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快速闭合电路的装置和方法以及该装置的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2769253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110148176.8

    申请日:2011-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H1/48 H01T2/02 H05H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快速闭合电路的装置和方法以及该装置的用途。该用于快速闭合电路的装置包含具有主要电极和触发装置的主要火花隙。触发装置具有辅助火花隙,该辅助火花隙具有用于在主要火花隙中点燃电弧的辅助电极。辅助电极通过具有通道装置(9、10)的屏蔽单元(4)与主要火花隙屏蔽,该通道装置从屏蔽单元(4)的面向辅助火花隙的侧部(11)向其面向主要火花隙的侧部(12)延伸穿过屏蔽单元。根据本发明,该装置还包含喷嘴(6),该喷嘴具有最靠近辅助火花隙的第一端部和最靠近主要火花隙的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具有与通道装置(9、10)连接的入口开口(7)以及该第二端部具有出口开口(8)。

    一种提高串联补偿用火花间隙绝缘恢复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70818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957371.3

    申请日:2015-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串联补偿用火花间隙绝缘恢复性能的方法,包括步骤1:在串联补偿装置上安装瞬时通风装置;步骤2:瞬时通风装置采集串联补偿装置的火花间隙的交流电流,若采集到交流电流则向所述火花间隙送风,若没有采集到交流电流则待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串联补偿用火花间隙绝缘恢复性能的方法,不改变现有串联补偿装置用火花间隙的本体结构,便于安装改造,可行性好;不影响现有串联补偿装置用火花间隙的安全稳定运行,装置设计简便易行,可靠性高。

    具有低电压击穿的防雷器用串联间隙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62514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41403.4

    申请日:2014-11-14

    Inventor: 高煊慧 李长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低电压击穿的防雷器用串联间隙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其包括平面电极、绝缘介质、主放电间隙、辅助放电间隙,所述的绝缘介质位于平面电极之间,所述的主放电间隙由若干个相邻的平面电极与其间的绝缘介质形成,所述的绝缘介质内圈平面或断面处局部多点几何变形处理后在主放电间隙局部形成辅助放电间隙;利用电压在辅助放电间隙处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并使该处的空气在较低的外施电压下预先击穿,放电释放的电子会引发主放电间隙的有效自由电子及电子崩产生,使主放电间隙击穿;可以使防雷器具有更低而且稳定的保护水平,进而更可靠、安全地保护了设备。

    静电保护部件以及静电保护部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48086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378421.8

    申请日:2014-08-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H9/044 H01C13/02 H01G4/38 H01G4/40

    Abstract: 静电保护部件具备层叠多个绝缘体层而成的素体、被配置于素体内的线圈、以在多个绝缘体层的层叠方向上与线圈排列的方式被配置于素体内的ESD抑制器。ESD抑制器包含互相分开地配置的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以将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中的互相相对的部分彼此连接的方式接触于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并且含有金属颗粒的放电触发部而构成。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在多个绝缘体层的层叠方向上看较放电触发部更位于线圈侧。素体具有以在从线圈侧沿层叠方向看的时候覆盖放电触发部的整体的方式进行定位的空洞部。空洞部与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中的互相相对的部分彼此以及放电触发部接触。

    ESD保护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76981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080042983.5

    申请日:2010-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T4/12 H01T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放电能力优异、短路不良较少、且制造时无需特别的工序、生产率优异的ESD保护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ESD保护器件包括:陶瓷基材(1),该陶瓷基材(1)具有玻璃成分;相对电极(2),该相对电极(2)包括一侧相对电极(2a)和另一侧相对电极(2b)而成,所述一侧相对电极(2a)和另一侧相对电极(2b)在陶瓷基材内部以前端部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以及放电辅助电极(3),该放电辅助电极(3)配置成在相对电极之间分别与一侧相对电极和另一侧相对电极相连接,并从一侧相对电极跨至另一侧相对电极,在放电辅助电极与陶瓷基材之间具有用于防止玻璃成分从陶瓷基材浸入到放电辅助电极中的密封层(11)。

    无局放复合玻璃纤维缠绕管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6731B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010109659.2

    申请日:2010-02-12

    Inventor: 吴亚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局放复合玻璃纤维缠绕管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芯模表面涂脱模剂;芯模安装到数控缠绕机上,缠绕过程由微机控制自动完成;芯模上缠绕纤维或无碱沃兰布;树脂胶的配制,树脂胶由环氧树脂、固化剂、增韧剂、二氧化硅、消泡剂组成;真空注入树脂胶,注胶完毕,关闭阀门阶梯加温固化成型。结构筒单,重量轻,韧性好,抗冲击能力强,抗拉强度高,抗弯曲,抗扭曲能力强,纤维分布更精确,广泛用于电力电网、变电站、通信设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