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钢筋三维加强效应的混凝土本构模型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5453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521882.2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一种基于钢筋三维加强效应的混凝土本构模型计算方法,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桥梁非线性破坏的建模方法。获取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力学性能;建立单轴受力的钢筋混凝土立方体单元,分解为一维轴向受力单元和二维法向受力单元,分别计算钢筋对混凝土的加强系数并得到弹性模量;分别对单轴受力的钢筋混凝土立方体单元进行受拉和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修正,对损伤演化参数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本构关系曲线;应用于有限元中建立三维实体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塑性损伤及承载能力的计算。考虑钢筋对混凝土的加强系数,同时提出修正的钢筋混凝土本构模型,能够高效、准确的评估实际桥梁的极限承载能力。

    基于累积模态质量参与率的桥梁动挠度振型矩阵构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21593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10462231.7

    申请日:2019-05-30

    Abstract: 一种基于累积模态质量参与率的桥梁动挠度振型矩阵构造方法,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桥梁结构的动挠度预测精度,方法包括:建立倾角‑动挠度方程,在有限元模型中模拟过车,提取倾角、位移时程数据和不同数量下倾角仪布设节点的前3‑前15阶振型向量作为数据集,采用信息熵作为衡量桥梁关键断面位移矩阵相对误差大小指标,得到倾角仪的各阶振型矩阵下的信息熵变化曲线,以桥梁关键断面时程位移的相对误差等于2%、5%为界限确定出临界信息熵,各阶数振型矩阵下出现小于等于临界信息熵最小阶数所对应的累积有效竖桥向模态质量参与率为满足相应精度要求的最小累积有效竖桥向模态质量参与率。本方法能够对桥梁的动挠度预测方程进行准确地构造。

    一种基于网络分解的大规模桥梁网络连通概率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8757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34299.4

    申请日:2020-09-27

    Abstract: 一种基于网络分解的大规模桥梁网络连通概率评估方法,涉及一种桥梁网络评估方法。应用多级k路划分算法,递归的划分桥梁网络为多个串联的子网;定义子网的相邻组件和局部网络并分别构建邻接矩阵,将子网状态分为子网连通、子网不连通但网络整体可能连通、子网不连通且网络整体不连通三种状态,计算各状态概率,同时在计算时删除子网不连通且网络整体不连通状态;依据子网终端节点连接情况,将属于子网不连通但网络整体可能连通状态的最小项进一步划分为多个类别,子网中所有终端节点之间彼此连通;将各子网的终端节点和子网间的连边进一步简化为简化网络,对简化网络整体连通的情况求和即得桥梁网络连通概率。

    基于时空图卷积网络的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异常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37909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21755.1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时空图卷积网络的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异常识别方法,解决了现有基于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的异常识别方法难以区分传感器故障和结构变异的问题。识别方法如下:利用可学习邻接矩阵的时空图卷积网络对结构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关联建模,将各阶相邻节点的信息分层次地用于数据回归,设计对应的网络结构和目标函数惩罚项;使用监测系统建成初期的实测数据作为训练集,训练网络并获取邻接矩阵,将后续的实测数据输入网络后计算模型残差及诊断指标,结合诊断指标和关键邻边判断数据异常源自传感器故障还是结构变异。本发明能有效区分传感器异常和结构异常的数据模式,准确识别故障传感器,适用于各类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一种面向多目标的既有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提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3975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2010072547.8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一种面向多目标的既有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提升方法,涉及一种桥梁承载能力提升方法。拆除原有桥面铺装;空心板梁底纵向连续粘贴跨缝式组合板;建立桥面铺装与主梁之间连接的渐变式刚度计算模型,确定刚性连接件与柔性连接件的布置范围,并进行相应的布设;空心板上方铺设并固定双层受力钢筋网;浇筑混凝土铺装层,实现非均匀刚柔混合连接。桥面铺装按照渐变式刚度计算模型进行计算,采用非均匀的刚柔混合连接方法将桥面铺装与空心板梁有效结合连接起来,并在空心板梁底部纵向连续粘贴跨缝式组合板,有效提高既有空心板梁桥的纵向抗弯、纵向抗剪、横向抗弯以及横向抗剪承载能力。

