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5887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834875.0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取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农业污染场地土壤探测机器人。本发明包括收集箱以及收集箱内的取样筒,收集箱内竖直固设有多个固定板,每个固定板的一侧均转动设置有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两个连接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均与取样筒转动连接,取样筒竖直设置,收集箱的底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径大于取样筒的外径。当取样完成后,通过连接杆使取样筒回到收集箱内并使取样筒的下端抵靠在收集箱的底壁上,使取样筒内的样品被密封,防止取样筒内的样品意外脱落而造成样品流失。多个取样筒可以分别采样,进而达到多次土壤取样的目的。并且多个样品之间互相独立,防止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4242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88130.0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16C20/10 , G16C2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绿色生态修复技术产业链碳核算与碳中和评价方法及系统,对绿色生态修复技术产业链包括的植物修复、生态材料全生命周期设定活动边界和组成,确定植物修复过程、生态材料生产及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源,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核算模型,得到绿色生态修复技术全产业链的碳排放量,并基于碳排放量进行碳足迹分析,以及进行绿色生态修复技术全产业链碳中和评价;根据碳足迹分析结果及碳中和评价结果,生成碳足迹分析报告。本发明可以为低碳修复技术的碳足迹核算方法提供实操指导,为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研究提供优化建议。
-
公开(公告)号:CN11638568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45630.3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17/05 , G06F18/23213 , G06F18/2411 , G06F18/25 , G06F18/22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场地污染数据的可视化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包括:获取目标污染场地的多源异构数据,构建目标污染场地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利用图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数据融合,获取时空关联特征,提取当前时间步长的污染物时空分布;根据目标污染场地的历史多源监测数据进行半监督学习,得到风险信息预警模型,获取污染特征与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相关性;将污染物时空分布导入所述风险信息预警模型,进行污染风险识别,并获取污染风险预警及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预警;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标注显示。本发明对场地环境风险进行智能识别、评估预测,并实现场地污染历史过程、趋势变化及预警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增加了污染信息管理的直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8568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645630.3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17/05 , G06F18/23213 , G06F18/2411 , G06F18/25 , G06F18/22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场地污染数据的可视化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包括:获取目标污染场地的多源异构数据,构建目标污染场地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利用图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数据融合,获取时空关联特征,提取当前时间步长的污染物时空分布;根据目标污染场地的历史多源监测数据进行半监督学习,得到风险信息预警模型,获取污染特征与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相关性;将污染物时空分布导入所述风险信息预警模型,进行污染风险识别,并获取污染风险预警及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预警;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标注显示。本发明对场地环境风险进行智能识别、评估预测,并实现场地污染历史过程、趋势变化及预警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增加了污染信息管理的直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589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638147.2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采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污染土壤采样装置,针对现有的采集费力、采集效率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推车,所述推车上设置有车箱,所述车箱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车箱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上转动安装有螺旋取样器,所述车箱内设置有控转机构,所述控转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螺杆固定连接,第一齿轮上啮合有棘轮,车箱内转动安装有圆轴,圆轴上转动安装有多个卡板,多个卡板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本发明能够自动稳定的采集土样,省时省力,采样效率高,使用简单,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626747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88556.6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泥炭沼泽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恢复排水疏干的泥炭沼泽水位和植被的方法,步骤包括在非生长季清除植被和凋落物,松耙地表土壤,灌水,平整土地;用特制复合生态袋填堵泥炭沼泽排水沟,复合生态袋的宽度和排水沟相同,高度比排水沟稍低,袋体材料为可降解的植物纤维,袋内为分层填充的碎石、木屑、泥炭;最后在泥炭沼泽中种植泥炭藓。本方法填堵排水沟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施工,不会对泥炭沼泽造成二次破坏,能使上下游水位明显且均匀抬升。且制作复合生态袋的材料皆为环境友好材料,可降解或与环境融为一体,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种植并恢复泥炭藓植被则有利于泥炭沼泽固碳,有利于泥炭沼泽碳汇的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484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09599.2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矿山修复区域的碳排放量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矿山修复区域内的全区域遥感图像,将全区域遥感图像分割成多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子区域图像;将子区域图像输入预设的碳排放模型,得到对应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排放曲线图,并建立碳排放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能源资源数据,生成碳排放量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得到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将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进行差值计算,得到最终的碳排放量预测数据;通过矿山修复区域的全区域遥感图像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划分,并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对应的碳排放数据,并根据土地利用类型预测碳排放量的变化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724490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51023.5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石膏与钡渣协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包括:将磷石膏、生物质、矿物质和过氧化物进行共研磨处理获取复合磷石膏原料,加入解磷真菌并进行养护处理、水洗处理得到滤液一和滤渣一;向滤液一中加入吸附剂进行吸附处理,固液分离得到滤液二和吸附处理后的吸附剂;将滤渣一与钡渣混匀得到混合物,加入滤液二进行静置老化得到磷石膏钡渣复合物。本方法在钡渣中酸溶性钡得到有效固定以及磷石膏中可溶磷、共晶磷、氟化物等有害污染物得以去除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磷石膏钡渣复合物之外副产物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更绿色环保的磷石膏和钡渣协同无害化处理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48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309599.2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矿山修复区域的碳排放量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矿山修复区域内的全区域遥感图像,将全区域遥感图像分割成多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子区域图像;将子区域图像输入预设的碳排放模型,得到对应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排放曲线图,并建立碳排放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能源资源数据,生成碳排放量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得到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将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进行差值计算,得到最终的碳排放量预测数据;通过矿山修复区域的全区域遥感图像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划分,并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对应的碳排放数据,并根据土地利用类型预测碳排放量的变化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653983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813206.5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防止地下水交叉污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止地下水交叉污染的地下水监测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对水样检测完成后,由于取样筒长期暴露在外,会沾染各种细菌等,容易导致后期取样时造成交叉污染,且在使用装置时,稳定性不高,影响了正常的的监测工作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移动座,移动座的底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稳定座,两个稳定座内均固定安装有隔板,两个稳定座内均转动连接有主轴杆,两个稳定座上均设有稳定机构。本发明结构简单,在对水样检测完成后,可对取样筒进行防护,避免了后期取样时造成交叉污染,且可通过稳定机构,提高装置的稳定性,避免了影响正常的监测工作的情况,方便人们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