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7136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03602.2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诊疗型核‑壳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分别配制含抗菌剂的核层纺丝液和含抗炎药的壳层纺丝液;(2)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核‑壳纳米纤维膜;(3)将细菌诊断探针分散于可溶胀纤维的溶剂中,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将其喷涂于纳米纤维膜表面,从而获得诊疗型核‑壳纳米纤维膜。本发明的诊疗型核‑壳纳米纤维膜具有出色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且其具有细菌诊断能力,即在细菌存在时,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帮助临床医生监测伤口的实时状态,确保最佳的伤口抗菌、抗炎护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28148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011093498.2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义乌市中力工贸有限公司 , 浙江理工大学
IPC: D06M15/05 , D06M15/03 , D06M13/207 , D06M13/192 , D06M11/70 , C08B37/08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后整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棉织物抗皱整理剂组合物,包含50‑80g/L的多元羧酸,15‑30g/L的次亚磷酸钠和5‑10g/L的改性微晶纤维素‑壳聚糖复合物,溶剂为水。本发明改性微晶纤维素‑壳聚糖复合物中含有大量的羟基、氨基等活性基团,且含有一定的阳离子基团,能高效吸附到棉织物上,而微晶纤维素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位点多,该复合物可在棉织物上成膜,并在多元羧酸的酯化作用下进一步与棉织物中的纤维素纤维形成网状交联结构,在赋予织物优异且持久抗皱效果的同时,能提高织物的机械强度,并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并且整个整理过程无甲醛释放,健康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269541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585534.7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响应型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以丙烯酰胺、丙烯腈、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温敏聚合物;(2)将温敏聚合物和聚氨酯混合后得到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得到未交联的温度响应型纳米纤维敷料;(3)将未交联的温度响应型纳米纤维敷料加热交联,得到成品。本发明的温度响应型纳米纤维敷料具有出色的机械强度,适于制成敷料,且其具有温度响应型,即在常温下该膜呈疏水状态;而在高温下该膜呈现亲水状态,并在亲水状态下可维持纤维的形态。该敷料可智能化处理使用过程中对体液的吸收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69541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585534.7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响应型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以丙烯酰胺、丙烯腈、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温敏聚合物;(2)将温敏聚合物和聚氨酯混合后得到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得到未交联的温度响应型纳米纤维敷料;(3)将未交联的温度响应型纳米纤维敷料加热交联,得到成品。本发明的温度响应型纳米纤维敷料具有出色的机械强度,适于制成敷料,且其具有温度响应型,即在常温下该膜呈疏水状态;而在高温下该膜呈现亲水状态,并在亲水状态下可维持纤维的形态。该敷料可智能化处理使用过程中对体液的吸收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32325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54939.5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D04H1/4382 , D04H1/728 , D01F8/16 , D01F8/10 , D06C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膜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亲疏水性可转换的纳米纤维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丙烯腈添加至装有混合溶剂的反应容器中,再加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充氮去氧处理,搅拌反应,对反应产物冲洗并抽滤,真空干燥得到三元共聚物;2)将三元共聚物与笼型聚倍半硅氧烷溶于溶剂中,得到纺丝液;3)静电纺丝,制备得到纳米纤维膜;4)将纳米纤维膜加热处理,得到成品。本发明方法制得的纳米纤维膜材料具有可逆的亲疏水性,其在高温处理前或冷水处理后表现为超亲水的性质,可分离水包油乳液;经过高温处理后,纳米纤维从亲水变成疏水,从而使纳米纤维膜可分离油包水乳液。
-
公开(公告)号:CN10728789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497387.X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D06M13/368 , D06M11/50 , D06M101/06 , D06M1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3/368 , D06M11/50 , D06M2101/06 , D06M21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纤维表面改性领域,公开了一种在非水介质环境中的多巴胺或其衍生物在天然纤维表面快速沉积的方法,包括:(1)对天然纤维织物用碱性溶液进行浸泡预处理,待用;(2)另取多巴胺或其衍生物并加入到非水介质中,充分搅拌,使多巴胺或其衍生物在介质中均匀分散;(3)将步骤(1)中处理过的天然纤维织物浸入到步骤(2)的所述非水介质中,搅拌,然后取出织物,冲洗后烘干。本发明利用非水介质环境,提出一种全新的多巴胺或其衍生物对天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多巴胺或其衍生物在天然纤维上的均匀沉积,时间短,对多巴胺或其衍生物的利用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97767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139283.1
申请日:2017-03-09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C08F293/00 , C08F220/06 , C08F220/34 , C08G63/08 , C08G63/91 , C08J3/12 , A01N33/12 , A01P1/00 , A01P3/00 , C08L5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93/00 , A01N33/12 , C08F220/06 , C08F220/34 , C08F2438/01 , C08F2438/03 , C08G63/08 , C08G63/912 , C08J3/12 , C08J235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菌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颗粒由三嵌段共聚物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而得;三嵌段共聚物由至少一种聚酯、至少一种含羧基的单体A和至少一种含N的单体B聚合形成。本发明的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季铵盐基团,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而且其抗菌活性可随体系pH变化而调节,可根据病变组织的微环境变化而发挥疗效。当组织恢复该抗菌聚合物即会失去抗菌活性,不会过度治疗。本发明所述的pH响应型抗菌聚合物纳米颗粒可以在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46562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81781.5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鉴湖实验室) , 浙江理工大学
IPC: D06M13/152 , D06M13/35 , D06M15/267 , A61L17/00 , A61L17/04 , A61L17/14 , D06M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抗菌抗粘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多酚氧化自聚反应同时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聚磺酸甜菜碱稳定修饰于UHMWPE纤维表面,依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广谱抗菌性以及聚磺酸甜菜碱强大的水合作用,可赋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优异的抗菌性及抗粘附性,有利于其在抗菌织物、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624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1029088.0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疏水微球层的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运用静电纺丝及静电喷涂技术,在PAN纳米纤维表面静电喷涂一层负载了Ag纳米粒子的圆盘状PCL微球,利用圆盘状微球结构提高内部粒子的Ag+释放效率。纳米纤维膜具有单向导液性能,可以防止伤口组织的过度水化,使伤口保持干燥,从而促进快速愈合。此外,高纵横比的圆盘状微球可以防止被细胞吞噬,也提高了接触伤口一侧的疏水性,有效避免伤口与敷料的粘连而导致的二次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5671361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1403602.2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诊疗型核‑壳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分别配制含抗菌剂的核层纺丝液和含抗炎药的壳层纺丝液;(2)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核‑壳纳米纤维膜;(3)将细菌诊断探针分散于可溶胀纤维的溶剂中,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将其喷涂于纳米纤维膜表面,从而获得诊疗型核‑壳纳米纤维膜。本发明的诊疗型核‑壳纳米纤维膜具有出色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且其具有细菌诊断能力,即在细菌存在时,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帮助临床医生监测伤口的实时状态,确保最佳的伤口抗菌、抗炎护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