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0832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72643.X
申请日:2015-10-29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PC: C03B3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精度良好地保持光纤等的微孔阵列、和能够形成具有高的形状精度的微孔的微孔阵列的制造方法。该微孔阵列的特征在于,在厚度0.5mm以上5mm以下的玻璃板(2),每1cm2形成有30个以上的贯通孔(3),贯通孔(3)具有圆柱度为贯通孔(3)的孔径(d1)的5%以下的圆筒部分(5)。
-
公开(公告)号:CN104105998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380008962.5
申请日:2013-01-09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 , G02B3/14 , G02F1/13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14 , G02F1/134309 , G02F1/29 , G02F2001/294 , G02F220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波像差小的液晶透镜。液晶透镜1具备液晶层11、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和第三电极23。在第一电极21形成有开口21a和使开口21a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21b。第二电极22具有主电极部22a和线状的引出电极部22b。主电极部22a配置于开口21a内。主电极部22a与第一电极21电绝缘。引出电极部22b与主电极部22a电连接。引出电极部22b设置于连通口21b内。第三电极23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21、22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引出电极部22b的与主电极部22a的连接部的宽度为70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02567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180036379.6
申请日:2011-07-11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PC: C03B23/13 , G02F1/13357 , H01L33/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体封入用毛细管的制造方法和荧光体封入用毛细管,在封入荧光体时,来自荧光体的荧光难以从端部漏出。对玻璃毛细管(10)的一侧端部(10A)进行加热,直到横截面的外形在宽度方向上细长的细长形状的玻璃毛细管(10)的一侧端部(10A)熔解,形成一体化而被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03339553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280006672.2
申请日:2012-01-26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nventor: 和田正纪
IPC: G02F1/13 , G02B3/14 , G02F1/134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26 , C03B23/037 , G02B1/041 , G02B3/14 , G02B6/3538 , G02B26/004 , G02F1/1313 , G02F1/1333 , G02F1/1341 , G02F1/13471 , G02F1/29 , G02F2001/133302 , G02F2001/294 , Y02P40/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薄板玻璃作为对液晶层进行分割的玻璃板,也能够在制造工序中降低薄板玻璃破裂的可能性的液晶透镜的制造方法和液晶透镜。通过将多个液晶透镜单元在长度方向上排列的母液晶透镜按每个液晶透镜单元切断,取出液晶透镜单元,制造液晶透镜(10)。成为薄板玻璃(13、14)的玻璃带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面(13c、13d、14c、14d),具有朝向外侧隆起的曲面形状作为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483778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80063231.0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PC: C03B23/023 , C03C21/00 , G09F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5/03 , C03B23/0235 , C03B23/0256 , C03B23/0258 , C03B23/0305 , C03B23/0307 , C03B40/005 , C03C21/002 , Y10T428/24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高形状精度制造具有弯曲部的强化玻璃板的方法。制造具备平板部(11)和与平板部(11)连接的弯曲部(12a、13a)的强化玻璃板(1)。进行强化工序和变形工序。强化工序中,对玻璃平板进行化学强化,得到强化玻璃平板(50)。变形工序中,通过对强化玻璃平板(50)进行加热使之变形,得到具有平板部(11)和弯曲部(12a、13a)的强化玻璃板(1)。
-
公开(公告)号:CN104364207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380031672.2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PC: C03B23/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23/0307 , C03B23/0066 , C03B23/0256 , C03B23/0258 , C03B23/0302 , C03B40/005 , C03C3/083 , C03C3/085 , C03C3/087 , C03C3/091 , C03C3/093 , C03C3/097 , C03C3/11 , C03C3/118 , G06F1/1626 , G06F1/1637 , H04M1/0266 , H05K5/03 , Y10T428/242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制造其平板部的平坦性及平滑性高,且具有弯曲部的玻璃板的方法。在由第一及第二绝热件(31、32)夹持玻璃平板(20)的第一部分(21)的状态下将玻璃平板(20)辐射加热。之后,使玻璃平板(20)的未由第一及第二绝热件(31、32)夹持的第二部分(22a、22b)弯曲。
-
公开(公告)号:CN104105998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380008962.5
申请日:2013-01-09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 , G02B3/14 , G02F1/13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14 , G02F1/134309 , G02F1/29 , G02F2001/294 , G02F220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波像差小的液晶透镜。液晶透镜1具备液晶层11、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和第三电极23。在第一电极21形成有开口21a和使开口21a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21b。第二电极22具有主电极部22a和线状的引出电极部22b。主电极部22a配置于开口21a内。主电极部22a与第一电极21电绝缘。引出电极部22b与主电极部22a电连接。引出电极部22b设置于连通口21b内。第三电极23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21、22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引出电极部22b的与主电极部22a的连接部的宽度为70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725240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180007297.9
申请日:2011-02-08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37 , C03B37/025 , H01L31/0481 , H01L31/0488 , H01L51/448 , H01L51/524 , H01L51/5246 , H05B33/04 , Y02E10/50 , Y02P40/57 , Y10T428/2447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密封材料(1),其包括厚1~100μm的玻璃带,其两面(2)(3)和侧面(4)为锻造面。
-
公开(公告)号:CN1288450A
公开(公告)日:2001-03-21
申请号:CN99802298.5
申请日:1999-11-18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PC: C04B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486 , C03C4/08 , C03C4/10 , C03C10/0027 , C04B35/115 , C04B35/18
Abstract: 为了提供一种对于可见光是不透明的,同时却能容易且高效地进行内部结构测定和检查的管状或棒状陶瓷制品,关于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管状或棒状陶瓷制品来说,是由对从空气中入射的波长1550nm的红外线厚度1mm的透过率在45%以上的红外线透过陶瓷构成的。该陶瓷制品由满足(1-R)2≥0.84并且,μ≤0.7/mm的条件的陶瓷制成的,式中R为1550nm的反射率,μ为反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之和。
-
公开(公告)号:CN107735373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680039000.X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PC: C03B33/095 , B23K26/53
Abstract: 管状玻璃(G2)的切断方法具备裂纹形成工序,在所述裂纹形成工序中,将焦点对准到管状玻璃(G2)的内部照射激光(L),通过在激光(L)的照射区域产生的多光子吸收,来在管状玻璃(G2)的内部形成裂纹。在裂纹形成工序中,使激光(L)的焦点的位置在管状玻璃(G2)的内部从内表面(G2b)侧朝外表面(G2a)侧移动,由此使裂纹(C)在管状玻璃(G2)的内部扩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