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间苯二胺用作汞离子吸附剂

    公开(公告)号:CN101053823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710037535.6

    申请日:2007-02-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聚间苯二胺的新用途。聚间苯二胺用作汞离子吸附剂,成本低廉,合成工艺简单。同时,聚间苯二胺对汞离子在常温下就有很快的吸附速率,短时间即达吸附平衡。另外,该吸附剂具有较高的饱和吸附容量,高于绝大多数目前已有报道的合成类汞离子吸附剂。综合考虑原料成本、制作成本和吸附性能,聚间苯二胺吸附剂具有很大的潜在实际应用价值。

    铅离子吸附剂聚间苯二胺的解吸与循环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41126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710040183.X

    申请日:2007-04-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离子吸附剂聚间苯二胺的解吸与循环使用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铅离子吸附剂聚间苯二胺的解吸方法,是在吸附有铅离子的聚间苯二胺内加入洗提液硝酸、盐酸和EDTA中的任一种或盐酸与硝酸的混合液,搅拌或超声一定时间使之达到解吸平衡,过滤。本发明所选用解吸剂的市场售价相对低廉的浓盐酸、浓硝酸和EDTA。利用本发明的解吸方法,最大解吸率可达94%,而经历了吸附解吸循环后的聚间苯二胺依然具有较好的铅离子再吸附能力,再吸附率分别达52%和60%。另外,重复解吸—吸附多次以后,累积吸附容量达到了700mg/g以上。

    二氨基苯磺酸共聚改性聚苯胺汞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41124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710040181.0

    申请日:2007-04-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汞离子吸附剂。本发明所述的二氨基苯磺酸共聚改性聚苯胺汞离子吸附剂,是通过苯胺和2,4-二氨基苯磺酸钠化学氧化共聚得到的。本发明通过化学氧化法使用二氨基苯磺酸共聚改性聚苯胺,得到共聚苯胺颗粒,使聚苯胺主链上引入了具有螯合功能以及离子交换功能的磺酸基团,同时增加了聚苯胺中氨基官能团的含量,因此使得本吸附剂对汞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大大改善了聚苯胺对于含汞废液的吸附能力,是活性炭饱和吸附容量的十余倍。另外,该吸附剂的制备具有合成产率高、工艺简单易行、对生产设备要求不高、利于迅速推广等特点。

    用二苯胺磺酸共聚法合成聚吡咯纳米粒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33294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710039111.3

    申请日:2007-04-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二苯胺磺酸共聚法合成聚吡咯纳米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摩尔比为10∶90~90∶10的吡咯和二苯胺磺酸钠在酸性溶液中混合制成单体溶液,将含氧化剂的溶液滴加到单体溶液中反应完全,吡咯和二苯胺磺酸钠用量之和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0.1~1。本发明中方法可用于制备聚吡咯纳米粒子。

    聚间苯二胺作为吸附剂从含银溶液中回收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16587A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710037916.4

    申请日:2007-03-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含银溶液中回收银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银离子吸附剂使用聚间苯二胺,具体步骤为按一定用量配比,将聚间苯二胺在搅拌下加入初始浓度为0.5-102mmol/L的含银离子溶液中,搅拌吸附10分钟-144小时,再过滤。本发明方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吸附效率高,可用于定影废液、电镀废液、化学分析废液、试验废液等含银离子废液的银回收处理。

    聚α氨基蒽醌的制备方法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10852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510023626.5

    申请日:2005-01-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α氨基蒽醌的化学氧化制备方法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制备聚α氨基蒽醌的方法步骤如下:将质子酸溶解在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中制备酸的有机溶液,然后将α氨基蒽醌或其衍生物和氧化剂分别溶解在两部分酸的有机溶液中,再将上述含有氧化剂的溶液滴入含有α氨基蒽醌或其衍生物的溶液中,使其反应完全处理即可。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经济有效、具有良好收率且具有普遍适用性,其最高产率达54.7wt%,未经掺杂时的电导率为2.1×10-7S/cm。所得的聚合物粉末可应用于二次电池、超电容器等电子元件材料方面,为聚α氨基蒽醌的工业化应用打下了基础。

    一种银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10354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510023625.0

    申请日:2005-01-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效银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领域。所述银离子吸附剂制备方法如下:将萘二胺的有机溶液与磺化苯胺的水溶液混合,然后将氧化剂的水溶液加入上述混和溶液中,反应完全后处理即可,萘二胺与磺化苯胺的摩尔比为50∶50~90∶10。由这种方法所得产物即为本发明所说的银离子吸附剂。本发明采用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液作为聚合介质,通过简单易行的化学氧化溶液聚合法制备萘二胺与磺化苯胺的共聚物,用于银离子的吸附,获得了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高达自身重量2倍多的吸附剂,对于浓度为10-4~10-3mol/L的银离子溶液的吸附百分率在99%以上,明显高于其它吸附剂在同等吸附条件下对Ag+的吸附量。

    稠环芳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铅汞银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公开(公告)号:CN11212605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13496.7

    申请日:2020-09-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环芳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铅汞银重金属离子吸附剂,所述稠环芳胺聚合物采用二氨基稠环芳烃单体通过化学氧化聚合得到,所述二氨基稠环芳烃单体包括稠环芳烃、位于稠环芳烃上的至少两个胺基。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稠环芳胺聚合物的分子链上不仅有大量稠环结构单元,同时还携带大量功能基团即氨基和亚胺基,它们可以通过络合和氧化还原作用吸附铅汞银等常见的重金属离子,但是却能适当保留有益金属离子如钠钙铁镁钾离子等,从而达到选择性水净化的目的。而且稠环芳香族胺聚合物是无毒性无气味水不溶的大分子聚合物,符合环保要求,可以铅汞银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强力吸附剂。

    聚苯胺酚用作贵金属吸附剂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04513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810402360.2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苯胺酚用作贵金属吸附剂,其对浓度几mg/L至上千mg/L的贵金属离子能够降至0.1ppm以下,吸附率在99.9%以上,并且所吸附贵金属大部分为单质态而非离子态,因此缩短了回收工艺路径。聚苯胺酚对贵金属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000mg/g以上,即自身重量的2倍以上。该聚苯胺酚用于废旧线路板中金回收,对溶出金的吸附率超过99.96%,吸附后残留金浓度小于0.1mg/L,几乎吸附了溶液中全部的金。用于电镀废液中金回收,进行12轮吸附后,每一轮吸附后废液中残留金浓度均小于0.1mg/L,吸附率均大于99.82%,几乎将溶液中的金完全回收。与现有贵金属吸附剂相比,该吸附剂无论在最小残留贵金属离子浓度、最大吸附容量,使用pH范围、回收工艺路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梧桐叶作为抗生素和/或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剂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668684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610115345.0

    申请日:2016-03-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梧桐叶作为抗生素和/或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剂的应用,属于环境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为将梧桐叶作为抗生素吸附剂和/或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吸附剂,或利用梧桐叶吸附废水中的抗生素和/或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采用的梧桐叶无需特殊预处理,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于与水体分离,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吸附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梧桐叶在常温下就对抗生素尤其是环丙沙星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处理低浓度的环丙沙星溶液时,吸附率可达99.0%以上,综合考虑原料成本,处理成本和吸附性能,梧桐叶吸附剂具有很大的潜在实际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