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4064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61828.X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范哲柳 , 莫建樷 , 唐文博 , 宋鹏 , 安智 , 游俊雄 , 李瑞敏 , 林兆庆 , 朱振 , 罗镇雄 , 曹端辉 , 陈鹏宇 , 袁文昭 , 纪名俊 , 高海宁 , 刘文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7/007 , F24F1/0007 , F24F1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该换气装置包括:换气壳体,换气壳体具有送风腔和排风腔;第一风叶,安装在送风腔内,以通过驱动第一风叶转动,使换气装置处于进风模式;第二风叶,安装在排风腔内,以通过驱动第二风叶转动,使换气装置处于排风模式;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选择地与第一风叶和/或第二风叶驱动连接,以使换气装置处于进风模式和/或排风模式。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气装置只能进行进风或排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44375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51941.4
申请日:2018-07-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5/163 , A61B5/11 , A61B5/11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视觉疲劳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时跟踪检测眼球疲劳度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获取模块、判断模块、输出模块,通过比较获取模块获得的面部特征信息,判断眼睛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当判定眼睛处于疲劳状态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消息通知使用者或者系统设定的第三人,由第三人强制用户休息,防止使用者过度沉迷,避免长期不健康的使用习惯导致眼疾。
-
公开(公告)号:CN10844945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339188.0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M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的占屏比低的问题。包括主板和至少一个前置的光筒,每个光筒中包括CMOS芯片,还包括:LCM;其中,LCM包括导电玻璃;CMOS芯片固定在LCM的非显示区域在导电玻璃的投影位置上,LCM中设置有与投影位置对应的通光通道,光筒设置在通光通道中;针对每个CMOS芯片,导电玻璃中设置有传输该CMOS芯片转化后的电信号的第一传输线路;每个CMOS芯片均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一传输线路与主板上连接。CMOS芯片固定在LCM的非显示区域在导电玻璃的投影位置,无需靠线路基板进行支撑固定,增大LCM,则增大显示区域,大大提高了显示区域的占屏比。
-
公开(公告)号:CN106594867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15028.8
申请日:2016-11-1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14 , F24F1/0033 , F24F13/00 , F24F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具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风道结构,设置于壳体内,风道结构与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均连通;风机部,风机部为三个以上,三个以上风机部设置于风道结构内,风道结构内形成有蜗壳,三个以上风机部中的一个风机部与蜗壳相对应,蜗壳上开设有多个开口,蜗壳具有蜗舌,蜗舌可转动地设置于蜗壳上,蜗舌具有将多个开口中的一个开口打开且将其余开口关闭的工作位置,以使从打开的开口处吹出的风从上出风口或下出风口处吹出。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增加了空调器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处的出风量,有效地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24462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57085.2
申请日:2016-11-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3/1426 , F24F13/15 , F24F2013/1433 , F24F2013/14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风结构及具体其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导风结构设置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出风口内侧,以对流经出风口的气流进行导向,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导风板和与所述导风板相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导风板横向放置,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导风板在横向上转动。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实现导风板在横向上的整体转动,可使得送风更加均匀,能够扩大送风角度,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9709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1811163300.6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志伟 , 张兴钰 , 彭光前 , 廖俊杰 , 陈英强 , 向新贤 , 刘鹏 , 车雯 , 吴俊鸿 , 王现林 , 安智 , 游俊雄 , 莫建樷 , 李瑞敏 , 林兆庆 , 范哲柳 , 罗镇雄 , 曹端辉
IPC: F24F1/0011 , F24F13/06 , F24F13/08 , F24F1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室内机壳体具有换热室,换热室内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将换热室分为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其中,室内机壳体具有与第一换热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和与第二换热腔连通的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供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气体流出,以使经换热器换热并流入第一换热腔内的气体经第一出风口流出,或使经换热器换热并流入第二换热腔内的气体经第二出风口流出。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140645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1811161828.X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范哲柳 , 莫建樷 , 唐文博 , 宋鹏 , 安智 , 游俊雄 , 李瑞敏 , 林兆庆 , 朱振 , 罗镇雄 , 曹端辉 , 陈鹏宇 , 袁文昭 , 纪名俊 , 高海宁 , 刘文榜
IPC: F24F7/007 , F24F1/0007 , F24F1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该换气装置包括:换气壳体,换气壳体具有送风腔和排风腔;第一风叶,安装在送风腔内,以通过驱动第一风叶转动,使换气装置处于进风模式;第二风叶,安装在排风腔内,以通过驱动第二风叶转动,使换气装置处于排风模式;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选择地与第一风叶和/或第二风叶驱动连接,以使换气装置处于进风模式和/或排风模式。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气装置只能进行进风或排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2335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1811459958.1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风管组件及具有其的新风机,通风管组件用于穿设在墙壁上并与新风机主体连接,通风管组件包括:管体,管体用于穿过墙壁后与位于室外的新风机主体连通;第一过滤装置,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管体上并位于新风机主体的壳体内,以使新风机主体的壳体内的新风经第一过滤装置的过滤后流入管体内;其中,第一过滤装置为管状结构并与管体的端部对接,以随管体穿过墙壁或从墙壁外抽回。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对新风机的过滤网进行拆洗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495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49383.1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用户到空调环境后仍需较长时间才能调整到舒适状态的技术问题。该空调控制方法,包括:S1、选择空调运行模式;S2、当选择为智能运行模式时,获取气候参数组;S3、基于获取的气候参数组,得到室外环境参数组G0,其中G0包括环境温度TO、环境风速V0和环境湿度W0;S4、基于得到的室外环境参数组G0,计算空调智能运行参数组G内;S5、控制空调按照计算的智能运行参数组G内运行;其中G内包括运行温度T内和运行湿度W内。本发明根据收集的参数进行室内运行参数的计算,控制空调运行在于外界环境相符的运行状态,以利于用户从外部进入到室内时的快速适应。
-
公开(公告)号:CN108592374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1810509087.3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支撑结构用于将空调器的底壳和面板体连接,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的一侧用于与底壳连接,第一板体的另一侧用于与面板体连接或抵接;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连接,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具有夹角,第二板体的一侧用于与底壳连接或抵接,第二板体的另一侧用于与面板体连接。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底壳不具备通用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