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08661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610076417.5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K11/076 , F16K31/44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流体均流分配装置,包括外壳、转动圆盘、转动杆、定位杆。外壳包括固定相连的前、后盖板。前盖板设有入口孔,后盖板设有通孔、K个出口孔。转动圆盘固定在外壳内部,并设有沿中心轴线周向分布的Q个调节孔,调节孔的孔径中心所在圆周与出口孔的孔径中心所在圆周的半径相等。Q个调节孔可分为n组,每组调节孔的数量qi互不相等且小于等于K。转动杆一端固定在转动圆盘的中心轴线上,另一端从通孔穿出,用于驱动转动圆盘的转动,以使第i组调节孔与出口孔对准形成qi个流体管道。定位杆的一端与转动杆的另一端垂直相连。本发明解决了燃气轮机、炉窑、家用炉具、居民用水等流体管路不能均流调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628401B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210122465.5
申请日:2012-04-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煤基燃料近零排放发电系统及方法,它涉及煤基燃料CO2零排放发电技术领域。原煤经过去矿物质预处理,得到超净煤,在高压燃烧室中实现纯氧条件下燃烧,把逐级喷入燃烧室内的水直接加热成高温高压混合气体,推动先进的透平做功,排气经过冷凝器冷凝后得到高浓度的CO2,最终实现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本发明还提出了实现上述过程的系统,以去矿物质预处理系统、超净煤纯氧燃烧器、空气分离系统、高压燃烧室、先进透平、冷凝器、水净化处理系统和CO2回收处理装置为主要组件。本发明解决了常规发电方式污染物排放高、CO2捕集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了燃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1696792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309480.9
申请日:2009-1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2B1/18
Abstract: 双层水冷壁加盘管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它涉及一种废热锅炉。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煤气化合成气全显热回收中,辐射废热锅炉和对流废热锅炉的双设备布置方案结构复杂,设备投资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每个吊杆与第一上集箱固接,内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上端与第一上集箱连通,内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下端与第一下集箱连通,每个第一进水管与第一下集箱连通,每个第一引出管与第一上集箱连通,每个支撑架与第二上集箱固接,外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上端与第二上集箱连通,外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下端与第二下集箱连通,每个第二进水管与第二下集箱连通,每个第二引出管与第二上集箱连通。本发明用于煤整体化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气化岛对流废热锅炉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324339A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810064934.6
申请日:2008-07-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全混合W型火焰锅炉燃尽风装置,它涉及一种锅炉的燃尽风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W型火焰锅炉燃尽风喷口采用的都是直流的结构形式,其射流的横向扩散能力较弱,无法与相邻射流之间的烟气和煤粉混合,造成飞灰含碳量偏高。灰含碳量偏高将降低锅炉的热效率、增加电厂的煤耗的问题。本发明所述外层风道的一端固定在燃尽风喷口处的上炉膛的外侧壁上,燃尽风量占入炉总风量的25%~30%。本发明燃尽风进入燃尽风道后被分为两股,一股进入内层风道后喷入炉膛,具有较大的动量,另一股风进入外层风道,具有较大的旋转强度,因而在进入上炉膛后横向扩散能力较强,能与相邻两股燃尽风射流之间的烟气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03081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0679753.4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冷换热式零碳排放燃气轮机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属于燃气轮机领域。解决透平冷却的冷却空气耗量控制及系统内能量不能实现梯级利用的问题。它包括燃气轮机、氨燃料系统和集成式间冷换热器,所述燃气轮机包括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氨燃料系统包括液氨组件和氨裂解反应器,集成式间冷换热器包括依次串接的低温换热器、中温换热器和高温换热器,低压压气机的进气口与外界空气连通,低压压气机的出气口经管路与空气分配器的进气口连通,空气分配器的第一出气口与低温换热器的热端入口连通,低温换热器的热端出口与透平的换热管路连通,换热管路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本发明适用于燃气轮机或航空发动机的清洁燃烧。
