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222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51767.2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四川大学
IPC: G06Q30/028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套餐储能博弈鲁棒优化配置方法,涉及电力系统优化配置以及电力储能技术领域,该方法中,构建三种第一用户提供给第二用户选择的共享储能服务套餐。再以第一用户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上层共享储能模型,以各第二用户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对应于各第二用户的下层确定性模型。考虑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以第一用户为主导者、多个第二用户为追随者,建立多套餐储能博弈鲁棒优化配置模型。对多套餐储能博弈鲁棒优化配置模型求解,确定针对于第一用户和目标第二用户的优化配置策略。以提高目标第二用户储能服务需求量,减少目标第二用户总上网偏差量,提高新能源的消纳水平,提升目标第二用户的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57919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82295.5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Q30/018 , G06Q50/06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减排效果评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虚拟电厂聚合商碳减排效果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构建用于评估虚拟电厂聚合商碳减排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每一层级指标的指标权重,并获取目标虚拟电厂聚合商针对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最低层级的每个指标的具体值;根据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每一层级指标的指标权重以及目标虚拟电厂聚合商针对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最低层级的每个指标的具体值,得到碳减排评估效果。本发明通过量化分析虚拟电厂聚合商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碳排放减少量,来评估其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有助于量化虚拟电厂聚合商的减排成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能源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27325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86679.1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7 , G06Q10/0639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规划和电力市场机制技术领域,涉及联合电能量和容量市场的构网型储能辅助服务市场方法,包括:建立转移因子矩阵PTDF、建立构网型储能上层投资模型、建立下层联合出清模型、建立下层容量市场出清模型、基于对偶理论将双层模型转化为单层模型、处理非线性项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基于gurobi商业求解器进行求解、构网型储能投资规划进行经济性评估;本发明通过考虑构网型储能同时参与电能量、调频辅助服务以及容量市场,进一步挖掘构网型储能作为灵活性和电网支撑性资源的多种价值,有效解决了构网型储能投资成本回收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6960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111491949.2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光伏耦合的充电网络规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电动汽车续航能力模型;步骤2:建立电动汽车交通行为模型;步骤3:基于步骤1和步骤2,抽取电动汽车容量及其时空分布样本集;步骤4:通过聚类优化确定充电站选址;步骤5:利用排队算法确定充电设施容量与数量;步骤6:进行光伏‑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联合优化规划。该方法以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投资建设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了充电负荷供需平衡、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定容等交通网络约束,电动汽车充电站接入配电网电气系统、配套光伏发电系统等电力网络运行约束条件,用于给定区域内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其配套光伏发电系统的联合规划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11833667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726174.1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0 , G06Q10/04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考虑极端场景含移动储能装置的配电网源网荷储规划方法,根据极端场景后的供电恢复问题,建立目标优化问题;构建包括移动储能约束和常规约束的优化问题约束;分别构建两层求解模型,模型包含非线性约束和整数变量,通过采用IPOPT求解器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的规划方案。本发明能够在配电网规划阶段有针对性的提前为配电网配置各类资源,尤其是移动储能资源,可以最快的为停电区域的分布式电源提供辅助支撑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05234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1568096.7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用电特征进行绿电消纳的低碳优化方法、介质及系统,属于用电低碳优化技术领域,其中,采集端设置在配电站内,用于采集配电站内用电户的用电特征;服务端设置在区域电网控制中心,用于对多个采集端采集的全部用户的用电特征进行分析,并配置与用电特征相匹配的低碳建议;采集端和服务端均设置有能耗特征曲线数据库,采集端和服务端的能耗特征曲线数据库采用实时模式进行同步,能耗特征曲线数据库中设置有多种用户的能耗特征曲线,每条能耗特征曲线的时长为15分钟,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对用户的用电能耗进行低碳优化建议过程中,存在缺乏对用户细致的用电行为分析,导致提供的低碳优化建议不够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1391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911316450.0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控高抗在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方法,该方法针对大容量直流输电功率波动引起的换流站与交流系统的大容量、频繁的无功交换,在直流换流站整流/逆变侧配置可控高抗,并根据直流输电系统实际运行功率波动情况、换流站交流滤波器配置方案及换流站与交流系统的无功功率交换限制值,确定可控高抗的容量及控制策略,满足换流站与交流系统的无功功率限制需求,避免换流站交流滤波器的频繁投切。本发明利用可控高抗可频繁投切、灵活可控、响应迅速的特点,可针对性的解决直流输电导致的无功功率波动,避免常规无功控制装置因频繁投切导致的设备损坏,具有针对性高、实用性强、可操作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0711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35713.8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8/23213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K均值聚类和随机森林相结合的无功负荷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的电力负荷数据并构建数据集;数据集归一化处理,对数据集进行归一化;利用K‑means聚类,根据历史载荷数据将载荷划分为k种载荷;对聚类过后的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训练与验证,实现某一地区一定时间内的无功负荷预测。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聚类分析,得到典型的数据类型,避免了人为制订规则的主观性,减小了人工分类的错误概率;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对负荷无功功率预测,为电力系统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算法模型结果,完成实际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为电网调节的主动性和精细化做出了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1396482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60768.9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概率统计模型的配电网协同规划方法,包括步骤:步骤1,分别建立相同置信度下的分布式新能源出力预测的区间概率统计模型和电动汽车互动储能容量预测的区间概率统计模型;步骤2,以分布式新能源投资运营商和电动汽车充电站投资运营商各自收益最大为目标,在预测区间值中进行优化取值,分别获得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接入地点和容量;步骤3,在约束条件下,计算出该置信度下的配电网规划方案;步骤4,重复步骤2‑3,直到本次优化后的结果和上一次优化结果之间的误差在设定范围内,则输出本次优化后的配电网规划方案。该方法可以获得更优化的配电网规划方案,实现源荷充分互动大幅提升配电网规划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8241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911214523.5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配电网设备拓扑关系分析系统及方法,将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网格,各网格之间无交叉重叠;使用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分析网格内的电网设备位置;确定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或变电站的位置,判断其是否在指定的网格内,如果不是,则此不计入网格内相应设备数量;如果是计入对应网格的相应设备数量;既能提高终端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又能保证电力企业精准投资的管理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