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4673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65167.3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帽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通讯功能的安全帽,设有帽体、收纳组件、麦克风组件和耳机组件;收纳组件包括盒体、伸缩件、驱动件和传动件;盒体与帽体固定连接;伸缩件与盒体滑动连接;驱动件通过传动件与伸缩件连接,以带动伸缩件的第一端伸出盒体外或缩回盒体内;麦克风组件和耳机组件连接于伸缩件的第一端。通过驱动件和传动件的配合,驱使伸缩件伸出盒体外或缩回盒体内,如此,需要使用时,让伸缩件的第一端伸出盒体外,使其上的麦克风组件和耳机组件外露,闲置时,让伸缩件的第一端缩回盒体内,使其上的麦克风组件和耳机组件内置于盒体内,便于收纳,且可以避免发生碰损和受潮。
-
公开(公告)号:CN11645276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00559.2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6T17/10 , G06V10/774 , G06N2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三维重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数据集,基于预先训练的特征编码器对所述目标数据集进行处理,确定第一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和特征解码器确定第二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特征信息确定目标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特征编码器和所述特征解码器是基于目标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的;根据所述目标特征信息对目标变电站进行三维重建。实现了基于目标数据集确定与目标变电站相对应的目标特征信息,进而基于该目标特征信息进行三维重建,解决了现有的三维重建过程中精度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对变电站进行三维重建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7688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05379.3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安全巡检机器人及安全巡检方法,其中,安全巡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的拍摄装置,拍摄装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均为弧形板,第一支架的中部区域通过第一驱动件与机器人本体连接,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的两端铰接,第二驱动件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三支架通过第三驱动件与第二支架的中部区域连接,摄像机组件设置在第三支架上,摄像机组件上设置有控制器和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摄像机组件的镜头的位置信息。当机器人本体因外界或自身原因出现晃动、倾斜时,机器人本体的振动不会传递到摄像机组件的镜头上,从而能够保持拍摄画面的平稳,提升画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84409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44510.9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电站运维巡视安全帽,包括帽体,帽体上环绕帽体的周部设置一圈帽檐,帽体的顶部中心凸出设置有卡块,变电站运维巡视安全帽还包括拍摄定位机构,拍摄定位机构包括支架、拍摄定位组件和防护罩,支架包括套环和弧形架,弧形架的弧长方向的两端与套环相对的两侧连接,套环与帽檐抵接,弧形架的弧长中心与帽体的中心同轴,弧形架的弧形中心开设有供卡块插接的安装槽;拍摄定位组件设置在弧形架上;防护罩采用缓冲材料制成,防护罩罩设在支架外,防护罩与支架可拆卸连接,防护罩上设置有避让槽,拍摄定位组件位于避让槽内。本发明的变电站运维巡视安全帽巡视效果好,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78153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0544078.5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外护层故障定位培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金属护层电极、密封绝缘件、外护层电极、故障模拟元件、外部接口元件;金属护层电极、密封绝缘件、以及外护层电极依次自下而上层叠设置;在密封绝缘件的中部设有纵向的空腔,故障模拟元件填充于空腔中;外部接口元件的一端与外护层电极电性连接。将装置的金属护层电极紧密贴合电缆的金属护层,外护层电极紧密贴合金属铜网,并且用紧固件使装置与电缆牢固结合。绝缘密封件保证改造后不破坏电缆的绝缘特性。故障模拟元件则用于在改造位置人为的模拟故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学员进行培训。
-
公开(公告)号:CN11203663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95924.8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机巡作业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弧垂计算模型优化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人工鱼群寻优方式,以弧垂计算模型中间参量的寻优取值序列中的元素为待寻优的变量,并以参量寻优函数为目标函数,得到目标中间参量的最优值,根据得到的最优值对初始弧垂计算模型进行优化,通过降低弧垂计算模型中间参量的取值误差,达到降低弧垂计算模型的运算误差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输电线路弧垂计算模型实际计算误差过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9676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31472.7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机巡作业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架空输电线的等效风速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测试点的实时环境数据和对地高度值,各测试点位于两杆塔之间的架空输电线上;基于预置风速计算公式,根据实时环境数据,计算各测试点的风速值;基于预置高程风速计算公式,根据各测试点的风速值和对地高度值,计算各测试点对应的预置高度风速值;将第一距离和两杆塔的水平距离的比值,作为测试点风速值的权重,从而得到各测试点风速值的权重;基于预置等效风速计算公式,根据各个测试点的预置高度风速值和风速值的权重,计算得到架空输电线的等效风速值。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根据准确的等效风速值计算架空输电线的载流量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52163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512609.2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机巡作业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线段匹配方法以及设备,包括:通过从输电线路杆塔图像中的杆塔区域提取出线段,对线段之间的交点进行条件约束得到原始交点,对原始交点进行聚类得到新交点,基于平面优化以及共面代价的方法对新交点所对应的线段进行匹配,选择出新交点的匹配点以及新交点所对应的匹配线段;通过拟合线段所在的平面,从平面中选择出主要平面,根据主要平面中的三维坐标寻找出满足近似共线条件的其他主要平面的三维坐标,从而得到电力杆塔匹配的三维线段。本发明通过平面优化以及共面代价的方法来剔除线段的多个无用的交点,最后根据近似共线条件进行电力杆塔三维线段匹配,从而在大量相交的线段中实现对电力杆塔三维图像的线段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94449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44791.4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
Inventor: 张英 , 武杰雄 , 刘鸿 , 杜梓乐 , 黄乃为 , 伍旭翔 , 陈荣杰 , 黄汉生 , 黄德华 , 汪峻洁 , 李俊华 , 梁炳钧 , 周熺 , 杨文聪 , 潘颖怡 , 孙文星 , 刘建明 , 贾子然 , 李端姣 , 陈赟 , 梁永超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场景图像构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图像传感器测量的电力场景的原始图像数据,得到多组原始图像数据,对多组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多组预处理图像数据;对预处理图像数据中进行像素稀疏化处理,得到稀疏图像数据,并根据稀疏图像数据初步确定图像传感器的位姿,获取图像传感器的深度信息,根据深度信息对图像传感器的位姿进行调整;在对位姿进行调整之后,确定关键帧图像数据,并根据关键帧图像数据构建电力场景图像,其中,关键帧图像数据表示相邻两帧图像的图像内容的相似程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图像数据。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立复杂电力场景的图像步骤繁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36639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010895924.8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机巡作业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弧垂计算模型优化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人工鱼群寻优方式,以弧垂计算模型中间参量的寻优取值序列中的元素为待寻优的变量,并以参量寻优函数为目标函数,得到目标中间参量的最优值,根据得到的最优值对初始弧垂计算模型进行优化,通过降低弧垂计算模型中间参量的取值误差,达到降低弧垂计算模型的运算误差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输电线路弧垂计算模型实际计算误差过大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