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空气处理方法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96511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910812876.9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空气高效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车内空气质量综合检测、前处理液和提取液的喷涂、高压高浓度臭氧处理、污染物净化处理(TPs1药剂和TPs2药剂处理)、污染物封闭处理(SOPs1药剂处理、CA药剂催化处理及SOPs2药剂处理)、香薰处理等步骤。本发明针对车内空气中主要存在的甲醛、苯系物、TVOC、氨氮等物质,采取了高压高浓度臭氧处理和污染物净化处理的双重手段,确保车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以处理。加之,通过对车内污染物释放源的封闭处理,可以大大减低污染物的释放速率,使得车内空气质量可以得到较长时间的保证。

    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微生物毒性及可生化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67273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910793503.1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微生物毒性及可生化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对数生长期的假单胞菌分别接种至含有浓度梯度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培养基中作为试验组,同时以接种假单胞菌的培养基为空白对照组,培养至试验组中TOC和TN均趋于稳定;(2)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微生物毒性评价和/或可生化性评价:测定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假单胞菌的生长密度,以进行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微生物毒性评价;测定培养前后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的TOC浓度和TN浓度,并计算其Tt和Dt,以进行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可生化性评价。本发明方法有望成为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可生化性提升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

    一种活化过硫酸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95809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59945.8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化过硫酸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活化过硫酸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多氨基有机物溶液与过渡金属钴盐溶液混合,反应,干燥,得到的固体煅烧,得到活化过硫酸盐催化剂。本发明的活化过硫酸盐催化剂具有三个活化中心,Co3O4、Co、C3N5可分别活化过硫酸盐,具有高效的过硫酸盐活化效能;用于催化降解超纯水、自来水、雨水、河水等各种水体中的药物污染物,效果稳定;制备方法简单可控,成本较低,稳定性强,可重复利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镧锰双掺杂的铁酸铋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89255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02610.2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镧锰双掺杂的铁酸铋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用凝胶法合成镧和锰双掺杂的铁酸铋纳米材料,利用镧锰双掺杂的铁酸铋的压电性质对微塑料中的目标污染物进行压电催化降解,然后利用其磁性进行快速回收。本发明是一种新的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水体污染物降解方法,利用材料的磁性和水体机械力带来的压电作用可实现水体微塑料中污染物的快速循环降解,对环境友好、利用价值高、工艺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一种掺杂锰的铁酸铋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77468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10158.4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修复与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掺杂锰的铁酸铋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水热法制得的掺杂锰的铁酸铋纳米线片具有显著的压电效应,该催化剂在超声作用下会产生形变,从而发生电势极化,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可以高效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甲烷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友好,可重复利用价值高。本发明是一种新的且具有成本效益的二氧化碳还原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一种可见光强化三价铁活化过硫酸盐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47480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602720.0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见光强化三价铁(Fe(III))活化过硫酸盐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本发明利用Fe(III)能与污染物之间形成配合物,在可见光的光照下,产生“配体-金属电荷转移过程”(LMCT),即内部电荷发生了从污染物复合物到Fe(III)中的转移,使Fe(III)转化为Fe(II),而无需添加其他配体或试剂就可以活化过硫酸盐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从而将污染物降解。本发明是一种新的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活化方法,工艺流程十分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空调消毒杀菌过滤网及过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95477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2010096901.0

    申请日:2020-02-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空调消毒杀菌过滤网及过滤方法。所述空气过滤装置主要包括:三维纳米氧化亚铜层(阴极层)、固体电解质层和三维纳米氧化铜层(阳极层);通过网状型骨架将三层结构固定,其中三维纳米氧化亚铜层与三维纳米氧化铜层将固体电解质层包裹在中间。所述空调消毒杀菌过滤网,由上述空气过滤装置组成。结合流体力学中的空气动力学,流动的空气接触到曲面时产生回流,延长空气的滞留时间,提高杀菌消毒效果。本发明所述消毒杀菌电化学型空调过滤网能够有效去除流入室内的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同时也能够杀死细菌,使室内空气可以更加干净,不危害到人体健康。

    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微生物毒性及可生化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6727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93503.1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微生物毒性及可生化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对数生长期的假单胞菌分别接种至含有浓度梯度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培养基中作为试验组,同时以接种假单胞菌的培养基为空白对照组,培养至试验组中TOC和TN均趋于稳定;(2)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微生物毒性评价和/或可生化性评价:测定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假单胞菌的生长密度,以进行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微生物毒性评价;测定培养前后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的TOC浓度和TN浓度,并计算其Tt和Dt,以进行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可生化性评价。本发明方法有望成为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可生化性提升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

    一种纳米甲醛封闭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624104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414962.X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甲醛封闭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纳米甲醛封闭剂主要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制备而成:纳米硅溶液40~60%、紫外光固化树脂5~15%、玻璃粉3~7%、木质纤维素3~7%、增硬剂0.8~1.5%、混合紫外线吸收引发剂0.1~0.3%、催干剂0.1~1.0%、消泡剂0.1~0.3%、防结皮剂0.1~0.5%、香精0.1~1.0%、余量为水。本发明的纳米甲醛封闭剂对装修材料涂布或喷涂,将甲醛或异味封闭在家具里,效果显著,纳米甲醛封闭剂不但对人体没有危害,而且具有清香逸人的香味和一定的防水、易洁效果。本发明的封闭剂稳定、高效、无二次污染。

    一种手术烟雾生物毒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8902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83587.1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0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术烟雾生物毒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发光细菌体外生物毒性评价;B、ApoE基因缺陷小鼠在手术烟雾暴露下体内生物毒性评价;C、微核试验评价手术烟雾遗传毒性。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精确量化、真实可靠、多层次评价等诸多优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摆脱了手术烟雾无法全面检测生物毒性的尴尬局面,有望成为控制手术烟雾污染的重要评价检测手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