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873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44302.5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 C12Q1/6858 , G16B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鳍棘鲷抗海豚链球菌病SNP分子标记,所述SNP分子标记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SEQ ID NO:1所示序列自5’端开始的第201位的碱基N为T或G,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扩增所述SNP分子标记的引物,以及上述SNP分子标记或上述引物在鉴定抗海豚链球菌能力的黄鳍棘鲷中的应用,以及在筛选具有抗海豚链球菌能力的黄鳍棘鲷中的应用和在黄鳍棘鲷抗海豚链球菌优良品种早期筛选中的应用,本发明可以对黄鳍棘鲷育种材料进行早期选择,有效提高了选育具有抗海豚链球菌黄鳍棘鲷品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1170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434077.4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卵形鲳鲹抗刺激隐核虫病相关性状的SNP分子标记,该SNP分子标记由卵形鲳鲹LAAO基因中克隆得到,位于LAAO基因外显子中,该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在该序列的6499位和6535位碱基处分别存在两个等位基因突变(C/T)和(G/A),还公开了用于扩增SNP分子标记的引物,以及上述SNP分子标记或引物在鉴别或选育抗刺激隐核虫病卵形鲳鲹品种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筛选的分子标记对卵形鲳鲹抗刺激隐核虫病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本发明的两个标记可应用于以抗病性状为目标的卵形鲳鲹育种材料早期筛选,能够有效提高育种的效率和缩短育种年限。
-
公开(公告)号:CN11315149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0313332.5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Q1/6858 , C12Q1/6809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卵形鲳鲹耐低氧性状相关的SNP分子标记,该SNP分子标记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SEQ ID NO.1所示序列自5’端开始第121位碱基是C或G,当SEQ ID NO.1上第121为核苷酸为G时,卵形鲳鲹在低氧胁迫下有更长的存活时间,还公开了用于检测所述的SNP分子标记的引物对和包括所述引物对的试剂盒,以及对低氧处理后的卵形鲳鲹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分型,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得到一个SNP分子标记,本发明可以对卵形鲳鲹育种材料进行早期选择,有效提高了选育具有耐低氧性状的卵形鲳鲹的效率和准确性。本发明为卵形鲳鲹耐低氧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SNP分子标记。
-
公开(公告)号:CN11366776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129290.6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卵形鲳鲹抗刺激隐核虫病相关性状的SNP分子标记,该SNP分子标记由卵形鲳鲹LAAO基因中克隆得到,位于LAAO基因外显子中,该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在该序列的6200位和6237位碱基处分别存在两个等位基因突变(C/T)和(G/A),还公开了用于扩增SNP分子标记的引物,以及上述SNP分子标记或引物在鉴别或选育抗刺激隐核虫病卵形鲳鲹品种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筛选的分子标记对卵形鲳鲹抗刺激隐核虫病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本发明的两个标记可应用于以抗病性状为目标的卵形鲳鲹育种材料早期筛选,能够有效提高育种的效率和缩短育种年限。
-
公开(公告)号:CN113278623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477820.X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IPC: C12N15/12 , C12N15/11 , C12Q1/6888 , C12Q1/687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卵形鲳鲹性别决定基因Hsd17b1,所述基因Hsd17b1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还公开了一种与卵形鲳鲹性别相关的SNP位点,所述SNP位点位于上述卵形鲳鲹性别决定基因的第393位,其碱基为G或A。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卵形鲳鲹性别决定基因Hsd17b1或上述的SNP位点在卵形鲳鲹性别鉴定方面的应用。以及一种卵形鲳鲹性别鉴定的方法,本发明提高了适用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准确性,实现了在普通实验室实现任意群体来源的卵形鲳鲹性别的低成本批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186299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47976.3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卵形鲳鲹刺激隐核虫病关联的SNP分子标记,所述SNP分子标记位于RAC3基因组如SEQ ID NO:1所示的碱基序列自5’端起的第4116位,其碱基分别为G或T,还公开了用于扩增SNP分子标记的引物,以及上述SNP分子标记或引物在鉴别或选育不易感刺激隐核虫病卵形鲳鲹品种方面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检测卵形鲳鲹SNP4116位点基因型,就能够有效地明确该个体是否易感染刺激隐核虫病,在早期候选亲本中淘汰掉TG基因型个体有利于提高后代抗刺激隐核虫病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育种的效率和缩短育种年限。
-
公开(公告)号:CN111440877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122532.8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尖翅燕鱼SSR多重PCR引物,所述SSR多重PCR引物包括30对特异性引物,所述30对特异性引物的碱基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60所示。该引物多态性高,PCR产物稳定可靠。还公开了包括该引物的试剂盒、尖翅燕鱼SSR多重PCR的方法以及上述引物、试剂盒在评估尖翅燕鱼遗传多样性以及尖翅燕鱼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378731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099453.X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79 ,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卵形鲳鲹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引物,该引物为引物P2,引物P2包括正向引物P2‑F和反向引物P2‑R,碱基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所示和SEQ ID NO:2所示。还公开了用于卵形鲳鲹性别鉴定的试剂盒,及上述引物或试剂盒在鉴定卵形鲳鲹性别方面的应用。该引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对卵形鲳鲹活体没有伤害,可一次性快速批量准确鉴定卵形鲳鲹的性别,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54870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184612.5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受精卵筛选:将尖翅燕鱼受精卵过滤后放入装有海水的孵化桶中,搅动水体后静置,收集水体表层上浮的受精卵,并转移至其他孵化桶;(2)受精卵孵化:建立孵化桶内黑暗无光照环境,采用微流水换水方式进行受精卵孵化,孵化后的仔鱼移至苗种培育桶;(3)鱼苗培育:对苗种培育桶中仔鱼进行养殖管理,包括日常维护、水质控制和饵料投喂,培育至鱼苗体长为2.5-4.1cm,即可移至海区网箱进行养殖。本发明方法尖翅燕鱼苗种培育过程均在室内进行,通过对受精卵进行筛选和优化孵化条件,培育过程加强日常维护,水质控制,饵料投喂的管控,有效增加苗种产量,提高苗种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235965A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810088728.2
申请日:2018-01-30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1/10 , A01K61/17 , A23K50/80 , A23K10/22 , A23K20/17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2 , Y02A40/816 , A01K61/10 , A01K61/17 , A23K10/22 , A23K20/174 , A23K50/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卵形鲳鲹亲鱼室内可控催熟产卵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挑选出适龄亲鱼转移至亲鱼培育池进行养殖;S2、维持培育池水体水质稳定,对亲鱼进行养殖管理,刺激催熟,直至发育成熟可以催产;S3、采用人工催产方法对发育成熟的亲鱼进行催产,催产后转入待产池待产,产卵后收集受精卵进行孵化培育。本发明卵形鲳鲹亲鱼催熟催产过程均在室内进行,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稳定可控,同时可对养殖水体的温度进行调控;采用多种饵料混合搭配投喂,保证了亲鱼发育所需的营养;通过温度调控、营养强化以及光照刺激控制等方法,解决了亲鱼性腺发育存在周期性的问题,实现卵形鲳鲹催熟产卵可控,延长产卵周期,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