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42685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065781.1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纳秒脉冲安全电极,包括两个电极上臂,两个电极上臂的上端安装在电极柄上,每个电极上臂的下端安装有一电极下臂,两个电极下臂之间安装有针距测定尺,每个电极下臂内安装有电极针和用于测定电极插入组织深度的深度测定尺,电极针与电极下臂表面的电源线安全接入口电连接,电极下臂的下端具有可伸缩的绝缘套,电极针可穿出绝缘套,当绝缘套未被压缩时,电极针被绝缘套包裹。本发明可以提高纳秒脉冲电极接头的使用寿命及电极的安全性,同时由于新型电极在不同动物实验中具有高度通用型,无须其它备用电极,大幅降低了实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588945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611030369.2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7D491/22 , C07D305/14 , A61K31/4745 , A61K31/337 , A61K47/5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阿司匹林抗癌药物,结构如式(1)所示:式(1)中:A来源于能与阿司匹林的羧基进行酰基化反应的抗癌药物。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阿司匹林抗癌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阿司匹林或者阿司匹林前体化合物和抗癌药物在有机溶剂中进行酰基化反应,制备得到所述的阿司匹林抗癌药物偶联物。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阿司匹林‑抗癌药物的偶联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效果。本发明将阿司匹林与喜树碱类药物或者紫杉醇类药物偶联,结合了阿司匹林和抗癌药物两者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单纯的抗肿瘤药物相比,本发明得到的阿司匹林药物偶联物取得了良好的增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504739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464203.4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12Q1/68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肠道微生态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肝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由SEQ ID NO:1-34所示的34种基因组成,所述基因在肠道中富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试剂,包括用于检测SEQ ID NO:1-34所示的34种基因的引物。本发明通过无创的方法收集入组患者的粪便,进行肠道菌群的16S rRNA Miseq测序。在标志物发现期,通过随机森林法,在早期肝硬化肝癌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鉴定早期肝癌特异性的微生物基因标志物,建立肝癌患病率(probability of disease,POD)指数,实现自身标志物发现期的验证。在标志物验证期,计算验证期患者的POD指数,实现POD指数对于验证期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的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05396141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510915139.3
申请日:2015-12-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61K47/64 , A61K31/4745 , A61K31/33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RGD‑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偶联物是由抗肿瘤药物通过化学键与iRGD连接而成,结构式如式(I);其中,X1为喜树碱类和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前体;L为连接桥。本发明的iRGD‑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可直接静脉注射或加工成其它剂型;本发明的iRGD‑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并能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为肿瘤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7913410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10873706.8
申请日:2016-10-0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61K47/60 , A61K31/5365 , C08G63/91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亲性共聚物-美登素类共价偶联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两亲性共聚物-美登素类共价偶联药物结构为:R-X-may;其中,X为连接段;R来自两亲性高分子;may是美登素基。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即可获得所述药物前体,并获得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纳米胶束,显著降低美登素药物在血液中释放,从而可望极大降低对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损伤。偶联药物制备成本低,稳定性高,安全性好,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符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与临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868087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10840158.3
申请日:2017-09-18
IPC: C07D48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吡咯并吲哚类衍生物的方法,在有机溶剂中,用四羧酸二铑作催化剂,以N-磺酰基-1,2,3-三唑类化合物与3-亚甲基吲哚-2-酮衍生物为底物,合成吡咯并吲哚类衍生物。本发明方法原料制备方法简单,容易保存,用少量商品铑催化剂,可大大降低成本。本发明方法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吡咯并吲哚类衍生物,合成的产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88945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30369.2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7D491/22 , C07D305/14 , A61K31/4745 , A61K31/337 , A61K47/54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91/22 , C07D30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阿司匹林抗癌药物,结构如式(1)所示:式(1)中:A来源于能与阿司匹林的羧基进行酰基化反应的抗癌药物。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阿司匹林抗癌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阿司匹林或者阿司匹林前体化合物和抗癌药物在有机溶剂中进行酰基化反应,制备得到所述的阿司匹林抗癌药物偶联物。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阿司匹林‑抗癌药物的偶联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效果。本发明将阿司匹林与喜树碱类药物或者紫杉醇类药物偶联,结合了阿司匹林和抗癌药物两者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单纯的抗肿瘤药物相比,本发明得到的阿司匹林药物偶联物取得了良好的增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207857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452326.8
申请日:2014-09-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缺血下肢控制性灌流系统及其方法。多路灌洗进液管经压管阀分别与微泵进口相连,微泵出口与灌流液温控槽入口相连,灌流液温控槽内设有固液气分离器,固液气三相分离器经灌洗液流出管道与输出管路模块相连,经过三通管分别与输出管路模块的灌流输入管、压力检测模块、输出调节模块和生化检测模块相连,主控单元分别与微泵、收集容器、压力检测模块、生化检测模块、远程通讯模块、现场界面操作模块相连。本发明可收集灌流液进行活性检测,或直接测定灌流液的生物活性变化或生化反应,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模型用于药理学研究,本发明可显著缓解缺血下肢再灌注损伤,该系统应用具有稳定性及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7970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941335.8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01N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N1/0247
Abstract: 肝脏常温灌注修复系统,包括肝脏容器,肝脏容器包括本体及上盖,两者可以密封盖紧,在肝脏容器本体上固定有硅胶软网,肝脏容器本体下端开设有回血通道,回血通道经储血罐与离心泵连接,储血罐前端设有过滤膜,离心泵的出口端与氧合器连接,氧合器接控氧装置,氧合器的血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分成两路,一路经滚轴泵灌注肝动脉,另一路直接灌注门静脉。本发明中肝动脉经滚轴泵作用为搏动血流,很好地模拟了生理下肝脏肝动脉的灌注特点,更有利于灌注期间对胆管细胞的保护。本发明在常温下维持肝细胞的有氧代谢,可对肝脏进行短时间的修复治疗,拓展供肝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03804473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031237.6
申请日:2014-01-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及包含该多肽的核酸药物纳米粒。所述多肽包含带正电荷的第一片段和具有靶向功能的第二片段。利用该段多肽作为核酸药物传递载体,其第一片段通过静电作用与聚负电荷的核酸结合,形成复合物,第二片段则与肝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核酸通过被动靶向及主动靶向而浓集于肝癌组织,大大提高了核酸药物的靶向性,减少核酸药物的使用剂量;利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多肽-核酸纳米粒稳定性好,用药安全性高,尺寸为20-300纳米,制备过程简单可控,容易规模化放大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