-
公开(公告)号:CN11955411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445844.7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1K25/10 , F23L15/00 , F23L7/00 , F23D11/44 , F01K11/02 , F02C6/00 , F02C7/224 , F01K17/02 , F01K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高效稳定的氨加湿燃烧发电系统及方法,属于氨燃料清洁高效燃烧发电技术领域。包括:氨燃料供应单元:为分级燃烧室单元提供燃料;空气供应单元:为分级燃烧室单元提供空气;氧气供应单元:为分级燃烧室单元提供氧气;水供应单元:为分级燃烧室单元提供水;热回收单元:回收分级燃烧室单元热能;分级燃烧室单元:分级燃烧室单元做功发电。本发明采用水作为稀释剂并采用远离火焰根部反应区的加湿策略,增加了系统质量流量并有效抑制了燃烧室温度,提高氨燃烧发电效率的同时降低透平机械热负荷;在氨/空气主火焰根部设置氨富氧值班火焰,改善氨火焰着火特性和发电系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56898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1810589517.7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中山劲牛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油加热器,包括:汽化机构、燃烧机构、鼓风机构以及换热机构;汽化机构用于为燃烧室提供汽化的燃油以使燃油在燃烧室内燃烧;鼓风机构用于为燃烧室以及汽化机构提供空气;燃烧室外包围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以使空气在进气通道内的流向与燃烧室内的燃油以及火焰的流向相反。鼓风机构使空气进入进气通道,空气在进气通道内的流动方向与在燃烧室内燃烧的燃油以及火焰的流动方向相反,燃油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恰好为与燃油流道方向相反的空气进行预热,使得进气通道内的空气经预热后进入燃烧室,从而提高了用于与汽化的燃油混合的空气的温度,改善了汽化点火条件以及燃烧条件,提高了燃油的燃尽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53413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1810589405.1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中山劲牛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堵头,其用于连接到燃油加热器的燃烧机构上,封堵头包括本体,本体上开设有排烟通道和进气通道;排烟通道与燃烧机构的燃烧室的尾端连通以用于将燃烧室内的烟气排出;进气通道与燃烧机构的燃烧室的头端连通以用于为燃油的燃烧提供空气;其中:排烟通道的延伸方向与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不同以使进入排烟通道的烟气为进入进气通道的空气预热。由于排烟通道与进气通道之间进行交错,使得排烟通道内的携带有大量热量的烟气能够为进气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预热,不但降低了烟气的温度,并且使经预热的空气以较高温度进入燃烧室与燃油混合,从而改善了点火条件,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0592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1005044.4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微混燃烧器,属于燃烧器领域。解决了面对不同应用背景和工况时,现有燃烧器不能适用多种燃料,燃烧器燃料适应性差问题。它包括多支双通道微混喷嘴、燃烧器底座、燃烧器中段、燃烧器中段盖板、燃烧器顶盖和燃烧器顶盖盖板,燃烧器底座和燃烧器中段固定连接,在燃烧器底座和燃烧器中段之间通过设置燃烧器中段盖板将燃烧器底座和燃烧器中段分隔,燃烧器中段和燃烧器顶盖之间通过燃烧器顶盖盖板分隔;燃烧器顶盖和燃烧器顶盖盖板之间形成工质一分配腔,燃烧器顶盖盖板和燃烧器中段盖板之间形成工质二分配腔,在燃烧器底座内开设有工质三分配腔。本发明适用于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工业窑炉和锅炉燃烧器。
-
公开(公告)号:CN108412643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1810588639.4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山劲牛科技有限公司
IPC: F02M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化机构,包括:旋流器、预蒸发管、加热塞以及进油管;所述预蒸发管连接到所述旋流器的第一侧,所述进油管用于为所述预蒸发管提供燃油,所述加热塞用于为进入所述预蒸发管中的燃油加热,所以旋流器的第二侧形成有混合腔,所述预蒸发管与所述混合腔连通以使经加热塞加热汽化的燃油进入所述混合腔,其中:所述混合腔为自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扩展的锥状腔,所述预蒸发管与所述混合腔的小腔口连通。本发明使旋流器的混合腔设置成锥状腔与燃气在流动方向的扩张趋势一致,减小了混合腔对燃油流动的阻力,能够使燃气顺利的经过混合腔进入燃烧室,并与空气混合均匀,且空间利用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