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混凝土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构件节点连接方式

    公开(公告)号:CN11285486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40474.3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板混凝土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构件节点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混凝土墙体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之间通过连接钢筋(40)传递荷载,所述连接钢筋(40)在所述钢板混凝土墙体或钢筋混凝土构件每边设置有两排,每排所述连接钢筋(40)的间距和直径按照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单边配筋率大于1.33%取值。保证SC墙体与RC构件的连接节点有足够的强度,有效地实现强节点弱构件地要求;连接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良好受力性能,保证其破坏时为延性破坏,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采用模块化施工技术,有效地实现快速优质的施工。

    一种双套筒钢筋机械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4419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283559.3

    申请日:2017-04-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C5/1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套筒钢筋机械连接装置,其包括预埋套筒和外接套筒、分别连接螺杆和卡箍;所述预埋套筒和外接套筒与连接螺杆分别设置有可彼此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预埋套筒内螺纹为单向螺纹;所述外接套内螺纹为双向螺纹;所述连接螺杆外螺纹为单向螺纹;所述连接螺杆由内连段、卡紧段、外连段和定位段组成;所述内连段是连接螺杆用来连接预埋套筒的螺纹段;所述卡紧段是内连段和外连段之间的一段无螺纹段;所述外连段是用来连接外接套筒的螺纹段;所述定位段是无螺纹段。本发明提供的双套筒钢筋机械连接装置,既方便在墙体钢板开洞处定位,又可以方便施工提高工期,且保证连接质量。

    一种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

    公开(公告)号:CN106906933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83034.X

    申请日:2017-04-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其包括底部钢板、栓钉、底部双向钢筋、双向蜂窝竖板、双向钢板条带、顶部双向钢筋和现浇混凝土;所述底部钢板置于楼板的底部;所述栓钉是按一定间距焊接在所述底部钢板上的抗剪件;所述底部双向钢筋是现浇混凝土中双向布置的底部钢筋,位于所述底部钢板之上;所述双向蜂窝竖板是由钢板切割而成,双向布置垂直焊接在所述底部钢板上的蜂窝状竖板;所述双向钢板条带是宽度较窄的钢板条带,分别双向垂直焊接在蜂窝竖板顶部,增加蜂窝板的刚度。本发明提供的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既满足施工、吊装及浇筑混凝土等施工要求,又从构造上满足双向受力特点。

    一种管道护笼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65849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04655.7

    申请日:2015-08-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5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护笼,包括护笼支座、护笼本体、护笼盖板,护笼支座固定设置于厂房结构上,护笼本体的底部与护笼支座连接,护笼盖板盖板可转动地连接在护笼本体的顶部用开启与关闭所述护笼本体,护笼本体与护笼盖板由竖向和横向角钢连接形成,角钢的开口向外交错设置。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利用钢材的强度特性,采用特殊的构造,可以对飞射物进行有效防护,还可采用多种方式固定在原有厂房、混凝土管道支架上,并且有可拆卸接口,便于后期对管道进行维护。

    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层间隔震核电站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94435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111315402.7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地震和冲击安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层间隔震新型核电站结构,包括核岛下部结构、核岛上部结构、层间隔震层、核设备。隔震支座的上表面与核岛上部结构下表面采用滚轮连接,当飞行器撞击在核岛下部结构时,依靠原设计核岛下部自身抵抗飞行器撞击。当飞行器撞击在核岛上部结构时,通过冲击传感器感应,打开防撞击隔震减振层的制动系统,应用飞机的冲击能使核岛上部结构沿着滚轮轨道圆形旋转,将飞行器的冲击能转化为旋转动能。通过摩擦片将旋转动能转换成摩擦热能,将飞行器撞击能转化为转换为摩擦热能,减小了飞行器撞击对核岛结构破坏,从而保证在飞行器撞击下核岛结构的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