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83577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816564.2
申请日:2014-12-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青岛大学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参数辨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据误差影响电力线路参数准确度的测定方法,先根据电力传输线路等值电路的参数确定其对PMU数据灵敏度的影响,然后判定线路参数对PMU数据误差的敏感性并给出参数准确度的计算方法,通过数据误差增量与参数偏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每一个数据对电力线路参数的定量影响程度,改善实测PMU数据质量并提高参数辨识的准确率;其设计原理可靠,判定工艺科学性强,准确度高,定量精确,应用范围广,测算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70576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910916121.3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风电场的风力发电功率预测优化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的风‑电转换模型、预测数据、实测数据以及运行数据;根据所述预测数据以及所述实测数据获取风力发电功率预测总误差;根据所述风‑电转换模型、所述实测数据以及所述运行数据得到等效预测数据;根据所述风力发电功率预测总误差、所述预测数据以及所述等效预测数据得到风力发电功率预测的各个关键环节引起的误差;根据各个关键环节引起的误差优化风力发电功率预测的各个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功率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70577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1910916360.9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电网风力发电功率预测优化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区域电网内一风电场的历史运行数据、场站预测气象数据、场站预测数据、场站实测数据以及运行数据;根据该历史运行数据建立该风电场的简化风‑电转换模型;根据该场站预测数据以及该场站实测数据获取风力发电功率预测总误差;根据该简化风‑电转换模型、该场站预测气象数据、该场站预测数据、该场站实测数据以及该运行数据得到等效预测数据;根据该风力发电功率预测总误差以及该等效预测数据得到该风电场的风力发电功率预测的各个关键环节引起的误差;根据各个关键环节引起的误差优化风力发电功率预测的各个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功率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705769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1910916126.6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优化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新能源发电场站的新能源‑电转换模型、预测数据、实测数据以及运行数据;根据该预测数据以及该实测数据获取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总误差;根据该新能源‑电转换模型、该实测数据以及该运行数据得到等效预测数据;根据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总误差、该预测数据以及该等效预测数据得到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各个关键环节引起的误差;根据各个关键环节引起的误差优化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各个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功率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06527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276871.6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7 , G06K9/62 , G06Q10/04 , G06Q50/06 , H02J3/38 , G06F111/08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频繁模式挖掘的富风期风电小发事件统计特性模型的预测方法,首先提取各风电场发生富风期风电小发事件时对应的持续时间段、间隔时间段;然后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分别对持续时间段、间隔时间段模式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不同的基本模式,同时得到各基本模式对应的气象特征,训练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从而使用基本模式对风电功率序列进行事件序列重编码;最后,通过APRIORI关联分析算法对事件序列进行挖掘得到富风期风电小发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建立富风期风电小发事件的自相关统计特性模型,通过模型进行预测。该方法深入挖掘出富风期风电小发事件之间的自相关特性,有效地解决了难以用数学模型建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08504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309950.1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IPC: G06F30/27 , G06K9/62 ,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1/10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风电预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气象模式识别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建模方法,包括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到了相应的气象模式,根据各气象模式下气象数据特征,训练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并用其将历史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数据划分为各个气象模式下的子数据集,分别对这些子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对应的概率密度曲线,进而基于通用分布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各气象模式下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概率密度模型,完成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建模。该方法考虑了气象因素对于风电功率预测精度的影响,使得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建模结果更加准确;采用通用分布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表达式的解析性更好;提供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概率密度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0737876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916127.0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电网光伏功率预测优化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区域电网内一光伏电站的历史运行数据、场站预测气象数据、场站预测数据、场站实测数据以及运行数据;根据历史运行数据建立光伏电站的简化光-电转换模型;根据场站预测数据以及场站实测数据获取光伏功率预测总误差;根据简化光-电转换模型、场站预测气象数据、场站预测数据、场站实测数据以及运行数据得到等效预测数据;根据光伏功率预测总误差以及等效预测数据得到光伏电站的光伏功率预测的各个关键环节引起的误差;根据各个关键环节引起的误差优化光伏功率预测的各个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功率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705772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16360.9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电网风力发电功率预测优化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区域电网内一风电场的历史运行数据、场站预测气象数据、场站预测数据、场站实测数据以及运行数据;根据该历史运行数据建立该风电场的简化风-电转换模型;根据该场站预测数据以及该场站实测数据获取风力发电功率预测总误差;根据该简化风-电转换模型、该场站预测气象数据、该场站预测数据、该场站实测数据以及该运行数据得到等效预测数据;根据该风力发电功率预测总误差以及该等效预测数据得到该风电场的风力发电功率预测的各个关键环节引起的误差;根据各个关键环节引起的误差优化风力发电功率预测的各个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功率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947246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26400.7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IPC: H02J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调频增发的风电发电指标分配及增发评估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有功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通过自动发电控制信息系统中相关信息,计算各省调风电虚拟机组的最大可用出力和实际出力;区域调度中心根据全网风电消纳空间和调频指令情况,计算全网风电调节指令;区域调度中心根据各省调风电虚拟机组的最大可用出力,并考虑其历史出力特性,分配各省级调度中心的风电调节指令;并根据调节指令数据和量测数据,评估各省调风电虚拟机组的调峰增发电量和调频增发电量。本发明通过引入风电机组参与电网调频以在减少弃风的同时提升系统调节性能,并考虑调节指令分配的公平性和奖惩机制,提升风电参与电网调节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995204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410233926.5
申请日:2014-05-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的在线监测方法,包括:获取PMU量测的目标机组的电气功率Pe和转速ω;对发电机电气功率Pe和转速ω进行频谱分析,生成电气功率波动相量和转速波动相量 根据计算机械功率波动相量 其中,2H为时间常数,Ω为转速波动的角频率;根据机械功率波动相量 与电气功率波动相量 的相位关系判断目标机组是否为强迫功率振荡源:若机械功率的振荡相位 超前于电气功率的振荡相位即 则目标机组是强迫功率振荡源;若机械功率的振荡相位 滞后于电气功率的振荡相位 即 则目标机组不是强迫功率振荡源。本发明真实反映了外部电力系统对机组的影响,避免了引入全网模型带来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