    基于倾角仪优化布置的桥梁动挠度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1999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461900.9

    申请日:2019-0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倾角仪优化布置的桥梁动挠度监测方法,包括:建立倾角-动挠度转化方程,在桥梁有限元模型中模拟桥面过车,提取出倾角仪布设候选节点的倾角时程数据与桥梁关键断面的位移时程数据作为遗传算法优化训练的数据集,优化过程中采用信息熵作为适应度函数,从而得到固定数量下的倾角仪最优布设位置以及相对应的信息熵。以预测的有限元模型中桥梁关键断面时程位移的相对误差等于5%为界限确定出临界信息熵,在倾角仪最优布置下的各传感器数量所对应的信息熵中找出小于等于临界信息熵的传感器数量的最小值即为最优传感器数量,最优传感器数量对应的最优布设位置即为倾角仪的布设位置。本方法能够对桥梁的动挠度进行准确的预测。

    基于无人机的公路施工现场全景图像高效拼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3341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92872.2

    申请日:2019-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公路施工现场全景图像高效拼接方法通过航拍图像的地理信息坐标和姿态参数修正、关键拼接区域选取、特征点高效匹配、基于最佳缝合线和图像融合的快速图像拼接,解决了无人机在巡航过程中产生的局部坐标系偏差、整幅图像特征点匹配低效率、以及由于动态目标产生的拼接模糊和鬼影问题,具有实时传输图像数据、全局监督、准确度好、效率高、成本低、方便灵活等优点,为实现整个施工现场自动化、智能化的全局安全监督管理奠定了基础。本发明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全局安全监督管理。

    基于对角倒数算子的桥梁裂缝快速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93742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72604.4

    申请日:2019-0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对角倒数算子的桥梁裂缝快速识别方法,属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具体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输入图像并将其转化为灰度图像;步骤二:图像最外围补充零像素点进行边缘扩充;步骤三:生成卷积模板矩阵F1,F2;步骤四:循环遍历所述图像中每个像素点,选其周围9邻域作卷积操作,得到每个像素点的梯度值;步骤五:利用机logistic二元分类器,结合训练集已提取的边缘图像,得到使二元分类损失函数最小的参数值,并利用该参数预测测试集图像含有裂缝的概率值,判别所述图像是否包含裂缝;本发明解决了现今算子对于斜向裂缝边缘提取不敏感的问题;弥补了现今边缘识别算法依然需要人为干预检测裂缝的缺陷。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公路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76676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295288.4

    申请日:2018-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公路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预警方法,如下:采集公路工程现场区域图像,对原始图像进行切割、标注;使用矩形框对切割后的图像中的施工人员进行标记,获得矩形框位置和大小的数据,分为佩戴和未佩戴安全帽的人员;将待识别的图像切割后输入至训练好的显著性检测网络中,得到以分割尺寸大小表示的显著性检测区域结果,并输入至训练好的施工人员精准检测网络中,得到以矩形框为表示的施工人员识别结果;将矩形框识别结果由子图像局部坐标系映射回原始图像整体坐标系中,得到最终的施工人员智能快速识别及安全预警结果。本发明便捷、准确,提升了公路工程现场施工人员识别的效率以及安全预警结果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梁板横向张拉环氧涂层钢筋有粘结预应力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29131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275479.1

    申请日:2010-09-08

    Abstract: 混凝土梁板横向张拉环氧涂层钢筋有粘结预应力加固方法,涉及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加固,同时适用于房屋建筑及其他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本发明预应力加固技术是采用一种新型横向张拉具有防腐保护的环氧涂层钢筋,以替代纵向张拉的高强钢绞线或普通热轧钢筋,采用横向卡紧装置,以横向张拉替代纵向张拉,进而可以采用价格便宜的复合砂浆或混凝土,替代格昂贵的高性能抗拉复合砂浆或聚合砂浆的构造处理和施工工艺。以解决材料利用效率低、加固成本高,加固施工不方便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