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35重量%~60重量%的每个官能基包含3个~15个环氧乙烷基的四官能以上的多官能丙烯酸酯、15重量%~30重量%的不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单官能丙烯酸酯、0.5重量%~10重量%的具有全氟聚醚基且氟原子浓度为50重量%以下的氟系脱模剂、以及0.5重量%~5重量%的聚合引发剂。

    防污膜的制造方法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71836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11142590.6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便模具的转印次数增加,也可以抑制聚合物层及模具的脱模性降低、且提高防污性及耐刮擦性的防污膜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防污膜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基材和聚合物层的防污膜的制造方法,该聚合物层配置于基材表面上,且于表面具有以可见光波长以下的间距设置多个凸部的凹凸结构,该防污膜的制造方法包含:将第一树脂涂布于模具表面上的工序、将第二树脂涂布于基材表面上的工序、于将第一树脂及第二树脂夹于其间的状态下将基材抵压于模具上而形成于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树脂层的工序、及使树脂层硬化而形成聚合物层的工序,第一树脂含有至少一种氟系脱模剂和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酯,且以有效成分换算计而含有40~95重量%的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酯。

    光学部件以及聚合物层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69293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680073268.5

    申请日:2016-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兼顾基材与聚合物层之间的紧贴性、和耐磨性的光学部件。本发明的光学部件具备:基材;和聚合物层,其在表面具有与上述基材直接接触的凹凸结构,上述凹凸结构的多个凸部以可见光的波长以下的间距设置,上述聚合物层含有酰胺基,上述聚合物层中的上述酰胺基的浓度为2mmol/g以上且不足5mmol/g,测量温度范围‑50~250℃、升温速度5℃/min、以及频率10Hz的条件下的动态粘弹性测量的、上述聚合物层的储能模量E’成为最小的底部温度为110℃以上且210℃以下,并且上述聚合物层的上述储能模量E’的最小值为1×108Pa以上且1×109Pa以下。

    防污性膜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3450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880008922.3

    申请日:2018-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防污性、耐擦性以及紧贴性均优异的防污性膜。本发明的防污性膜具备:基材;以及聚合物层,其配置于上述基材的表面上,在表面具有按可见光的波长以下的间距设置多个凸部的凹凸结构,在上述防污性膜中,上述聚合物层是聚合性组合物的固化物,上述聚合性组合物以有效成分换算含有30~80重量%的多官能丙烯酸酯、10~30重量%的单官能酰胺单体、0.5~10重量%的氟系脱模剂、5~30重量%的具有由规定的化学式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乙烯基系聚合物。

    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光学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08700679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10501.X

    申请日:2017-0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兼顾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基材以及聚合物层之间的紧贴性和耐磨性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工序(1),涂覆下层树脂以及上层树脂;工序(2),在将已涂覆的上述下层树脂以及上述上层树脂从基材侧依次层叠的状态下,从上述上层树脂侧将模具按压于上述下层树脂以及上述上层树脂,形成在表面具有凹凸构造的树脂层;以及工序(3),使上述树脂层固化,形成聚合物层,上述下层树脂中的酰胺基的浓度为1.5mmol/g以上且不足5mmol/g,测量温度范围‑50~250℃、升温速度5℃/min以及频率10Hz的条件下的动态粘弹性测量中的、上述聚合物层的储能模量E’成为最小的底部温度为110℃以上且210℃以下,并且上述聚合物层的上述储能模量E’的最小值为1×108Pa以上且1×109Pa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