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1557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0990365.6
申请日:2019-10-1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装置,该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基于膨胀机的工作参数、换热介质的物理参数、第一换热腔的尺寸,确定每个蓄热器包含的子蓄热器的个数N;基于相邻的两级膨胀机中前级膨胀机的出口与后级膨胀机的进口温差、换热介质的物理参数、蓄热介质的物理参数、蓄热器的工作时间、子蓄热器的个数N、第一管的外径、子蓄热器的长度,确定蓄热腔的厚度δmiddle;基于第一换热腔的尺寸、蓄热腔的厚度δmiddle,确定第二管的外径和确定第二换热腔的外径。本发明的缩空气储能蓄热系统的设计方法,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方案,可以方便地设计出蓄热器的结构,且确保释能阶段膨胀机处于高效的工作温区。
-
公开(公告)号:CN110676863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07302.0
申请日:2019-10-2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所述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包括:确定储能电站峰时段放电价格,确定储能电站谷时段充电价格,确定储能电站参与调峰的辅助服务补偿价格;基于所述储能电站峰时段放电价格、所述储能电站谷时段充电价格、所述储能电站参与调峰的辅助服务补偿价格,确定储能电站的最大净收益;基于所述储能电站的最大净收益及约束条件,确定储能电站的容量配置。本发明的储能优化配置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基于价格机制对储能电站进行优化配置,可以确定储能电站的最优容量配置,这样可以使得储能电站的收益最大化,有助于储能电站的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964120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99373.0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83 , H02J3/26 , H02J3/4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使用控制器与调容调压变压器提升光伏接入容量的优化控制,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台区因光伏消纳能力较差而引发的电压正偏差问题,显著提升了低压台区的低压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容量,并降低了低压台区电能质量建设改造的成本,普片适用于含分布式光伏的低压台区。
-
公开(公告)号:CN11276234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1911001423.4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F02C6/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储存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气体储存装置包括浸没在环境液体中的刚性的储气腔,采用水下储气的方式进行气体存储,能够直接节约地面空间;储气腔内形成有内液面,以将气体液封在储气腔内且位于内液面上方,位于内液面下方的内部液体与环境液体连通,储气腔在充气或放气时内液面随气压变化而升降,配合刚性储气腔进行储气,液体可随储气腔中压缩气体的充放自动进入或排出储气腔,通过水利压强保证储气腔内气压的稳定;由于储气腔内外压力一致,使得储气腔本体强度要求降低,能够有效降低材料成本;此外,储气腔不随充放气发生形变,其寿命较长,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及后期运行维护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762345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11001423.4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F17C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储存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气体储存装置包括浸没在环境液体中的刚性的储气腔,采用水下储气的方式进行气体存储,能够直接节约地面空间;储气腔内形成有内液面,以将气体液封在储气腔内且位于内液面上方,位于内液面下方的内部液体与环境液体连通,储气腔在充气或放气时内液面随气压变化而升降,配合刚性储气腔进行储气,液体可随储气腔中压缩气体的充放自动进入或排出储气腔,通过水利压强保证储气腔内气压的稳定;由于储气腔内外压力一致,使得储气腔本体强度要求降低,能够有效降低材料成本;此外,储气腔不随充放气发生形变,其寿命较长,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及后期运行维护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0309949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396710.3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区域电能替代潜力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预先确定的影响因素获取基准年对应的数据;基于所述基准年对应的数据计算基准年到预测年的电能替代量;所述影响因素由被测区域人口数量、经济状况数据、农业生产数据和电网建设数据值与被测区域终端电能消耗量的线性关系确定。根据被测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线性关系,泛化性能较好,具备实际意义,为预测区域的电源、电网规划,尤其是光伏电源的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17454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265974.5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王鑫 , 胡世骏 , 赵龙 , 高博 , 郑国强 , 徐斌 , 汪玉 , 仇茹嘉 , 杨海涛 , 谢毓广 , 丁津津 , 计长安 , 潘丽珠 , 毛荀 , 程石 , 陈凡 , 李圆智 , 李远松 , 王小明 , 何开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适用于GIS的新型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属于电流的精密测量技术领域。所述GIS包括至少一根载流导体和保护壳体,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多个量子传感器,用于测量每根所述载流导体周围的磁场强度,以每根所述载流导体的中心轴为圆心、预定长度为半径的虚拟圆周上至少均布有4n个所述量子传感器,每个所述虚拟圆周的外围设置有磁屏蔽层,其中,n为正整数;量子检测系统,分别与每个所述量子传感器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量子传感器获取所述载流导体周围的磁场强度,并根据所述磁场强度计算每根所述载流导体的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0919382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01326.5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对光伏发电站进行无功优化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光伏发电站调控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从发无功/电压指令中获取的无功目标值;采集光伏发电站的每个节点电压,其中,节点电压包括光伏单元节点电压和并网点电压;对每个节点电压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控制包括无功补偿装置和光伏逆变器的无功电源的动作先后顺序。该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发电站输出无功功率时节点电压偏差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95089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1910098103.9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通过预先定义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对待评估区域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分布式电源规模;针对不同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定义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基于预先定义的调控方案策略,对所述电网分区分层分布消纳能力目标函数的局部优化解进行分层分区的源网荷优化配置,获得评估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全局最优解。通过上述方案有效提高了电网光伏消纳能力分析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3773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98874.5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巨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剩余电流监测方法、系统及监测终端,剩余电流监测系统包括服务器及多个监测终端,多个监测终端通过光纤以分布式结构连接,用于检测线路上的剩余电流,方法应用于监测终端,包括:基于在线路上检测到的剩余电流确定出实时剩余电流信息;将实时剩余电流信息发送给剩余电流监测系统的其他监测终端,并接收其他监测终端基于收到实时剩余电流信息而返回的反馈信息;确定出实时剩余电流信息和反馈信息之间的延迟时间;根据实时剩余电流信息、反馈信息和延迟时间,生成对剩余电流定位后的监测信息,并将监测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从而对剩余电流信息进行同步,尽可能避免数据不同步的问题,以实现对剩余电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精准监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