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94415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32434.X

    申请日:2014-01-23

    Inventor: 钟叔明 李方能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电磁继电器具有接触组件、电磁组件、衔铁组件以及推动卡,以衔铁内永久磁钢的磁吸作用,接触组件保持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其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的转换依靠脉冲电信号触发,使电磁组件驱动衔铁组件带动推动卡位移,通过推动卡位移使接触组件转换状态;接触组件中所述动簧片第一端部固定连接于一引出片,一动触点固定于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与一推动卡连接;所述动簧片包括多个叠合的簧片,其中一所述簧片的第二端部上形成至少一个加强筋。各簧片头部加凹凸筋,可选择性使簧片头部变硬,提高了簧片的机械强度。

    一种具有柔性静接触部分的磁保持继电器

    公开(公告)号:CN103730295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410013350.1

    申请日:2014-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柔性静接触部分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以及对应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磁路部分、动接触部分及静接触部分,所述静接触部分包括静簧座、静触头和静触片,所述静触头安装于所述静触片上,所述静簧座上设有安装通孔和固定部,所述静触片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静簧座,其另一端悬空贴合于所述安装通孔上,且所述静触片的外边缘与所述安装通孔的内侧边之间留有一“n”型间隙。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静触片呈半悬空贴合,静触片可以有效的缓和冲击力,大幅度地减少了两触头瞬间接触时的抖动次数,缩短了触头可靠接触的时间,减小了触头由于抖动而造成的瞬间拉弧,使继电器使用性能大幅度提升。

    一种大功率继电器的电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500689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59437.7

    申请日:2013-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功率继电器的电磁结构,包括:外壳,为顶端开口的圆筒状,包括外壳下底和外壳侧壁;永磁体,圆柱形,固定于所述外壳下底的中心位置,所述永磁体为纵向充磁;下轭铁,圆形,设置于所述永磁体上方且与所述永磁体不相接触;所述下轭铁与所述外壳侧壁固定连接;上轭铁,圆形,设置于所述下轭铁上方且与所述下轭铁不相接触;所述上轭铁与所述外壳侧壁固定连接;线圈骨架,环形,设置于所述上轭铁和所述下轭铁之间,用以供线圈缠绕;衔铁,圆柱形,从所述下轭铁中心穿过并沿着垂直方向上下运动;其中,所述上轭铁、所述衔铁、所述下轭铁和所述外壳侧壁均为导磁材料。

    直动式含永磁T型衔铁结构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1105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194314.5

    申请日:2013-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动式含永磁T型衔铁结构,包括:外壳,包括外壳侧壁和外壳下底;上轭铁,设置所述外壳的上底面处;线圈骨架,环型,与所述外壳底面固定连接;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下轭铁,与所述外壳侧壁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上轭铁与所述线圈骨架之间;永磁体,与所述下轭铁紧密连接;衔铁,包括固定连接的衔铁上底和衔铁柱体,所述衔铁上底与所述永磁体在水平方向上有重叠部分,所述衔铁柱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线圈骨架的内径;所述衔铁在所述上轭铁和所述下轭铁所述的平面之间上下移动;以及连杆、弹簧,其中,所述外壳、上轭铁、下轭铁和衔铁均为导磁材料。

    双向保持式电磁铁的节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106996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310022922.8

    申请日:2013-01-22

    Inventor: 彭家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向保持式电磁铁的节能结构,包括可移动式铁芯,在铁芯的旁边设置固定的永磁铁,永磁铁具有S、N级;在永磁铁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组线圈和第二组线圈,第一组线圈和第二组线圈在通电时,产生的磁性与永磁铁对应端的磁性相同,使铁芯左、右移动;在铁芯左、右移动到端部时,分别被永磁铁对应端的磁场吸引,被永磁铁吸附而固定。本发明的双向保持式电磁铁的节能结构,电磁铁在保持阶段不需要通电,无需保持电流,在左右行程的终点能够保持位置不变;在保持阶段的待机功率为零,大幅度降低了电磁铁的能耗;增加了车辆在每次充电后的行驶距离;简化了电磁铁的结构,能防止电磁铁发生卡滞现象,提高其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达50万次。

