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气导管压力壳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272803C

    公开(公告)日:2006-08-30

    申请号:CN200410009876.9

    申请日:2004-11-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一种热气导管压力壳装置,属核技术应用领域。为了解决热气导管压力壳现场焊接带来的各种不便和安全评价时的不确定因素,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气导管压力壳连接结构,包括热气导管压力壳、用于固定热气导管压力壳至反应堆压力壳和蒸汽发生器压力壳的活套法兰、双头螺柱及螺母;第一活套法兰压在热气导管压力壳一端的凸缘上,并通过第一双头螺柱及第一螺母使得热气导管压力壳的一端与反应堆压力壳上的法兰紧密联结;第二活套法兰压在热气导管压力壳另一端的凸缘上,并通过第二双头螺柱及第二螺母使得热气导管压力壳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压力壳上的法兰紧密联结。使用本发明可以提高设备安全性,方便设备的现场安装。

    一种防对流和防失压的热气导管

    公开(公告)号:CN1617265A

    公开(公告)日:2005-05-18

    申请号:CN200410009946.0

    申请日:2004-12-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一种防对流和防失压的热气导管,属于核设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热气导管内氦气对流问题,以及在事故工况下热气导管的突然失压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对流和防失压的热气导管,由内至外包括分段的内管节、绝热层和气密的圆形外筒;在每段内管节与外筒之间设有一段圆锥形薄壁管,圆锥形薄壁管的一端与内管节外侧焊接,另一端与外筒的内侧焊接,使得每段内管节与外筒牢固连接并定位;所述每段内管节、薄壁管及外筒体之间均设有绝热纤维,从而形成绝热层;内管节之间设有供内管节自由热膨胀的间隙。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降低对流导致的热量散失,提高反应堆的热能利用率,同时在反应堆压力边界设备失压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设备的安全。

    螺旋管式换热器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776356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751280.X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和外筒同轴设置,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管束容纳腔;至少两层螺旋管束,同轴围绕所述内筒缠绕且位于所述管束容纳腔内,每层所述螺旋管束包括多根螺旋管。本发明通过合理布置不同层螺旋管的螺旋半径和螺旋管根数,使其满足相应设计,以保证每根螺旋管长度的一致性,从而保证每根螺旋管传热面积的一致性、以及管内流体流动阻力的一致性,并且通过合理布置管束流向间距、管束横向间距和管束支撑件尺寸,以保证每根螺旋管对应的管外壳侧流体流量的一致性。因此,本发明可以消除螺旋管束热负荷及内部温度的不均匀性,实现整个螺旋管束的温度均匀性。

    一种螺栓组件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31025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710241291.7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栓组件,其包括螺栓和螺栓套,所述螺栓的一端外侧套设有所述螺栓套,所述螺栓的另一端旋入第一被连接件与第二被连接件连接,所述螺栓套点焊在所述第一被连接件上;所述螺栓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螺栓头、光杆和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直径大于所述光杆的直径,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被连接件连接;所述螺栓套包括中间段,所述中间段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光杆的横截面积处于一个量级。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螺栓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松动、剪断或是拉断等安全系数不高的问题。

    一种紧凑式风机冷却器及风机

    公开(公告)号:CN103615415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656819.9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式风机冷却器及风机,该冷却器包括冷却水进口管,冷却水出口管,以及用于隔离换热介质并承受换热介质间压差的换热管束。换热管束采用圆管结构,并且是多层交叉排列的布置方式。换热介质分别是冷却水和高压气体,其中冷却水位于所述换热管内侧,高压气体位于所述换热管束的外侧,换热介质间的压差在1Mpa以上。冷却器设置于风机腔室的顶部,当气体介质失去驱动力时,可以通过冷却水使气体介质自身建立起自然循环对风机腔室进行冷却。本发明的紧凑式风机冷却器,结构简单,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较大功率的换热,实现对气体的冷却,保证整个风机电机腔室内的温度保持在要求温度,确保电气部件的安全可靠运行。

