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7094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6786.6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前部结构(10)在前围下板(12)安装有加强构件(18)。加强构件(18)的上端部(18a)与踏板组件(16)的安装托架(56)重叠。在前围下板(12)的纵壁(27)与地板通道的交叉部位形成有纵角部。在前围下板(12)的倾斜壁(28)与纵壁(27)的交叉部位形成有横角部。加强构件(18)的拐角部(84)沿着纵角部及横角部设置。拐角部(84)沿着纵角部及横角部弯折成L字状。
-
公开(公告)号:CN107428380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5895.3
申请日:2016-03-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5 , B62D21/15 , B62D25/145 , B62D25/20 , B62D25/2045 , B62D27/02 , B62D29/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通道部件(30)的前端部的冲击吸收能力的车身构造(1)。车身构造(1)具有仪表板下面板(10)、仪表板横梁(80)、和通道部件(30),仪表板横梁(80)在俯视下呈中央部与车宽方向的两端部相比位于前方的凸状,通道部件(30)具有:构成仪表板横梁(80)的中央部的一部分的通道闭合截面部(35);设于通道闭合截面部(35)的前侧的前侧脆弱部(36);和设于通道闭合截面部(35)的后侧的后侧通道部件(32),前侧脆弱部(36)相对于来自前方的载荷其压缩强度比后侧通道部件(32)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984505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10038869.4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4 , B62D25/2018 , B62D25/2036 , B62D25/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仅能抑制零件数量和重量的增加,而且能提高轮拱形状部的刚度及强度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1)具备:前围板下板(10),其具有构成轮拱的一部分的轮拱形状部(14),并划分动力源装置室(3)和车厢(2);加强板(20),其从车厢(2)侧覆盖轮拱形状部(14);以及侧梁(50),其前端部连接于前围板下板(10)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并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加强板(20)具有:横向封闭截面部(21),其与轮拱形状部(14)协同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以及纵向封闭截面部(24),其与轮拱形状部(14)协同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并与横向封闭截面部(21)交叉。
-
公开(公告)号:CN213007783U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21242731.4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镰田知仁
IPC: B60N3/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放脚板支承部结构。放脚板支承部结构具备能够载放乘员的脚的放脚板主体(10)、车室地板的板构件(14)以及冲击吸收构件(15)。板构件(14)具有从大致水平部(14a)朝向前部上方倾斜的倾斜部(14b)。冲击吸收构件(15)夹装在板构件(14)与放脚板主体(10)之间。板构件(14)的倾斜部(14b)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陷部(18)。冲击吸收构件(15)在面向凹陷部(18)的部位具有壁厚比其他的部位薄的薄壁部(21)。在凹陷部(18)与冲击吸收构件(15)之间形成有变形允许空间(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