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沉积-激光重熔复合成形工艺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2653850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210050857.5

    申请日:2012-02-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26/02 C23C4/123 C23C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射沉积-激光重熔复合成形工艺及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具有工艺腔室的腔室本体;驱动支撑装置,所述驱动支撑装置设在所述工艺腔室内,用于支撑和驱动沉积基体运动;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与所述腔室本体相连,用于向所述沉积基体上的沉积区域内喷射金属液;和激光扫描装置,所述激光扫描装置与所述腔室本体相连,用于对所述沉积层进行激光扫描,以将所述沉积层进行激光重熔和束流冲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射沉积-激光重熔复合成形设备工艺,将激光的扫描重熔技术与喷射沉积成形技术结合,通过控制沉积区域的温度和重熔沉积层的方法,减少或消除沉积层组织中的孔隙和疏松,致密化喷射沉积的材料组织,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细胞打印方法及细胞打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333853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10294332.0

    申请日:2013-07-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33/04 C12N5/0062 C12N253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胞打印方法及细胞打印系统。细胞打印方法包括:S1:将微喷管插入所需细胞悬浮液中。S2:利用微位移往复运动机构在微喷管上执行预定的细胞吸取驱动,以吸入一定数量的细胞并组合成细胞打印序列。S3:利用微位移往复运动机构在微喷管上执行预定的细胞聚齐驱动,将细胞在微喷管内排列成密排单细胞列。S4:将微喷管移动至所需的打印位置,利用微位移往复运动机构在微喷管上执行预定的细胞喷射驱动,以将细胞按序列喷射在打印位置处。本发明的细胞打印方法,可利用同一个微喷管实现多种细胞的吸取和打印操作,避免了因采用多组微喷管而使设备复杂程度增加,避免了因更换微喷管而造成的操作过程复杂化。

    用于三维打印系统的粉末混合装置和三维打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37932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07083.7

    申请日:2014-01-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维打印系统的粉末混合装置和具有所述粉末混合装置的三维打印系统。所述粉末混合装置包括:多个粉末供给装置,每个粉末供给装置包括:粉末储存箱,粉末储存箱内具有容纳腔,粉末储存箱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出料口;振动板,振动板设在出料口的下方且与出料口相对以便接收从出料口流出的粉末;和振动源,振动源与振动板相连;粉末接收箱,粉末接收箱内具有上端敞开的接料腔,粉末接收箱在接料位置与卸料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多个粉末供给装置的振动板的下方,在接料位置接料腔与多个粉末供给装置的振动板相对;以及驱动件,驱动件与粉末接收箱相连。所述粉末混合装置具有粉末供给有效、稳定、粉末混合均匀等优点。

    注射式血管化脂肪组织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93853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0910090507.X

    申请日:2009-08-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构建血管的方法,注射式血管化脂肪组织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采用自体细胞,模拟天然血管组织,用天然生物材料包裹组织细胞形成微球,利用微球间的孔隙作为血管形成通道,复合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结构,得到具有血管结构的人工组织;模拟天然血管组织,将脂肪干细胞包裹于天然材料中制成微球并结合血管化因子缓释系统,可构建出注射式的血管化脂肪组织。根据本发明,可在体外或体内构建出注射式血管化脂肪组织,其可用于小体积和大体积的软组织修复,能在体内长期稳定存在,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也可用作体外生化或药物研究的模型。本发明所述的血管和人工组织的构建方法还可用于其他人工组织,如肝组织、软骨组织等。

    一种黑色金属管坯制造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579813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910086826.3

    申请日:2009-06-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黑色金属管坯制造工艺及设备,属于黑色金属加工及制造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特征是将各制坯模具设计成可嵌入式结构,并将各模具同心装配后锁紧在主工作平面上,使得在制坯过程中模具运动方向、管坯成型方向、模具几何中心三者一致,镦粗、穿孔和切压余工位的切换由多工位平台来完成。该方法是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制坯模具运动方式的创新,用多工位平台的非主工作方向运动替代模具的非主工作方向运动,使得各制坯模具只在主工作方向上移动。采用这种工艺方法和设备,可以有效解决目前黑色金属管坯制造过程中的“偏心”、材料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可为挤压、轧管、机加工等制管工艺提供高质量管坯。

