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7735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0953550.4
申请日:2023-07-31
IPC: G06Q30/0201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力系统成本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根据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类运行成本,构建目标函数;确定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类约束条件,以确定目标时刻电力系统运行的负荷功率;根据各类约束条件,对目标函数进行计算,获取电力系统在目标周期内的总运行成本的最小值,并获取总运行成本为最小值时,电力系统中各发电主体的运行状态,其中,各发电主体包括火电机组、风电机组和光伏机组;根据各发电主体的运行状态,在目标周期的下一个周期内对各发电主体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以降低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870029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111194492.9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哲 , 常江 , 韩彬 , 戴赛 , 崔晖 , 丁强 , 胡晓静 , 胡晨旭 , 杨晓楠 , 黄国栋 , 李媛媛 , 徐晓彤 , 李宇轩 , 张瑞雯 , 苏明玉 , 李凌昊 , 陈中阳 , 潘爱强 , 刘婧 , 李莉华 , 董真 , 张传成 , 李博 , 蔡帜 , 张加力 , 李伟刚 , 于钊 , 罗治强 , 杨军峰 , 王超 , 关立 , 郑晓雨 , 董时萌 , 王扬 , 武力 , 姚伟锋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自动化领域,公开了一种跨省区电力现货市场多主体出清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包括获取区域中各省内的各国调直调机组及各分中心直调机组的电力消纳方式;根据各国调直调机组及各分中心直调机组的电力消纳方式,将各省内的各国调直调机组及各分中心直调机组,纳入各省交易节点或设为独立交易节点;获取各省交易节点以及各独立交易节点的交易申报信息,并根据各省交易节点以及各独立交易节点的交易申报信息,进行跨省区电力现货市场多主体出清处理,得到跨省区电力现货市场多主体出清结果。通过将国调直调机组及分中心直调机组引入跨省区电力现货市场,补偿省内市场主体出力或负荷的波动,增大交易成交量,降低购电节点的用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88358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10270393.8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6 , G06F119/0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利益交互的多能微网群冷热电多能耦合优化方法,包括:(1)构建考虑利益交互的多能微网优化运行数学模型;(2)日前阶段,以自身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多能微网内设备出力以及对冷、热、电能的负荷需求;(3)多能微网将冷、热、电负荷的余/缺量以及设备出力、新能源发电预测数据和负荷需求响应范围上传至中间代理商;(4)实时阶段,中间代理商收集反馈信息,根据群内能源实时供需比,更新群内的实时能源交易价格;(5)针对实时能源交易价格,多能微网以自身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自优化,进行需求响应并反馈信息至中间代理商进行循环优化;(6)输出优化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计算结果准确,可扩展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22136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111496715.7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配电网光伏‑储能‑负荷协调运行方法,协调运行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运行特性,构建光伏设备模型、储能设备模型和用户侧主动负荷模型;步骤2:基于光伏设备模型、储能设备模型和用户侧主动负荷模型构建协调运行模型;步骤3:求解协调运行模型,获得低压配电网光伏‑储能‑负荷协调运行策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有效降低光伏出力削减,提高用户智能用电水平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46858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37984.1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能源行业的企业碳足迹核算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碳足迹核算相关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的碳足迹核算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碳足迹计算模块,基于处理后的碳足迹核算相关数据进行企业碳足迹计算,并将计算出的企业碳足迹汇总归纳为生产加工过程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报告生成模块,基于计算出的企业碳足迹生成图表和/或报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源行业企业碳足迹核算系统,通过自动采集和处理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数据,计算出企业的碳足迹,并提供详细的报告和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环境负荷和节能减排情况,从而采取更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640291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07769.X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P‑L‑A模型的碳流图构建方法,包括:S1、根据温室气体清单获取检测区域内的碳排放活动主体;S2、根据碳排放活动主体对检测区域进行分割;S3、根据各主体区域的碳排放趋势因子获取碳排放分配修正系数;根据碳排放分配修正系数分配各主体区域的目标碳排放量;S4、构建点源碳排放分配模型、线源碳排放分配模型以及区域源碳排放分配模型;S5、各主体区域对应的碳排放分配模型根据各子区域的参数信息分配对应碳排放量;S6、基于GIS构建土地利用碳排放地图;S7、计算各子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得到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图并进行渲染。方案可为减碳战略和低碳规划提供表征土地板块层面的碳流图,为城市规划实现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40227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07764.7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排放流的电力系统低碳经济优化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用户动态负荷碳势;步骤2,获取响应前负荷曲线,具体为:记录用户原始消耗量,用户原始消耗量与用户动态符合碳势结合得到用户节点需求响应前间接碳排放量;步骤3,根据不同时段碳势的差异性,用户节点自行调整用电计划,将碳势较高时段的用电负荷转移到碳势较低的时段;步骤4,设定基于Shapley值的节点碳配额分配及阶梯碳价区间;步骤5,评估与结算用户碳减排量及碳成本;步骤6,建立电力系统低碳经济优化模型,分析优化模型带来的低碳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86022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67113.0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跨省跨区可用输电容量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节点所在区域地理位置以及电网阻塞情况,将待计算可用输电容量的跨省跨区电力网络中节点分配到不同区域中,形成网络区域集以及分区域节点集;基于所述网络区域集以及分区域节点集,调用约束条件求解预先建立的可用输电容量优化模型,获得跨省跨区可用输电容量结果;输出所述跨省跨区可用输电容量结果。本发明促使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优化传输线可用输电容量,减少市场建设中资源浪费;对保障电力系统平衡与安全、促进全网更大范围的余缺互济、促进清洁能源的大范围消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77510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543984.9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量化分析的低碳指标数据处理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低碳指标评价模型;S2、确定评价低碳指标的基准值;S3、根据指标的类别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单向评价指标值;S4、采用德尔斐法,使用定性分析,通过咨询专家意见,利用专家的判断力,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值;S5、根据各个指标的权重和单向评价指标值,以行业在考核年度各项指标实际达到的数据为基础,使用低碳指标评价模型进行计算,综合得出低碳指标的评价分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考虑全面、评价准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11790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87963.5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架重构和V2G参与的配电网韧性提升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灾害场景下交通系统损坏情况;基于用户均衡原则和交通系统损坏情况确定灾后电动汽车出行选择;基于灾后电动汽车出行选择建立充电负荷分布模型;基于消费者心理学理论确定V2G用户参与灾后供电恢复的激励机制;基于激励机制、用户响应率、充电站电动汽车流量、电动汽车剩余电量的概率分布、充电负荷分布模型确定各充电站最大V2G反向输电功率;建立基于网架重构和V2G反向输电的配电网韧性提升模型;基于配电网韧性提升模型确定供电恢复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模型真实、提高配电网韧性的同时降低了恢复成本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