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不锈钢包层钢板和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1897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80022339.2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层材料的耐腐蚀性以及母材的强度和韧性均优异的双相不锈钢包层钢板。本发明是在母材钢板的单面或两面接合有作为包层材料的双相不锈钢板的双相不锈钢包层钢板,所述母材钢板具有Nb/N为3.0以上且下述式(1)所示的Ceq为0.35~0.45的规定的成分组成,所述双相不锈钢板具有下述式(2)所定义的PI为34.0~43.0的规定的成分组成和以面积百分率计含有35~65%的铁素体相的组织,所述组织中的析出Cr量为2.00%以下且析出Mo量为0.50%以下。式(1):Ceq=C+Mn/6+(Cu+Ni)/15+(Cr+Mo+V)/5、式(2):PI=Cr+3.3Mo+16N。

    双相不锈钢包层钢板和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0255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80022207.X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层材料的耐腐蚀性以及母材的强度和韧性均优异的双相不锈钢包层钢板。本发明是在母材钢板的单面或两面接合有作为包层材料的双相不锈钢板的双相不锈钢包层钢板,所述母材钢板具有Nb/N为3.0以上且下述式(1)所示的Ceq为0.35~0.45的规定的成分组成,所述双相不锈钢板具有下述式(2)所定义的PI为33.0~38.0的规定的成分组成和以面积百分率计含有35~65%的铁素体相的组织,所述组织中的析出Cr量为1.00%以下且析出Mo量为0.50%以下。式(1):Ceq=C+Mn/6+(Cu+Ni)/15+(Cr+Mo+V)/5、式(2):PI=Cr+3.3Mo+16N。

    Ni合金包层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75645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580059754.7

    申请日:2015-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Ni合金包层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包层钢板具有Alloy825、Alloy625等Ni合金包层材料,其中,大量含有Nb的母材在试验温度‑25℃下的DWTT性能(阻止脆性破坏扩展的性能)以塑性断口率计稳定地为85%以上,而且耐腐蚀性和接合性也优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母材DWTT特性优异的Ni合金包层钢板,其具有Ni合金包层材料和包含特定的成分组成的低合金钢母材,母材的贝氏体组织的平均粒径为30μm以下。

    双相不锈钢包层钢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25989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880008480.2

    申请日:2018-01-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σ相、碳化物的析出且耐腐蚀性优异的双相不锈钢包层钢及其制造方法。双相不锈钢包层钢的特征在于,在母材钢板的单面或双面具有双相不锈钢层,双相不锈钢包层钢的包层材料的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30%以下、Si:大于0.15%且为1.00%以下、Mn:1.50%以下、P:0.0400%以下、S:0.0100%以下、Ni:4.50~7.00%、Cr:21.0~24.0%、Mo:2.5~3.5%、N:0.08~0.20%,由下式(1)所定义的PI为34.0~38.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包层材料的α相以及γ相的相分率各自为30%~70%,σ相与碳化物的相分率之和为1.0%以下。PI=Cr+3.3Mo+16N···(1)。

    厚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8932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80051128.9

    申请日:2021-09-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强度、总厚度上的伸长特性和疲劳裂纹传播特性以及韧性优良的厚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一种厚钢板,其具有以质量%计含有C:0.05~0.20%、Si:0.01~0.50%、Mn:0.50~2.00%、P:0.05%以下、S:0.02%以下、且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成分组成,显微组织如下:在沿板厚方向从表面到表面下100μm的范围内包含以面积率计为80%以上的铁素体相,在沿板厚方向从表面下100μm到板厚1/4位置的范围内包含以面积率计为80%以下的铁素体相,余量由珠光体相、或珠光体相与贝氏体相的混合相构成,并且上述珠光体相的面积率大于上述贝氏体相的面积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