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晶体管位移损伤敏感部位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6496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735169.7

    申请日:2020-0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极晶体管位移损伤敏感部位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辐照源,针对待测双极晶体管开展辐照试验;将辐照后的双极晶体管安装到深能级瞬态谱仪的测试台上,设置测试参数;选择至少2个不同的偏置电压,测试双极晶体管获取深能级瞬态谱;根据不同的偏置电压下深能级瞬态谱中的信号峰变化,判定缺陷信号的类型;根据缺陷信号类型的判定结果,判定双极晶体管的位移损伤敏感区。本发明检测方法基于深能级瞬态谱分析,能够快速判断和评估双极晶体管位移损伤的敏感区,有利于推进辐射环境下双极器件性能退化等效性问题和抗辐射加固技术的研究。

    双极器件异种辐照源电离损伤等效评价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60196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135807.4

    申请日:2018-02-09

    Abstract: 双极器件异种辐照源电离损伤等效评价试验方法,涉及材料和器件的辐照试验,属于核科学与技术领域,为了实现对不同类型粒子辐照条件下双极晶体管的性能退化特征的预测。本发明基于一种辐照源建立性能退化模型等效模拟其他辐照源辐射损伤的地面等效模拟试验方法,其应用对象包括双极晶体管及其他类型的双极工艺器件;仅通过选择某一特定种能量和种类的带电粒子,在合适的辐照通量条件下进行辐照试验,就可建立双极器件性能退化模型;结合Monte Carlo方法计算分析其他类型辐照源的损伤能力,即可将不同类型辐照源的辐射损伤进行归一化,达到预测在轨性能退化的目的。有益效果为准确地预测双极晶体管在轨电离损伤性能退化规律,步骤简单,易于操作。

    基于吸收剂量深度分布计算辐射敏感部位位移吸收剂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5933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136600.9

    申请日:2018-0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T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吸收剂量深度分布计算辐射敏感部位位移吸收剂量的方法,属于空间环境效应、核科学与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选取一种已知一维位移吸收剂量深度分布的材料,并将其移吸收剂量深度分布转化为吸收剂量随等效厚度的分布;对辐射敏感部位所处的结构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各个区域中的材料种类和每种材料的厚度;然后将各个区域的材料的厚度转化为等效厚度,确定各个等效厚度的吸收剂量和单向吸收剂量,最终计算得到结构中敏感部位的位移吸收剂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辐射敏感部位位移吸收剂量计算复杂、耗时长的问题。本发明可用于快速评估航天器等复杂结构的位移吸收剂量。

    一种航天器用聚合物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空间热循环加速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58942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136596.6

    申请日:2018-02-09

    Abstract: 一种航天器用聚合物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空间热循环加速试验方法,涉及一种空间热循环加速试验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针对航天器用聚合物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空间热循环试验的试验时间长的问题。方法:选择聚合物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并测试微观结构;空间热循环条件确定,进行空间热循环试验并测定试验后材料中自由基的数量A和种类;确定地面加速热循环试验条件,进行地面加速热循环试验并测定试验后材料中自由基的数量B和种类;自由基的种类变化相同,数量满足∣A-B∣/A≤5%,计算加速因子N=W1/W2或V2/V1。本发明能够缩短试验周期,降低试验成本。本发明适用于聚合物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循环加速试验。

    一种研究电离缺陷和位移缺陷直接交互作用的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63864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34768.6

    申请日:2018-02-09

    Abstract: 一种研究电离缺陷和位移缺陷直接交互作用的试验方法,它涉及电离/位移协同效应,属于空间环境效应、核科学与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制备一种结构,基于该结构利用不同类型的辐射粒子,从而实现电离和位移缺陷直接交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制备MIM结构或者MSM结构,绝缘体或半导体的厚度为a1,导体的厚度为a2,其中,a2≥10a1;计算入射粒子的入射深度、电离吸收剂量(Id)和位移吸收剂量(Dd),3 5,产生稳定的电离缺陷;本发明的试验方法,步骤简单,易于操作。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途径能够大幅度降低试验的费用,对材料和器件空间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基于杂化泛函计算β-三氧化二镓电荷转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4666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136598.5

    申请日:2018-02-09

    Abstract: 基于杂化泛函计算β-三氧化二镓电荷转移的方法,本发明涉及计算β-三氧化二镓电荷转移的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基于杂化泛函的方法计算含有缺陷的超胞电荷转移的准确率低的问题。过程为:得到β-Ga2O3的晶格参数和禁带宽度;得到β-Ga2O3能量最低点的晶格参数和禁带宽度;根据晶格参数和禁带宽度得到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计算含有缺陷的β-Ga2O3的电子在空间中的分布;通过VESTA软件读取A和B,并对二者在电子在空间中的分布做差,得到差分电荷。本发明用于计算β-Ga2O3电荷转移的领域。

    一种分析电子元器件电离辐射损伤机制过程中加速界面态缺陷形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54668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134762.9

    申请日:2018-02-09

    Abstract: 一种分析电子元器件电离辐射损伤机制过程中加速界面态缺陷形成的方法,涉及一种加速界面态缺陷形成的方法。目的是解决SiO2作为绝缘材料和钝化层的电子元器件的电离辐射损伤机制分析过程中,辐射诱导的氧化物俘获正电荷和界面态缺陷同时产生影响损伤机制分析的问题。方法:计算单位注量入射粒子的电离/位移吸收剂量和入射深度,根据电离和位移吸收剂量的比例关系,设定入射粒子的剂量率,进行先高后低的顺序辐照。该方法达到了加速界面态缺陷形成,将氧化物俘获正电荷和界面态缺陷的形成的过程分开,实现对氧化物俘获正电荷或界面态缺陷对电子器件辐射损伤性能的影响实现分开研究。本发明适用于电子元器件电离辐射损伤机制的分析。

    模拟不同注量率中子辐照的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01284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11409.8

    申请日:2016-10-19

    Abstract: 模拟不同注量率中子辐照的试验方法,涉及材料和器件的辐照试验。为了解决采用中子辐照产生的位移辐射损伤易形成位移缺陷,进而造成材料和器件性能退化的问题。所述方法为:选择重离子的类型和注量率,利用选择的重离子对材料和器件进行辐照,使所述材料和器件产生的位移损伤程度与待模拟注量率的中子辐照产生的位移损伤程度相同。选择的重离子的射程大于材料的厚度或器件有源区深度的2倍。在满足重离子加速器的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的重离子的注量率的范围为104~109ion/cm2·s,在所述范围内选择重离子的类型,使一个重离子产生的位移吸收剂量最小。本发明基于重离子辐照实现不同注量率中子辐照所产生的位移缺陷状态,原位检测性能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