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3637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86699.3
申请日:2016-12-0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AMFT‑3A基因的鉴定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分子标记及其方法,所述TAMFT‑3A基因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分子标记为位于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第320、321位之间的33bp长度的插入/缺失序列,该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该分子标记与小麦穗发芽抗性紧密相关,可用以开发一种新的鉴定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功能标记,为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资源,丰富了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遗传资源库,为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遗传育种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483136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05847.8
申请日:2016-01-0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415 , C12Q1/6806 , C12Q1/6895 , C12Q253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所述基因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包含与SEQ ID NO.1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该基因编码CCCH型锌指蛋白18,可作为小麦穗发芽抗感品种的分子标记基因。该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为一种新的小麦抗穗发芽主效基因,利用其开发分子标记,可以迅速鉴定小麦是否为穗发芽抗性品种,也为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24024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79095.2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芽小麦种子高通量智能检测方法与系统,属于图像检测技术领域,包括进料组件、出料组件和识别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台,所述进料台上侧设置有进料仓;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设置有载料台,所述载料台上侧设置有载料盒,所述载料盒的一侧为出料挡板;所述识别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光源上侧设置有相机,所述相机的镜头位于光源的正上方;所述进料仓与进料控制器相连,所述进料台、载料台和出料挡板均与IO控制器相连。本发明采用自动分散种子的成像系统使种子图像的采集更加快速、高效,优化后的YOLOv7‑CFocal模型显著提高了发芽种子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2594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47400.8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82 , C07K14/415 , C12N15/29 , A01H5/10 , A01H6/46 , A01H6/20 ,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植物种子休眠及穗发芽抗性基因TaCDPK21‑7A及其InDel标记和应用,涉及植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所述TaCDPK21‑7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TaCDPK21‑7A基因过表达能够降低植物种子休眠水平和穗发芽抗性,所述TaCDPK21‑7A基因的功能缺失能够提高植物种子休眠水平和穗发芽抗性。本发明利用济麦22和歪头白亲本以及其家系331份自然群体验证了InDel标记与种子萌芽指数GI极显著相关,其中,携带歪头白基因型家系的种子萌发指数GI显著小于携带济麦22基因型家系的GI,说明本发明开发的InDel标记能够有效区分小麦品种的休眠水平强/弱和穗发芽抗性强/弱。
-
公开(公告)号:CN11760414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81947.1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引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抗条锈病性状。本发明具体地公开了用于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分子标记,其为下述任一种:A1)分子标记YrAN1589‑CAPS2,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A2)分子标记YrAN1589‑CAPS5,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本发明还公开了检测所述分子标记的引物和检测方法。利用本发明的分子标记及其检测引物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具有抗条锈病性状的小麦,可应用于鉴定、辅助鉴定具有抗条锈病性状的小麦,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478730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210188961.4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TaVQ14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所述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基因序列(CDS)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小麦TaVQ14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TaVQ14基因在不同程度的盐胁迫/干旱诱导下,均有高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TaVQ14基因表达载体转入野生型拟南芥中,结果显示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的抗盐性和抗旱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说明TaVQ14基因能够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抗盐性和抗旱性。利用小麦TaVQ14基因表达载体获得的植
-
公开(公告)号:CN11151893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428817.4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粒长相关SNP标记及其应用,涉及的是小麦分子育种的技术领域,包括位于小麦7A染色体450729566bp处的SNP标记,且这一SNP标记的核苷酸为G/C,以及利用上述SNP标记判断小麦粒长的方法,包括提取小麦DNA,并利用对应的引物对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酶切,根据酶切结果判断小麦粒长的类型;本发明为小麦粒长选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检测方法简便,有助于提高分子标记选择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小麦高产分子育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642209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810485660.1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69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提供一种小麦植株千粒重判断标记及其应用。该标记为CAPS标记,命名为JHMfeI,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利用标记引物JHMfeI‑F:GGAGGAAACAAAGTGGTC,JHMfeI‑R:GAGAAGAGGAGGTCGTAG对小麦基因组进行扩增,获得扩增产物。其中携带JHMfeI‑a类型(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399bp和90bp)的小麦植株比携带JHMfeI‑b类型(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489bp)的小麦植株千粒重更高。本发明开发出的CAPS标记JHMfeI可以有效区分千粒重高低,用于小麦高产分子聚合育种,拓宽小麦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45674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810520184.2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籽粒颜色相关CAPS标记及其检测方法,涉及的是小麦分子育种的技术领域,所述CAPS标记命名为KU4104‑6AL,序列为:SEQ ID NO.1,记鉴定小麦籽粒颜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取待测小麦基因组DNA,步骤2、利用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述的序列对步骤1获得的小麦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扩增产物;步骤3、利用NruI内切酶对所述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内切酶识别序列为TCG/CGA,获得酶切产物;步骤4、当酶切产物为214bp和212bp时,对应的小麦籽粒颜色较浅,其对应扩增产物的基因型命名为KU4104‑6AL‑a;当酶切产物为426bp时,对应的小麦籽粒颜色较深。本发明开发出的CAPS标记KU4104‑6AL可以有效区分小麦籽粒颜色深浅,用于小麦穗发芽抗性及面粉品质的遗传改良。
-
公开(公告)号:CN11300902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14762.1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测定谷物中DON毒素、NIV毒素及ZEN毒素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DON毒素、NIV毒素和ZEN毒素的标准品溶液,分别以各标准峰面积为纵坐标,以标准品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进行拟合建立标准曲线;(2)对待测谷物样品进行萃取和多功能净化柱进行分离,收集样品滤液;(3)待测谷物样品中DON毒素、NIV毒素和ZEN毒素含量的测定:按照与步骤(1)相同的色谱检测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步骤2)所得样品滤液中组分的峰面积,根据步骤(1)所得标准曲线采用外标法计算,即可得到待测谷物样品中DON毒素、NIV毒素和ZEN毒素的含量。本发明实验过程简、检测效率高、测量结果准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