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内导入装置和具有该活体内导入装置的内窥镜

    公开(公告)号:CN103517663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80022446.3

    申请日:2012-10-29

    Inventor: 内藤公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0016 A61B1/00071 A61B1/00135 A61M25/0113

    Abstract: 活体内导入装置(10)具有:驱动力产生输入机构(30),其产生驱动力并输入驱动力;驱动力传递机构(40),其在插入部(101)的径向上配设在比插入部(101)靠外侧,传递由驱动力产生输入机构(30)输入的驱动力;螺旋旋转部件(50),其具有挠性,通过由驱动力传递机构(40)传递的驱动力而绕长度轴的轴旋转;以及保持部件(60),其配设在比翅片部(53)靠基端部(10b)侧,保持主体部(51)以使其通过驱动力而绕长度轴的轴旋转。并且,活体内导入装置(10)还具有将螺旋旋转部件(50)定位在插入部(101)的定位机构(70)。

    处理器具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21705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180017548.1

    申请日:2011-10-12

    Inventor: 内藤公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29 A61B18/1445 A61B2017/2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器具。该处理器具的旋转件包括:第1外周面以及第2外周面,与上述第1外周面相比,该第2外周面与上述挠性管部的长度方向轴线在径向上的距离较小。上述处理器具包括:第1旋转操作线,其沿着自长度方向朝向第1旋转方向倾斜的第1斜方向延伸至上述第1外周面;以及第2旋转操作线,其沿着自长度方向朝向第2旋转方向倾斜的第2斜方向延伸至上述第2外周面。

    内窥镜系统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70060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080064751.X

    申请日:2010-10-29

    Inventor: 内藤公彦

    Abstract: 内窥镜系统具有能够挠曲的细长形状的插入部(100)。在插入部中设置有弯曲部(140、142、144)。弯曲部通过多个线(180、180a、180b、382、384)的牵引和松弛而弯曲。形状取得部(270、350、550、650)取得能够挠曲的细长形状的插入部(100)的形状。控制部(250)根据形状取得部取得的插入部的形状和存储在存储部(260)中的信息,决定用于调整对所述线施加的张力的调整部(230、240、238、330)的调整值,根据该调整值控制调整部。

    使用机械手装置的内窥镜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569550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910133581.5

    申请日:2009-04-16

    Inventor: 内藤公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018 A61B1/00149

    Abstract: 内窥镜系统具备:内窥镜;机械手装置,其在机械手插入部的前端侧具备驱动部并构成为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以及外套管,其具有内窥镜插入部贯穿插入孔和至少一个机械手贯穿插入孔,内窥镜插入部贯穿插入孔具备内窥镜突出量规定部和观察光学系统观察方向规定部,机械手贯穿插入孔具备机械手突出量规定部和关节驱动方向规定部,内窥镜突出量规定部规定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从外套管的前端面突出的长度,观察光学系统观察方向规定部规定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方向,机械手突出量规定部规定第一关节从外套管的前端面的突出量以将第一关节配置在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范围内,关节驱动方向规定部相对于观察方向规定第一关节的第一轴和第二关节的第二轴。

    高频处置器械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54339B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910134022.6

    申请日:2009-04-03

    Inventor: 内藤公彦

    Abstract: 高频处置器械具有:插入部(21);罩部(24),其设置在插入部(21)的前端部;电极部(26),其设置于罩部(24)且被通上高频电流,电极部(26)具有沿着罩部(24)的外表面配置的侧方处置部(38a)以及由电极部(26)的前端部形成的前端处置部(38b),电极部能够在下述位置之间移动:前端处置部(38b)在预定的进退方向上从罩部(24)突出的前进位置,和前端处置部(38b)在进退方向上被配置在罩部(24)内的后退位置;以及操作部件(27),其贯穿插入在插入部(21)中且与电极部(26)连接,通过对操作部件(27)进行操作,能够使电极部(26)移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