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24488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1441315.5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纳米粒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用生物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自组装法,将木香烃内脂负载到D‑甘露糖+HA透明质酸+脂质体纳米载药体系中。木香烃内酯可改善SAP诱导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损伤,减轻炎症反应等。纳米递送系统的使用,使得负载木香烃内脂的纳米粒具有更好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使SAP诱导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损伤改善效果,炎症反应减轻效果以及呼吸功能障碍缓解效果等更显著。而且本发明中纳米粒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时的操作步骤都较为简单,也非常适于胰腺修复、肺组织损伤修复以及炎症减轻纳米药物的开发、推广和应用等。
-
公开(公告)号:CN11854707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70695.5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IPC: C12Q1/6886 , C12Q1/689 , C12Q1/6869 , A61K35/74 , A61P11/00 , A61P35/04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肠道菌群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多个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发现了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的特定菌群,包括与转移正相关的6种肠道菌群:Subdoligranulum、Ruthenibacterium、Fournierella、Ruminococcus_bromii、Subdoligranulum_sp__60_17和Eubacterium_sp__OM08_24,与转移负相关的2种肠道菌群:Ruthenibacterium_lactatiformans和Bacteroides_stercoris,利用这些特定菌群的组成和相对丰度,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风险。本发明具有无创取样、检测高效、使用便利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54688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54542.1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初生乳鼠肠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离和原代培养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具体为:步骤1:从spf级c57的出生一周内的乳鼠上取出十二指肠,进行清洗;步骤2:用胰酶消化肠道,收集细胞沉淀;步骤3:用肠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基重悬步骤2得到的细胞,并接种到细胞培养皿中。该方法可成功率高的从乳鼠肠道提取得到胶质细胞并原代培养。
-
公开(公告)号:CN11587340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1599344.X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大连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聚合物修饰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双层聚合物修饰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亲水聚合物、氧化石墨烯和水混合,通过静电吸附得到单层聚合物修饰石墨烯材料;将所述单层聚合物修饰石墨烯材料与透明质酸缓冲盐溶液混合,通过静电吸附得到双层聚合物修饰石墨烯材料;所述透明质酸缓冲盐溶液的pH值为2~8。本发明通过静电作用力将亲水聚合物和亲水性强的透明质酸修饰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得到对糖蛋白选择性高、能有效去除非糖蛋白的双层聚合物修饰石墨烯材料。实施例结果显示,本发明所制备的材料糖蛋白富集效果最好,不仅把非糖蛋白完全去除,还能更大程度上保留糖蛋白的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849039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1255792.2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大连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个性化定制的牙齿不规则区域清洁护理牙刷及用法,所述牙刷包括支架、手柄、储液瓶、刷毛簇、软管、喷水口、进水口和自动运动装置,支架包括U形大支架与半侧支架,通过弯连接杆相连,支架通过输出杆与手柄连接,刷毛簇设置在支架上,软管和喷水口设置在支架上以及刷毛簇之间,刷毛簇、软管与喷水口的分布与排列方式均可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实现了对巴氏刷牙法的水平颤动法与拂刷法的全面模拟,能够对患相关口腔疾病使用者的患病部位进行冲洗上药,同时对刷牙压力进行了预先设置,实现了科学化刷牙。
-
公开(公告)号:CN1184162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89425.7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IPC: A61L15/26 , A61L15/28 , A61L15/18 , A61L15/24 , A61L15/42 , A61L15/44 , A61L15/46 , A61L15/40 , A61L15/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血管钙化的动静脉内瘘外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预防血管钙化的动静脉内瘘外用敷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5~25份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15~25份壳聚糖@植物‑肽复合凝胶、10~20份改性微孔聚乙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经硅烷改性和与聚乙二醇(PEG)接枝后,增强了与壳聚糖@PNIPAM维K2‑磷酸盐凝胶的亲水性和相容性,创造出一种复合敷料,该敷料通过微孔聚乙烯外层提供物理保护,同时利用温度敏感凝胶稳定控释植物提取物、维生素K2和双磷酸盐,优化药物释放,增强生物相容性和机械稳定性,适用于动态负载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794233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096052.7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IPC: A61K31/40 , C07D207/48 , A61K31/225 , C07C303/38 , C07C311/39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LRP3炎症小体活化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NLRP3炎症小体活化抑制剂包括以下组分:MCC950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氯丁烯酸酯‑氨基苯磺酰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二者协同增效,可有效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抑制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得的抑制剂副作用小,特异性高,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效果显著,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本发明所述抑制剂可应用于抑制炎性体活性从而治疗或预防疾病的药物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84066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638178.2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PC: C12N5/0775 , A61K35/28 , A61P25/00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培养基及其应用,属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技术领域,该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培养基包括细胞基础培养基、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质量分数为1%青霉素、质量分数为1%链霉素、芹菜素2~5ng/L、核桃仁脱脂提取物3~8ng/L、黄花草乙酸乙酯提取物2~3ng/L、甘草查尔酮D 5~8ng/L、硫氢化钠2~3ng/L、亚硒酸钠1~2ng/L、天然人参提取物2~5ng/L、裙带菜乙醇提取物3~8ng/L。该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培养基可以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发生衰老。
-
公开(公告)号:CN118402817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0277417.1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食管超声探头可调节式口咬器固定装置,包括:弧形罩、夹持件安装座、夹持件、锁紧件和牙垫;夹持件包括夹持部、球头和连接杆,夹持部和球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夹持部能够夹持探头软管;夹持件安装座固定在弧形罩的外弧面上,锁紧件安装在夹持件安装座上,夹持件安装座与锁紧件围成容纳球头的容纳空间,锁紧件通过抵接和远离球头以实现对球头的锁紧和松开;弧形罩上设有探头软管活动槽和呼吸孔,探头能够在探头软管活动槽内活动,呼吸孔位于探头软管活动槽的一侧,牙垫位于呼吸孔处,牙垫固定在弧形罩的内弧面上。本发明避免了操作探头软管的手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下,减少射线暴露、极大地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8944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86055.1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大连医科大学
IPC: C12N5/10 , C12N15/12 , C12N15/864 , A61K35/17 , A61K48/00 , A61K38/19 , A61K8/99 , A61K8/64 , A61Q19/08 , A61P17/16 , A61P17/18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PF4基因的自然杀伤细胞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衰老中的应用,该自然杀伤细胞通过负载重组病毒载体表达抗衰因子PF4。通过构建上述自然杀伤细胞,能够在单一自然杀伤细胞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抗衰效果,进而实现抗衰老的精准细胞疗法,为抗衰老、预防衰老及治疗衰老相关疾病提供可能,具有重要的转化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