    一种基于分区的血管化脂肪组织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92655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910079726.8

    申请日:2009-03-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分区的血管化脂肪组织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血管化脂肪组织是模仿天然脂肪组织的结构,将脂肪细胞包裹在微囊中,与血管组织实现分区,其构建方法包括:1)脂肪区的构建;2)血管成分的制备;3)血管化脂肪组织的构建:i)将生长因子缓释微球、脂肪细胞囊与基质材料混合,作为主体材料,将平滑肌细胞作为通道材料,构建有贯通通道的三维结构体;ii)将三维结构体进行脉动体外培养,并以内皮细胞的悬液灌流,使内皮细胞附着在通道的内壁,形成外壁为平滑肌细胞、内壁为内皮细胞的血管组织。根据本发明的构建方法,可得到具有脂肪和血管分区分布、分级血管结构、可在体内长期稳定存在的脂肪组织。

    一种基于溶芯技术的组织工程复杂管网状支架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90762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510011228.1

    申请日:2005-01-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溶芯技术的组织工程复杂管网状支架成形方法,属于组织工程支架制造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设计支架和支架内芯的三维CAD模型;用水溶性、无生物毒性的材料,采用快速成形技术的分层制造方法,制造出支架的内芯;将生物相容性材料配置成溶液,加入适当比例的制孔剂,并将其涂覆在支架内芯上;待其风干后,浸入蒸馏水中,溶除支架内芯以及致孔剂,取出后挥发掉支架中的水分。可依次涂覆不同的成形材料或含不同比例致孔剂的成形材料,可得到具有复杂空间管网结构、材料梯度以及孔隙梯度的内部贯通的管网支架。

    一种血液相容性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99649A

    公开(公告)日:2006-07-12

    申请号:CN200510126364.5

    申请日:2005-12-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27/54 A61L27/46 A61L27/56 A61L2300/42

    Abstract: 一种血液相容性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外用或体内植入的血液相容性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具有较高机械性能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和抗凝血材料通过两种不同的溶剂溶解并共混,可将抗凝血材料均匀地固定在高分子材料中,并用常规的方法制备出外用或体内植入的组织器官修复材料,克服了传统技术中只在产品表面进行吸附、涂覆或接枝进行抗凝血改性所带来的效果不明显或时间很短暂的弊端,使得该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性能,而且延长了抗凝血的寿命,能同时满足外用或体内植入的组织器官修复材料所需求的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生物相容性、较高的机械强度和韧性等等多方面性能要求。

    一种引导硬组织再生修复的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41657C

    公开(公告)日:2006-02-15

    申请号:CN200310117383.2

    申请日:2003-12-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引导硬组织再生修复的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胶原、壳聚糖或羟基壳聚糖、磷酸钙或羟基磷灰石等为主要原料,分别制备成酸溶液和悬浮液,混合后制备成硬组织填充物如块状、管状、棒状、膜状或凝胶状材料。该材料不仅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所制备的生物材料与创伤组织的相容性好。经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表明:该材料可在体内(包括牙科、骨科手术等)普遍使用,是一种促进并诱导硬组织修复的、抗菌的、在体内降解速度可调的多功能材料,在外科手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基于旋转轴/管式弹性流体材料微输送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640643A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200510011113.2

    申请日:2005-01-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基于旋转轴/管式弹性流体材料微输送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利用弹性液体的维森保效应提供动力,通过轴旋转产生包轴效应或者管旋转产生爬杆效应使弹性液体沿轴流动,通过轴尖端定点输运,并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完成具有复杂结构的三维实体的堆积成形。基于旋转轴/管式的材料微输送方法可以形成直径在100μm以内,甚至到几个纳米的细丝,适合的材料粘度在0.1pa·s以上,相对于管式微输送,该方法可以避免弹性液体在微管中流动时产生的出口膨胀现象,并从根本上消除微孔堵塞的可能性,具有良好的开关响应性;相对于蘸笔式的微输送方法,本发明可以连续供料,因而可以成形复杂三维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