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530546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810358713.3

    申请日:2018-04-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拟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提出了以纤维素或半纤维素硫酸单酯盐为原料,在催化剂羧酸盐存在下氨取代合成系列拟壳聚糖产品生产新工艺,取得了在水溶液中较短时间以较高转化率和取代度合成6‑氨基纤维素或6‑氨基半纤维素及其混合物的拟壳聚糖类产品的技术突破。新工艺副产物少,纯度高,容易分离提纯。这一技术突破使简单、清洁生产高取代度拟壳聚糖产物或混合物在经济、技术和产品品质等方面更为可行,所合成的产物6‑氨基纤维素粗品或纯品可在粘胶剂、保水剂、缓控释肥、液体叶面肥等广泛领域应用。

    一种超支化不饱和聚酯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6566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112733.9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支化不饱和聚酯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提供一种使用脂肪酸、不饱和单体共同接枝改性超支化聚酯以获得一种含脂肪酸碳链结构的低粘度的超支化不饱和聚酯。首先采用“准一步”法制备出不同代数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然后使用脂肪酸,在酸类催化剂下,140~190℃反应至酸值低于30mgKOH/g时,得到脂肪酸改性的超支化聚酯;最后在脂肪酸改性的超支化聚酯中加入不饱和单体,反应温度为70~130℃,氮气保护下继续对剩余羟基接枝反应至酸值不变时,可得到一种含有脂肪酸碳链结构的低粘度的超支化不饱和聚酯。本发明的超支化不饱和聚酯的制备方法,未使用溶剂,反应条件温和,改性工艺简单易行,且增大了超支化不饱和聚酯与其它聚合物的相容性。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用于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84125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310477113.6

    申请日:2013-10-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用于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剂为固体笋壳基生物炭,在400℃下隔绝氧气热解30min所得的元素组成为C、H、N、K、P、Mg、Ca、Si和O。所述土壤改良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笋壳清洗烘干、粉碎后装入热解炉中,在380~420℃下隔绝氧气热解20~40min,生物质笋壳经过干燥、预炭化、炭化得到固体笋壳基生物炭。改良方法如下:将土壤改良剂以2.5%~10%的质量分数添加进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中,加水至田间土壤饱和持水量的70%,用薄膜覆盖防止水分散失,并在薄膜上每间隔5cm处开一气口,每2~3天加水补充散失的水分,培养后取出风干,得改良土壤。

    一种2-咪唑烷酮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7157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483582.9

    申请日:2013-1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4

    Abstract: 一种2-咪唑烷酮的合成方法,涉及2-咪唑烷酮。提供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一种2-咪唑烷酮的合成方法。1)将催化剂氨基磺酸、溶剂甲醇、乙二胺、碳酸二甲酯依次加入到可加热反应器中反应,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80℃,反应的时间为1~5h;2)继续升温至120~180℃,反应10~24h后生成目标产物2-咪唑烷酮;3)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催化剂氨基磺酸,脱除溶剂甲醇即得粗产品2-咪唑烷酮;4)将步骤3)得到的粗产品2-咪唑烷酮提纯,得产品2-咪唑烷酮。克服现有合成过程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使用腐蚀性较强的催化剂、有毒原料和高沸点溶剂、原子利用率低等缺点。

    一种苯并噻吩取代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601716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86192.4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33/58 A01N43/12 A01N47/24 A01N47/30

    Abstract: 一种苯并噻吩取代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农药杀菌剂。提供一类结构新颖的高效、广谱、低毒、可降解性强的一种苯并噻吩取代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化合物是有效的杀菌剂,具有内吸活性并可用作叶面和土壤杀菌剂。能有效地防治多种植物病害,例如防治大麦和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稻瘟病、玉米锈病、葡萄白粉病、苹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炭疽病、葡萄霜霉病等。特别适合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玉米锈病、黄瓜炭疽病和稻瘟病。组合物以通式I的单一化合物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为活性组分,其制备方法为通式I的化合物与至少一种载体混合。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为1%~99%。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用于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84125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77113.6

    申请日:2013-10-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用于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剂为固体笋壳基生物炭,在400℃下隔绝氧气热解30min所得的元素组成为C、H、N、K、P、Mg、Ca、Si和O。所述土壤改良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笋壳清洗烘干、粉碎后装入热解炉中,在380~420℃下隔绝氧气热解20~40min,生物质笋壳经过干燥、预炭化、炭化得到固体笋壳基生物炭。改良方法如下:将土壤改良剂以2.5%~10%的质量分数添加进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中,加水至田间土壤饱和持水量的70%,用薄膜覆盖防止水分散失,并在薄膜上每间隔5cm处开一气口,每2~3天加水补充散失的水分,培养后取出风干,得改良土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