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70946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780026786.6

    申请日:2017-04-24

    Abstract: 车身前部结构(10)在前围下板(12)安装有加强构件(18)。加强构件(18)的上端部(18a)与踏板组件(16)的安装托架(56)重叠。在前围下板(12)的纵壁(27)与地板通道的交叉部位形成有纵角部。在前围下板(12)的倾斜壁(28)与纵壁(27)的交叉部位形成有横角部。加强构件(18)的拐角部(84)沿着纵角部及横角部设置。拐角部(84)沿着纵角部及横角部弯折成L字状。

    车身构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4162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80048087.1

    申请日:2017-07-0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中空车架弯曲来恰当吸收冲击能量的车身构造。车身构造(1A)具备:中空车架(2A),其呈大致矩形闭合截面,在一壁部(2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具有脆弱部(2e);和能量吸收部件(3A),其在中空车架(2A)的闭合截面内安装于与一壁部(2a)相对的另一壁部(2b),并与脆弱部(2e)隔开间隙地相对,能量吸收部件(3A)具备从另一壁部(2b)朝向一壁部(2a)立起设置的第一壁部(3a)及第二壁部(3b)、和将第一壁部(3a)的顶端部与第二壁部(3b)的顶端部连接的第三壁部(3c),第三壁部(3c)与脆弱部(2e)隔开间隙地相对。

    车身构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6279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80048931.0

    申请日:2017-05-29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身构造(1),能够抑制车辆重量及制造成本的增加、且在车辆碰撞时能够在预想的部位产生变形来吸收碰撞荷载。在前围板(10)和底板(20)的范围内,在面向车室(R2)的内板面(FR2)上,与前围板加强部件(80)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加强架(60),该加强架的至少一部分与前侧车架(50)重叠,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将前围板(10)及前侧车架(50)中的在前围板加强部件(80)与加强架(60)之间的部位设定为脆弱部(17)。

    车身前部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05018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131399.6

    申请日:2016-03-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B62D27/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仅便宜而轻巧,而且具有较好冲击吸收性能的车身前部结构。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中,第1负载传递部件(40)接合于前侧车架(30)的前端部且接合于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表面侧,在俯视情况下呈从前方向后方宽度变窄的大致三角形。第1负载传递部件(40)具有向前侧车架(30)开口的呈大致U字形的部位。沿着该呈大致U字形的部位的底部(41),接合有竖板状的第2负载传递部件(50)。由第1负载传递部件(40)的底部(41)和第2负载传递部件(50),形成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截面呈封闭状的封闭截面结构。

    车身前部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15476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1780054702.X

    申请日:2017-07-10

    Abstract: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10),具备架设于副车架的后部(37b)及底板边梁(31)的连接撑条(20)。连接撑条(20)的第二连结部(64)朝向下方向旋转自如地连结于底板边梁(31)。连接撑条(20)具有凸起部(65、66)。凸起部(65、66)配置于第一连结部(61)与第二连结部(64)之间。凸起部(65、66)朝向连接撑条(20)的外侧鼓出,并且,朝向上下方向延伸。

    车身前部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15094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780038150.3

    申请日:2017-06-22

    Abstract: 提供能够在小重叠碰撞时将碰撞载荷尽早传递到前侧车架的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左右一对前侧车架(11、11),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和前隔板(20),其与前侧车架(11)的前端部(11a)连结。前隔板(20)具有:上下一对横部件(30、30),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和左右一对纵部件(40、40),其以将横部件(30,3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彼此连接的方式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在纵部件(40)的下端部设置有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前方延伸部(46)。在前方延伸部(46)固定有第1载荷传递部件(70),其位于比前侧车架(11)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车身前部构造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7634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780044715.9

    申请日:2017-05-23

    Abstract: 在前侧车架(31)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有侧部车架(1),侧部车架(1)构成为具有:后端与前柱(41)连接的车轮罩上构件(2);和车轮罩下构件(3),其从车轮罩上构件(2)经由上弯曲部(4)及下弯曲部(5)而向前下方延伸至前端关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位于与前侧车架(31)的前端大致相同的位置,车轮罩下构件(3)构成为具有由上凸缘部(6C)、(7C)和下凸缘部(6D)、(7D)结合的外面板(6)以及内面板(7),车轮罩下构件(3)的前部的上凸缘部(6C)、(7C)由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向上凸缘构成。

    车身构造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4988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0681457.1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偏置碰撞时抑制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分离的车身构造。车身构造具有:保险杠横梁;在保险杠横梁的背面部中设置在车宽方向外侧且将保险杠横梁安装到前侧车架上的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和设置在保险杠横梁的正面部且将保险杠横梁和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相连的左右一对的抑制部件。抑制部件具有:将抑制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安装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上的外侧安装部;和将抑制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安装到保险杠横梁的正面部上的正面安装部。正面安装部至少延伸至在保险杠横梁的正面部中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

    车身前部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05018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131399.6

    申请日:2016-03-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B62D27/023 B62D21/1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仅便宜而轻巧,而且具有较好冲击吸收性能的车身前部结构。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中,第1负载传递部件(40)接合于前侧车架(30)的前端部且接合于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表面侧,在俯视情况下呈从前方向后方宽度变窄的大致三角形。第1负载传递部件(40)具有向前侧车架(30)开口的呈大致U字形的部位。沿着该呈大致U字形的部位的底部(41),接合有竖板状的第2负载传递部件(50)。由第1负载传递部件(40)的底部(41)和第2负载传递部件(50),形成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截面呈封闭状的封闭截面结构。

    车身构造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249882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810681457.1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偏置碰撞时抑制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分离的车身构造。车身构造具有:保险杠横梁;在保险杠横梁的背面部中设置在车宽方向外侧且将保险杠横梁安装到前侧车架上的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和设置在保险杠横梁的正面部且将保险杠横梁和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相连的左右一对的抑制部件。抑制部件具有:将抑制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安装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上的外侧安装部;和将抑制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安装到保险杠横梁的正面部上的正面安装部。正面安装部至少延伸至在保险杠横梁的正面部中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