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晶消除结构、温度控制系统和制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4526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92406.3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冰晶消除结构、温度控制系统和制冰系统。冰晶消除结构设置在连通制冰系统的水箱和降膜式蒸发器的补水旁路中。冰晶消除结构包括热管换热器,其具有蒸发段、冷凝段和位于蒸发段与冷凝段之间的绝热段。冷凝段设置在补水旁路中。蒸发段设置在制冰系统的壳管式冷凝器的壳侧内,以通过与壳管式冷凝器的壳侧内的高温气态冷媒进行热交换而吸收热量。热管换热器配置成将蒸发段吸收的热量经由绝热段传递到冷凝段,再由冷凝段将热量传递至冰晶消除结构内的含冰晶的冰水以融化冰晶。本公开可实现以简单的结构布置而无需引入外部热源就能防止发生冻管现象,还可对补水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以实现去除冰晶并将温度升高控制在期望温度范围内。

    蒸汽发生器及热泵机组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450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09772.3

    申请日:2024-0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热泵机组。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除氧结构,所述除氧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除氧结构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液面以上,所述进水口通过所述除氧结构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本发明提供的蒸汽发生器及热泵机组,在壳体内设置除氧结构来直接对进水进行除氧,减小蒸汽发生器的占用空间,降低了需要额外设置热力除氧器的生产成本,提高蒸汽发生器的产出能力和工作效率,并且除氧结构设置在液面以上,除氧结构分离处的氧气不会经过壳体内的液体,从而避免了对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的腐蚀,保证了蒸汽发生器的结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干度控制方法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3534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67543.2

    申请日:2024-08-2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蒸汽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干度控制方法。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液位检测单元、蒸汽干度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壳体设有蒸汽出口和补水口,补水口设置补水阀;第一加热单元设于壳体内并用来加热壳体内的储水以产生蒸汽;第二加热单元用来加热干燥蒸汽出口处的蒸汽;蒸汽干度检测单元则用来检测排出蒸汽出口的蒸汽干度,控制单元和蒸汽干度检测单元、第二加热单元及补水阀电连接,用来根据蒸汽干度调节第二加热单元和补水阀运行。该蒸汽发生器能精确控制蒸汽干度,改善蒸汽品质并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布液器、降膜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379054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111138889.6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液器、降膜式换热器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布液器利用水平布置的均液板分配冷媒,均液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该布液器包括布液器本体,布液器本体上设置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上设置有均液孔,且引流通道自冷媒入口处向下延伸,以使冷媒能在重力作用下沿引流通道的内壁流动并经均液孔滴淋在换热管表面。本发明中冷媒入口落入引流通道的冷媒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引流通道内壁流动,从而在纵向上利用重力使冷媒迅速均匀滴淋在换热管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水平布置的均液板,能够防止由于水平布置的均液板变形而造成的冷媒分配不均,利于提高换热效率;且减小整体尺寸,降低成本。

    一种卧式冷凝器、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51314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110816633.X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冷凝器、室外机和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C”型内置油分非对称布置导致冷凝管两侧换热性能降低,造成冷凝器整体换热衰减的问题。该卧式冷凝器包括壳体、油分和均流板,油分和均流板内置于壳体内,油分位于壳体的一侧且偏心布置,均流板位于壳体的另一侧,均流板上设置有导液孔和至少具有两种孔径的导气孔,导液孔用于供冷凝液流出,导气孔用于供冷媒气体流过并使流经导气孔后的冷媒气体均匀。该卧式冷凝器均流板上不均一的导气孔可对通过油分进入换热管区的冷媒气体进行均气,使得不均匀的冷媒气体流过均流板后变得均匀,从而使得流过冷凝管区域的冷媒气体均匀,提升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

    换热器和空调机组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48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06970.7

    申请日:2024-06-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空调机组,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外侧设有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以第一方向为行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列的方向阵列,多个所述翅片共同限定出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冷媒流道以及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冷媒流道,所述第一冷媒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媒流道连通,所述翅片的根部设有至少一个狭缝通道,所述狭缝通道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冷媒流道连通。根据本申请的换热器,第一冷媒流道和第二冷媒流道增加了换热面积,狭缝通道的设置增加了换热器的气化核心数,在换热面积增加的同时气化核心数的增加,大大增强了流体流动的扰流度,能形成大面积的泡底液体微层蒸发,进一步强化了沸腾传热。

    换热管、换热管清洗模块、换热装置及高温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24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721436.3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管清洗模块、换热装置及高温热泵系统,该换热管包括第一管体和换热结构,第一管体的内部具有第一流体通道;多个换热结构沿第一管体的周向依次设置,每个换热结构与第一管体的外壁围合形成第二流体通道,换热结构上具有多个镂空部,镂空部与其对应的第二流体通道连通。本申请提供的换热管能通过多个换热结构与第一管体外壁围合形成多个较为封闭的第二流体通道,可以对第一管体向外散发的热量实现截留,增加热量及换热工质在第二流体通道中的时间,从而提升换热工质与第一管体外壁及换热结构的换热接触时间。在换热结构上设置镂空部,可以便于换热工质进出第二流体通道,与第一管体外壁及换热结构实现强化换热。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发生系统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1000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601825.2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蒸汽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发生系统。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第二换热管和预热单元;壳体设有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及蒸汽出口;第二换热管连接在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之间,第二换热管的内部用来通入高温冷媒和壳体内的储水进行换热;预热单元设置在壳体内的顶部,预热单元包括热交换连接的第一换热管和补水管件,第一换热管连接在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之间,第一换热管用来通入高温冷媒和补水管件内的补水进行换热,补水管件的进水口延伸至壳体外,补水管件的出水口位于壳体内并能够壳体内补水。本申请所提供的蒸汽发生器显著提升了换热效率,进而提升了蒸汽制备效率。

    布液器、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294474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1911259290.0

    申请日:2019-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布液器、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该布液器包括布液空腔和气液分离件,所述布液空间中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气液分离件设在所述流体通道中,用于分离出在所述流体通道内气体所含的液体。在布液空腔内的流体通道中设置气液分离件,对气体夹带的液滴进行截留,避免液滴随气体排出布液器;同时增设的气液分离件增加了气体排出布液器的流通路径,进一步提升气液分离效率。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器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282539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1811447361.5

    申请日:2018-11-29

    Abstract: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器,其中该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冷凝管和设于所述冷凝管下方的蒸发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壳体内的流体接触换热。本发明解决了压缩机吸气带液的问题;把冷凝器的冷媒出口与换热管的进口连接,这样也提高了空调机组的能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