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585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493202.4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为解决传统吸附材料对CO2低效、特异性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支化皮克林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吸附剂具有丰富的支链,分子间不缠结,并且具有大量的端氨基,从而能够高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吸附CO2,达到净化烟气的目的,具有吸附速快且能够降低脱附能耗等优点,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材料吸附效率低、选择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3615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304739.5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尺度桩海岸防护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础数据的收集,多尺度桩组件、布局及周期数的确定,多尺度桩海岸防护结构中每个周期单元长度的确定,最终设计获得适合拟掩护海域范围的多尺度桩海岸防护结构。传统等半径桩等周期规律排布,只会使波浪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波程变化累积,此种改变波程的方式需要布置大量圆桩才能产生波程累积效应;而本发明通过将不同半径的圆桩、间隔设置,保证组合桩中同一半径的圆桩的每一排与每一列的每个圆桩的桩心需要保持在同一直线,同时另一种半径的圆桩桩心与之不重叠,建立了一种多尺度桩海岸防护结构,对圆桩的数量要求相对较低的同时,能够使海岸防护结构对波浪的调制作用也相对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41695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97579.0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B01J31/24 , B01J31/22 , C07C231/10 , C07C233/05 , C07C23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离子聚合物载体负载的Rh‑X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Rh‑X双金属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活性组分为两个组分,组分1为Rh金属络合物,组分2为X金属络合物,X为Cr、Fe、Ni中的一种,载体为离子聚合物载体;其中,Rh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01~5.0wt%,X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01~5.0wt%;所述离子聚合物载体为含有包括N或P在内多种乙烯基的有机盐类单体聚合形成的聚合物,有机盐类单体为含咪唑盐、季铵盐、季膦盐的乙烯基单体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和/或以二乙烯基苯作为交联剂。在釜式反应器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以及本申请所述Rh‑X催化剂作用下,以烯烃和有机胺(含芳胺)为底物,在CO的作用下,可高活性、高选择性地转化为酰胺类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704877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34938.0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海洋浮标平台,包含如下结构:漂浮箱为空心箱体;承载箱垂直设置在漂浮箱体的底部;伸缩箱经承载箱的底部端口活动插设于承载箱的内腔中并与承载箱的内壁滑动连接;发电模块设置在漂浮箱与伸缩箱的内腔中;若干个防护模块设置在漂浮箱上并与发电模块电性连接;重心调节模块设置在承载箱的内腔中,重心调节模块与漂浮箱、伸缩箱相连,重心调节模块与发电模块电性连接;无线通讯装置固定设置在漂浮箱的顶部并与发电模块电性连接,无线通讯装置与外部的控制设备无线通信。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波浪能转化效率低的缺陷,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12221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18305.X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固化疏浚土的生态鱼礁活力海岸构建装置,所述基座两端均对称卡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销,且基座两端均通过定位销螺纹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壁等距卡接有漂浮气罐,所述漂浮气罐两端均卡接有水管,两个所述水管相反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环,两个所述转环内壁均卡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另一端卡接有横杆,设置了沉浮调节机构,通过漂浮气罐在水面的漂浮效果,带着基座和底板在海面上悬浮,然后再转动转环,使转环通过固定板带着横杆旋转,从而推动漂浮气罐内部的两个活动板一同相对移动,将漂浮气罐内部的气体通过气管排出,并解除对水管的密封,方便海水进入漂浮气罐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584964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45264.9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C02F11/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港口底泥污染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港口污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及应用。该装置包括埋设在港口污染底泥中的阳极、布设在污水中的阴极、充放电装置通过导线分别与阳极、阴极、温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相连通。其中,通过高压静电技术在聚乙烯主体材料上种植碳纳米纤维后再缠绕钛丝制备得到阳极。该装置可置于港口受污染水体中原位修复,原位对受水体及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兼具污染物处理和产电功能,且由于该装置的阳极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相同体积下可以富集更多的产电菌,修复周期可以缩短至12~15天,具有很好的开发运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727356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890652.0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1M1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浪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入式破碎波模拟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传动组件、水斗、调整螺杆和支撑托架,其中支撑托架固定架设在造波水槽上方,水斗相对于支撑托架平行方向置于造波水槽中,且通过调整螺杆活动连接在支撑托架下方,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撑托架上,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与水斗连接,从而驱动水斗在造波水槽中进行升降运动,进而模拟波浪在下降过程中的垂直作用产生的插入式破碎波。本发明一体化设计,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且成本低、安装方便、操作便捷、可用范围广,簸箕式的水斗增大了提取的水量体积也提升了造出波浪的高度范围,能够满足实验室模拟自然海洋状况中不同强度和不同波高的破碎波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4278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38932.3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港口航道底泥样品压滤装置,涉及压滤设备领域,包括:底座、顶板和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顶板,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压滤单元;所述压滤单元包括过滤机构、液压缸、压板和除杂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两个边框、压制座、压制腔和过滤孔,所述压制座安装在两个所述边框之间,所述压制腔设置在所述压制座上,所述过滤孔开设在所述压制腔底部。本发明能够自动压除底泥中的水分,同时能够实现自动除杂以及完成除杂后的自动行进,达成连续性自动除杂;还可一次完成多组底泥压滤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98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99635.0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83 , G06F18/2113 , G06F18/213 , G06F18/27 , G06N3/006 , G06N20/10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EEMD‑SSA‑SVR模型的船舶在泊时间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获取及处理:获取原始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分解、归一化处理;步骤2、参数寻优:利用SSA进行参数寻优,以优化SVR模型的惩罚系数C和核函数参数g;步骤3、预测模型构建及训练:构建预测模型即EEMD‑SSA‑SVR模型并训练,利用训练完成的预测模型对在泊时间进行预测;步骤4、预测精度评估:采用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定量评估。本发明所述方法基于EEMD‑SSA‑SVR模型实现了对船舶在泊时间的高精度预测,相对于其他传统模型预测精度有很大提升,提高了船舶在泊时间预测的准确性,为实现港口的集约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41696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97721.1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B01J31/24 , B01J31/22 , B01J35/63 , B01J35/61 , B01J35/64 , C07C231/10 , C07C233/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有机配体载体负载的Ir‑Co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活性组分包括组分1、2,组分1、2分别为Ir、Co金属络合物,载体为多孔有机配体载体、为多种含乙烯基的P或N配体通过自聚或混聚的方式形成的聚合物。多孔有机配体载体既可以作为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载体以负载活性金属组分,又由于金属组分与多孔有机配体中的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将Ir和Co金属组分高分散在该聚合物载体,同时形成优势构型或结构有利于提高Ir、Co活性中心在氢氨羰化过程中的活性。在反应中,烯烃既可以与脂肪胺进行氢氨羰化,也可与难活化的芳胺底物进行氢氨羰化,在CO的作用下,可高活性、高选择性地转化为酰胺类化合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