    一种小型在线手动弯管机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96907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789295.X

    申请日:2015-11-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7/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在线手动弯管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胎膜、膜叉、叉栓、叉柺、第一加力杆、夹座、夹紧螺钉、顶块、垫块、夹座螺栓、管夹、管夹垫块、管夹螺栓和第二加力杆;膜叉通过叉栓与胎膜连接,并依次与叉柺、第一加力杆插接;夹座通过夹座螺栓与胎膜铰接;拧紧夹座上的夹紧螺钉后顶块挤压垫块使其压紧在待弯直管上;管夹与待弯直管之间垫放管夹垫块,并通过拧紧管夹螺栓将管夹抱紧在待弯直管上;管夹上的圆柱杆插入到第二加力杆上。本发明显著特点是便携、结构紧凑、弯曲力矩大,适用于有操作空间限制的管束在线弯曲,且不会在管表面产生压痕、凹陷等缺陷。

    一种用于直流蒸汽发生器的节流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3851604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410072400.3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直流蒸汽发生器的节流组件,整个节流组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固定阻尼式节流组件,用于防止换热管内的流动介质出现汽液两相的不稳定流动;该部分节流组件,可以根据换热管内径以及整个节流压降的关系,设置成单级或者多级节流孔板。第二部分为额外引入的一个节流件,其主要作用是在换热管发生堵管后进行流量调节,该部分节流组件是可拆除的或其节流阻尼是可调节的。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地安装在蒸汽发生器的换热管管端,当发生换热管断管事故时,节流组件能够起到很好的限流作用,以防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当换热管堵管时也可以方便地实现换热管内介质的流量调整,大大地简化蒸汽发生器节流组件的安装及调试工作,并为换热管的断管事故提供安全保障。

    一种多层螺旋式换热管束的套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3402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687070.4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力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层螺旋式换热管束的套装方法。该多层螺旋式换热管束的套装方法包括:将第一承重条安装在第一层换热管束上;将内筒套装在第一层换热管束之内;将固定条安装在第一层换热管束之外;将第二承重条安装在第二层换热管束上;将第一层换热管束套装在第二层换热管束之内;将固定条安装在第二层换热管束之外;套装其他换热管束;在外层换热管束外侧套装外筒;将承重条悬挂连接在内筒的顶部设置的悬挂肋板上。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层螺旋式换热管束的套装方法可以顺利的实现柔性支撑的螺旋换热管束蒸汽发生器的套装,可以有效的避免换热管束的支撑部件对管束表面的划伤,保证换热管束固定后的螺旋直径精度。

    压水堆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非能动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531256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13382.3

    申请日:2013-10-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水堆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非能动冷却系统,属于反应堆的安全设施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贮水箱、安全壳、多根下降管、多根水冷管、热水联箱、热段;其中,所有下降管均位于安全壳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所有水冷管均位于安全壳内侧;各下降管和水冷管均是竖向排列;每根水冷管下端与每根下降管下端相连,下降管上端与贮水箱底部相连;每根水冷管上端与热水联箱下端相连;热水联箱上端与热段下端相连;热段上端与贮水箱底部相连。本发明运用非能动安全设计理念,结构简单,采用较少的设备设计了单层混凝土安全壳和简单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系统在运行时仅依靠自然循环,不需要任何外力驱动,有效减少了因能动部件故障而导致的系统失效,提高了反应堆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保温层结构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52325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82084.7

    申请日:2010-05-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温层结构,其包括顺次连接的若干相同的保温层短节,每个所述保温层短节包括互相嵌套的固定筒(1)和衬筒(5),所述固定筒(1)和衬筒(5)之间通过支撑筒(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1)和衬筒(5)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2),所述固定筒(1)位于低温侧,所述衬筒(5)位于高温侧。本发明突破了普通保温结构的使用的局限性,可以应用于高温、高速、高压的气体介质的小尺度保温或者较低温度下高速、高压气体介质的大尺度保温,解决了保温层两侧因温度不同而产生的轴向热膨胀差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