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470C
公开(公告)日:2001-11-28
申请号:CN99103011.7
申请日:1999-03-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球形氢氧化镍表面包覆氢氧氧化钴的工艺。该工艺过程为:在含有球形氢氧化镍的悬浊水溶液中同时加入两价钴盐水溶液,碱水溶液和过氧化氢水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氧氧化钴直接结晶在球形氢氧化镍颗粒的表面,形成包覆层。本发明所建立的在球形氢氧化镍表面直接包覆的工艺具有以下优点:工艺流程短,包覆层稳定,产品堆积密度高,制成的电极比容量高,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221225A
公开(公告)日:1999-06-30
申请号:CN98120366.3
申请日:1998-10-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505 ,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雾干燥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超细粉的方法,该制备方法为首先以化学计量比称取所需产品原料,然后在原料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再加入增稠剂,将酿成的溶液喷雾干燥,所得混合粉体,在一定温度下烧结,即得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超细粉,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制备方法可直接用于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
公开(公告)号:CN101533900B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0910080303.8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04 , C08F8/40 , C08F2810/30 , C08K3/04 , C08K3/32 , H01M4/60 , H01M4/625 , H01M10/0525 , C08F120/44 , C08F11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电化学可逆储锂的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电化学可逆储锂的磷复合材料,所述磷复合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为导电基体的碳材料或导电聚合物,另一部分为红磷,磷复合材料中,按重量百分含量,红磷含量为15~90%,碳材料或导电聚合物含量为10~85%。制备方法为将碳材料或有机聚合物与红磷混合、干燥、在惰性气氛下热处理得到以有机聚合物脱氢反应形成的导电聚合物或者以碳材料为导电基体的电化学可逆储锂的磷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磷复合材料可作为二次化学电源的电极材料,以磷复合材料为活性物质的电池可在-20~80℃温度范围内可逆充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01508748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910080304.2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8F8/40 , C08F110/02 , C08F114/04 , C08F114/18 , C08F112/08 , C08F120/44 , C08F120/18 , H01M4/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电化学可逆储锂的有机磷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磷化聚合物主体结构是导电高分子聚合物,该有机磷化聚合物中磷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85%,一种结构是其主链是电子导电的聚合物链,在其侧链上化学接枝上电化学活性的多磷基团Pm和影响有机磷化聚合物物理化学性质的功能团;第二种结构是在聚合物裂解脱氢过程中P参与了聚合物的环化或脱氢过程而形成含磷官能团。上述有机磷化聚合物是在惰性环境中使用有机聚合物与红磷在250~600℃发生脱氢磷化反应制备得到的,有机磷化聚合物可进行电化学可逆储锂,可作为二次化学电源的电极材料,以该材料为活性物质的电池可在室温下可逆充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01420047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810227996.4
申请日:2008-12-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技术领域一种锂硫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负极由石墨浆料涂覆在铜箔基体上形成的基片及沉积于石墨基片表面上的锂沉积层组成。所述制备方法:石墨粉末、粘结剂、增粘剂和导电剂加入溶剂,混合均匀成为浆料,刮涂在铜箔基体上形成基片,然后在石墨基片表面真空蒸发镀锂。利用本发明的表面真空蒸镀锂的石墨为负极的锂硫二次电池,避免使用高活性的金属锂箔负极,有利于提高锂硫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解决了目前以金属锂箔为主的锂硫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存在循环性、安全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837966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59268.1
申请日:2010-04-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1B25/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将磷酸或可溶性磷酸盐溶液两者之一、水溶性二价铁盐和氧化剂或水溶性三价铁盐溶液两者之、与水溶性分散剂形成的混合溶液及碱性水溶液用计量泵以一定的进料速度输入到旋转填充床层中,调节旋转填充床的转速,以碱溶液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结晶生成的纳米磷酸铁颗粒随混合液由旋转填充床的出料口排出,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纳米级磷酸铁(FePO4·2H2O)粉末。本发明方法简便、易操作、效率高,制得的磷酸铁达到纳米级,粒径大小均匀、分布范围窄,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该纳米磷酸铁是制备高功率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优良的前驱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335348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116822.0
申请日:2008-07-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5V级正极材料球形LiNi0.5Mn15O4的制备工艺,属于能源材料及新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工艺为:将按摩尔比为3∶1的比例配制好的锰盐和镍盐混合水溶液,与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水溶液及氨或乙二胺水溶液进行反应,生成球形MnCO3-NiCO3,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后在空气中于400~600℃下热处理,得到球形Mn2O3-Ni2O3粉体,再与锂盐化合物混合,经过700~900℃高温热处理制备出球形LiNi05Mn15O4产品。本发明制备出的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纯度高,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产品颗粒呈球形,振实密度高,可达到2.2~2.5g·cm-3;球形颗粒还为进一步进行表面包覆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高比能高功率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693532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093735.2
申请日:2009-10-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1B25/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雾干燥-碳热还原法制备磷酸亚铁锂材料的方法,其步骤包括:(1)将水合磷酸铁在200~600℃下焙烧脱水2~12小时,得到无水磷酸铁粉体;(2)按化学计量比称取无水磷酸铁、锂源化合物和碳源化合物,加入纯水,高速球磨混合均匀,得到固含量为20~50%的浆料,浆料中悬浮固体颗粒的平均粒径D50为0.1~1微米;(3)喷雾干燥所制得的浆料得到混合粉体前驱体,在惰性气体保护下700~900℃热处理碳热还原前驱体得到磷酸亚铁锂粉体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磷酸亚铁锂材料成分均匀,批量稳定性好。在室温下2C倍率放电比容量大于130mAh/g,在功率型锂离子电池领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693531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093734.8
申请日:2009-10-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将磷酸或可溶性磷酸盐溶液两者之一、水溶性二价铁盐和氧化剂或水溶性三价铁盐溶液两者之一、与水溶性分散剂形成的混合溶液及碱性水溶液用计量泵以一定的进料速度输入到旋转填充床层中,调节旋转填充床的转速,以碱溶液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结晶生成的纳米磷酸铁颗粒随混合液由旋转填充床的出料口排出,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纳米级磷酸铁(FePO4·2H2O)粉末。本发明方法简便、易操作、效率高,制得的磷酸铁达到纳米级,粒径大小均匀、分布范围窄,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该纳米磷酸铁是制备高功率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优良的前驱体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