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标志图像识别模型构建及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2764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0628664.0

    申请日:2018-06-1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标志图像识别模型构建方法及识别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构建两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一个是交通标志区域提取模型,用于从原始图像中将仅含有交通标志区域的图像提取出来,另外一个是交通标志识别模型,用于对提取出的仅含有交通标志的图像进行识别,获得该幅图像中的交通标志的识别结果;本发明提供的交通标志识别模型基于改进的ZF卷积神经网络,结合空间变换网络,训练得到应用于交通标志识别的网络模型,能够避免交通标志扭曲,形变造成的错识别问题,提高交通标志识别率;交通标志区域提取模型是在ZF卷积神经网络上改进的,设置四个不同尺度的提取区域进行交通标志区域提取,增加了交通标志识别精准率。

    一种端对端无监督场景可通行区域认知与理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680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36311.5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到端无监督场景路面区域确定方法,通过构建道路位置先验概率分布图并将其作为检测网络的特征映射直接附加到卷积层中,构建一种融合位置先验特征的卷积网络框架,然后结合全卷积网络和U‑NET构建深度网络架构—UC‑FCN网络,将构建的可通行区域位置先验概率分布图作为深度网络架构‑UC‑FCN网络的一种特征图映射,生成UC‑FCN‑L网络;基于消失点检测方法对可通行区域进行检测并将得到的检测结果作为训练数据集的真值对UC‑FCN‑L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用于可行驶区域提取的深度网络模型,解决了可通行区域标签困难的问题,适用性强,可在多种道路环境下稳定工作,且实时性较好,本方法检测准确率高,适应性、实时性与鲁棒性好,方法简单有效。

    一种端到端无监督场景可通行区域认知能力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564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38850.2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到端无监督场景可通行区域认知能力的测试方法,通过将路面信息显示于测试区域地面,不仅能够将真实的路面信息进行复现,还能够采用该种方式显示丰富的路面环境;利用路面信息显示于测试区域地面,能够使被测试系统在测试时,获得实际路测相同的检测环境;采用全息技术的方法,能够真实、立体的复现路面上的物体,使测试环境更接近于真实环境;采用不同环境进行测试的方式得到不同路面场景信息检测不同场景下的可通行区域,能够全方面的评估可通行区域检测系统的认知能力;从而能够综合体现可通行区域检测系统的认知能力;本发明的测试方法能够为无人驾驶智能车在实际路测之前提供一种有效的、低风险的测试与评估手段。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图像数据感知与协同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83383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36310.0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发明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图像数据感知与协同处理系统,通过单移动智能体图像数据感知与处理装置、路侧基础设施装置和远程服务器实现图像数据感知与协同处理系统,单移动智能体图像数据感知与处理装置中车载图像处理平台通过完成目标检测与识别、场景流估计等算法实现单视角图像数据处理;利用路侧基础设施装置中路侧图像处理平台通过完成目标检测与识别、图像融合等算法实现俯视视角图像数据处理与多视角图像融合处理,本发明结构简单,系统构成稳定,图像数据处理效率高,通信数据传输速度快且稳定,可以实现城市复杂交叉口路段先验地图绘制、智能网联车辆协同通行控制与引导等,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落地实现。

    一种驾驶适宜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14630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758349.X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驾驶适宜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采用一体化封闭式眼镜结构,并在外层采用黑色吸光材料,有效避免漏光及人眼瞳孔由于视觉注意本身引起的瞳孔变化,在眼镜与脸部贴合处采用柔性硅胶材料,使脸部与眼镜贴合,相当于直接对疲劳进行检测,提高了疲劳检测精度;用矩形面光源对瞳孔进行刺激,能够使光源对瞳孔刺激均匀;采用红外面光源对瞳孔进行照射,克服红外点光源对瞳孔图像采集的干扰,使瞳孔成像更加均匀,不易受干扰,采用三维长时卷积深度学习网络分析瞳孔运动视频,并对驾驶员任务适宜性进行客观的分级判定,深层理解瞳孔运动状态,实现端到端的检测,提高检测准确率和驾驶适宜性检测效率,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

    一种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349108U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23203202.0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防护装置,特点是: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布设在支架四周且能根据扫描距离调节伸出长度的伸缩组件以及围设在伸缩组件上的遮光罩,支架通过连接装置与三维激光扫描仪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显示模块和伸缩组件电连接,用于接收显示模块获得的光照强度信号并控制伸缩组件的伸出长度,遮光罩自三维激光扫描仪向外打开,打开的角度大于等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扫描激光开角,优点是:适用于野外岩土体勘测尤其是岩体结构面以及节理面扫描,能够达到提高扫描仪精确度,保护仪器安全、稳定的目的。

    一种驾驶适宜性检测装置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958147U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821097170.6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驾驶适宜性检测装置,采用一体化封闭式眼镜结构,并在外层采用黑色吸光材料,有效避免漏光及人眼瞳孔由于视觉注意本身引起的瞳孔变化,在眼镜与脸部贴合处采用柔性硅胶材料,使脸部与眼镜贴合,相当于直接对疲劳进行检测,提高了疲劳检测精度;用矩形面光源对瞳孔进行刺激,能够使光源对瞳孔刺激均匀;采用红外面光源对瞳孔进行照射,克服红外点光源对瞳孔图像采集的干扰,使瞳孔成像更加均匀,不易受干扰,采用三维长时卷积深度学习网络分析瞳孔运动视频,并对驾驶员任务适宜性进行客观的分级判定,深层理解瞳孔运动状态,实现端到端的检测,提高检测准确率和驾驶适宜性检测效率,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