    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50340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309391.1

    申请日:2011-10-13

    Inventor: 赵雪亮

    Abstract: 本发明的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线圈和芯体,所述芯体上缠绕有线圈,所述芯体为永久磁钢。本发明的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吸合线圈不带电,不会造成触点和吸合线圈都会被烧坏,又同时起到了低碳环保的作用。

    电动三轮车电源开关用双稳态磁保持接触器

    公开(公告)号:CN101840817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010106480.1

    申请日:2010-02-05

    Inventor: 魏春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开关,具体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电源开关用双稳态磁保持接触器。其结构包括盖子总成,所述盖子总成下方连接外壳,所述外壳内上方固定有静铁芯,所述静铁芯下方连接有动铁芯组件,所述静铁芯上方连接有动触点总成,所述静铁芯外部设置有铜套,所述铜套外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线圈总成,所述静铁芯和动触点总成之间设置有上弹簧,所述静铁芯和动铁芯组件之间设置有下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动三轮车电源开关用双稳态磁保持接触器,以消除电能损耗和提高产品性能为目的,消除传统电磁开关在开关接通时,因线圈一直处于通电状态而损耗电能,且长期通电发热易烧坏线圈的不足。

    拍合式继电器磁保持双稳态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2881520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60030.4

    申请日:2012-09-21

    Applicant: 郏威栋

    Inventor: 郏威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磁保持双稳态机构。包括固定磁回路结构和磁路可动结构,其中,所述的固定磁路结构包括一绕有线圈的骨架,一铁芯穿在绕有线圈的塑料骨架中心孔内,铁芯的下端固定在L形轭铁的下平面中间孔内,在L形轭铁的垂直面顶端放置一条形磁钢;所述的磁路可动结构包括一前部铆有动触点的Г形动簧片中部固定一衔铁;磁路可动结构中的动簧片的后部竖面与固定磁回路结构中的L形轭铁的垂直面相固定,衔铁与条形磁钢相接触。本发明在每次给继电器线圈通电瞬间能快速使动触点与上下静触点的转换,决定动触点动作方向取决于电源的极性,所以使用稳固、电性能好、可靠性强。

    一种带磁保持机构的加速度继电器

    公开(公告)号:CN101673639B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0910024206.7

    申请日:2009-09-17

    Inventor: 陈汉宁 钱渭

    Abstract: 一种带磁保持机构的加速度继电器,其罩壳内的底板上装有接触机构和电磁机构,罩壳内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装有驱动机构,罩壳内左侧板的上端装有锁定机构,且驱动机构位于锁定机构与接触机构和电磁机构之间,电磁机构位于接触机构的后方,锁定机构作用在驱动机构的上端,驱动机构的下端作用在接触机构上。本发明驱动机构与接触机构相对独立,且衔铁转换后通过永久磁钢保持力锁定衔铁,避免了因驱动部分抖动时产生的触点抖动以及衔铁自身抖动时产生的触点抖动,提高了接触系统的抗振动性能和接触可靠性以及继电器的加速度稳定性及加速度精度。

    一种新型磁路结构的磁保持继电器

    公开(公告)号:CN102103944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910263872.6

    申请日:2009-12-17

    Inventor: 谭忠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磁路结构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该磁路部分包括U形轭铁、磁钢、衔铁、线圈架和线圈绕组;磁钢装在对应于U形轭铁口部的线圈架侧板上并夹在轭铁的两臂之间;该磁钢的充磁方向与U形轭铁的两臂垂直,磁钢的两端分别设为相同极性的磁极,磁钢的中间部位则为相反磁极;衔铁装在轭铁的口部外,衔铁的中间设有转轴,该转轴设在与磁钢的中间部位相对应的位置,以在衔铁进行翘翘板式运动时,衔铁的两端能够交替靠向轭铁两端中的对应一端,并通过磁钢的磁极结构交替在衔铁与轭铁中形成不同方向的磁回路。该结构为平衡式磁路,避免了原有不平衡结构所带来的弊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适宜大批量生产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