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8929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11075.6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防机器人火焰自动瞄准方法,基于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识别出火焰在镜头中的二维坐标;由二维坐标推算出出火焰的方向矢量,从而驱动水炮运动;在水炮运动过程中不断识别火焰,最终找到水炮的某个转动角度上火焰最接近镜头的中心区域。从而能消除摄像头和水炮轴心的位置偏移带来的定位误差。本发明在采用单个摄像头情况下,对火焰的定位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178138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11226884.1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黄国方 , 张静 , 单超 , 杨浩胜 , 刘晓铭 , 汤济民 , 陈向志 , 甘志坚 , 王文政 , 陆盛资 , 谢永麟 , 彭奕 , 谢芬 , 郝永奇 , 廖志勇 , 周兴俊 , 杨明鑫 , 吴嵩青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点云和双目视觉的配网导线作业点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电工作业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过程:获取预计作业点周围的激光雷达点云图像和双目深度图像;对双目深度图像与激光雷达点云图像进行预融合,获得预融合后的双目深度图像;对预融合后的双目深度图像与激光雷达点云图像进行精确融合,获得融合后的激光雷达点云图像;从融合后的激光雷达点云图像中识别出行线和引线;根据行线和引线计算最佳作业点;计算作业点的位姿。本发明通过对二种技术获取数据的匹配和融合处理,得到分辨率与双目相当而距离精度与激光雷达相当的三维精细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105527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240303.X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黄国方 , 甘志坚 , 陈向志 , 张静 , 刘晓铭 , 单超 , 王文政 , 谢芬 , 郝永奇 , 廖志勇 , 陆盛资 , 杨浩胜 , 谢永麟 , 彭奕 , 汤济民 , 周兴俊 , 杨明鑫 , 吴嵩青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安全防护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机器人的运动目标,求得机器人各关节的目标关节值;基于各关节的目标关节值,求得机器人各关节的目标位姿;当基于各关节的目标位姿判断出机器人位于设定的安全区域内,则保存各关节的目标关节值;以机器人到达运动目标为目标,以机器人各关节均处于设定的安全区域内为约束,不断执行将与机器人当前状态对应的当前关节状态信息与各关节的目标关节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各关节离当前状态最近的最优关节值,并基于各关节离当前状态最近的最优关节值发送相应的控制信息至机器人,直至到达机器人的运动目标。本发明无需设置防护围栏,机器人运动安全算法处理简单,安全响应速度快,安全防护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98858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029029.1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国方 , 张静 , 刘晓铭 , 单超 , 王文政 , 谢芬 , 郝永奇 , 廖志勇 , 陈向志 , 陆盛资 , 杨浩胜 , 甘志坚 , 谢永麟 , 彭奕 , 汤济民 , 周兴俊 , 杨明鑫 , 吴嵩青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精准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激光雷达扫描传感器的位置信息;根据目标作业点的位置信息和太阳光方向,获取扫描点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扫描点的位置信息对扫描点进行扫描作业,获取扫描点的点云数据;根据所述激光雷达扫描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将点云数据变换到机械臂坐标系,获取有效点云数据;根据所述有效点云数据对目标作业对象进行图像分析处理,获取作业位置。本发明提升了作业定位精度,实现机器人作业操作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948489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227111.5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黄国方 , 陈向志 , 甘志坚 , 张静 , 刘晓铭 , 单超 , 王文政 , 谢芬 , 郝永奇 , 廖志勇 , 陆盛资 , 杨浩胜 , 谢永麟 , 彭奕 , 汤济民 , 周兴俊 , 杨明鑫 , 吴嵩青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安全工作空间限定方法,包括基于采集的机器人作业环境数据,构建环境模型;对环境模型中的带电体进行识别和定位;根据识别和定位结果,设定带电体和机器人之间的虚拟安全墙;采用机器人运动学算法将机器人运动限制在安全墙内。同时公开了相应的系统。本发明对实时环境进行建模,对模型中的带电体进行识别和定位,基于识别和定位结果设定虚拟安全墙,将机器人运动限制在安全墙内,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不高,可应用到动态变化的环境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