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热值低氮底烧温度自调节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198025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32204.9

    申请日:2025-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热值低氮底烧温度自调节燃烧器,本发明涉及热能工程领域,包括转接组件和燃气喷头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转接罩,转接罩的底部通过四颗内六角螺栓固定连接有底盖板,转接罩的后部通过四颗内六角螺栓固定连接有后盖板,转接罩的内部贯穿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筒,风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接法兰,风筒的顶部通过对接法兰固定连接有拢火罩,拢火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缩口,通过设置转接组件和燃气喷头组件,将助燃风分成旋流助燃风、中心助燃风和外围助燃风,并将燃气分成中心燃气和外围燃气,使得燃气和助燃风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混合燃烧,达到了优化燃烧过程的有益效果。

    基于软测量的油田加热炉盘管结垢多维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467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91610.4

    申请日:2024-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软测量的油田加热炉盘管结垢多维度评价方法,本发明从结垢层严重影响管径内径与传热效率两个角度切入,利用软测量的方法,通过建立盘管管道从入口处至出口处的轴向温升模型与管路压降模型,结合历史运行数据与聚类分析手段,求解出管道传热系数与管道内径表示值,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的传热系数与管道内径的变化,从多个维度来综合评估水套炉盘管内壁的结垢情况,以便及时给出清垢提示。以水力热力模型为基础,基于历史运行数据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盘管结垢的软测量间接判断方式,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与前端结合,将结垢导致的管径变化与传热性能变化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员工判断清垢时间。

    基于数字孪生的燃烧器实时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7599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22075.9

    申请日:2024-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数字孪生的燃烧器实时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包括总体逻辑和界面功能流程,所述总体逻辑包括五个主要模块,分别为物理空间、数字孪生系统、低代码开发平台、数据存储及传输系统、和数字孪生智能燃烧器实时控制系统。实时性和精准度:通过数字孪生模型的实时数据反馈和同步,实现对燃烧器操作的更精确控制,优化燃烧效率和降低排放,开发效率和灵活性:低代码开发平台使得系统的开发和迭代更快,更易于适应不同设备和配置的需要,降低了技术门槛和维护成本,数据管理与安全性:高效的数据存储及传输系统确保了数据的实时性和安全性,支持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基于数字孪生的油田站场监测数据高效压缩存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2601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94165.4

    申请日:2024-06-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田站数据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数字孪生的油田站场监测数据高效压缩存储方法,所述该油田站场监测数据高效压缩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步:分类数据存储机制:取消存储入库的部分点位,操作按钮点位取消存储入库(如提火、降火、手自动切换、启动、停止等);第二步:管理数据存储频率机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变化较小且及时性不高的点位(如环境温度),设置更高的存储频率。高效压缩算法:本发明采用专门针对时序数据的压缩算法(如Gorilla、Delta+FPC等),能够充分利用数据的时序相关性和趋势性,通过采取数据的压缩策略和存储方案,实现更高的压缩率,能节省将近90%的存储空间,极大的节约服务器的存储空间,降低了运营成本。

    一种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90721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1315997.5

    申请日:2023-10-12

    Inventor: 李彩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内侧壁上固定有靠近烟气输入管的一端处的过滤板,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位于过滤板和烟气排出管之间且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的间隔封闭组件和间隔出水组件;本发明中烟气通过过滤板净化后通入到间隔出水组件的正下方,间隔出水组件将冷水均匀地喷出到烟气中,从而进一步去除烟气中的小颗粒固体杂质的同时对烟气进行换热,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间隔出水组件和间隔封闭组件同步对烟气和冷水进行间歇式放出,固定量的烟气位于间隔出水组件的正下方,从而使得固定量的水喷出到固定量的烟气中进行换热,使得烟气和冷水呈固定比例地换热,进行从而有效提高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的充分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孪生体智能抄表巡检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9372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64674.1

    申请日:2024-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孪生体智能抄表巡检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巡检配置模块、图像采集模块、仪表盘检测模块、仪表盘刻度线与指针提取模块、透视校正模块、示数读数模块、告警模块、显示模块,通过在3D孪生空间设定巡检程序,将生产环节各类指针式机械表读数进行图像化采集,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数字化识别,通过目标检测、语义分割、透视校正、圆转矩形、矩形转一维数组,无需角度校正,无需基于形态学的霍夫圆、霍夫直线检测等,即可实现仪表读数的自动获取以及孪生空间读数的自动更新,同时针对脱离安全范围的读数作出及时的可视化报警提示,完成基于数字孪生三维仿真模型的自动巡检功能。

    一种转油站无人值守模式下设备工艺产能的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2953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19431.6

    申请日:2024-0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油站无人值守模式下设备工艺产能的管理方法,涉及油田站场设备工艺产能管理技术领域,一种转油站无人值守模式下设备工艺产能的管理方法,具有以下步骤:井间来液汇总步骤,统计井间来液经计量间、阀组间汇总后流向三相分离器的汇管走液量;设备额定产能与状态效率获取步骤,对加热炉与泵设备状态效率与额定产能的获取;站场处理能力评估步骤,进行站场处理液量的能力评估;工艺产能配置风险判断步骤,计算满足生产目标温度下,加热炉、泵设备处理走液量能力,提示掺水、热洗、外输工艺是否存在不合理配置;同组工艺均衡配置步骤进行同组工艺间走液量的分配,按照额定产能或状态效率进行各设备产能分配,实现设备工艺产能的管理。

    一种加热炉的实时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482994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0752915.7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加热炉的实时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机设备,涉及加热炉控制技术领域,其通过获取加热炉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以此分析加热炉的相关部件信息并获取加热炉相关部件的仿真数据,并将加热炉相关部件的仿真数据进行三维模型仿真获取加热炉的三维仿真模型,再基于三维仿真模型的提示信息控制加热炉相关部件动作,使得能够根据加热炉的当前状态对加热炉进行精准控制,避免出现由于控制不当影响加热炉正常工作的情况,进而保证加热炉正常运行并达到良好的加热效果,且该方法通过应用程序调整加热炉的运行状态或者更新加热炉相关部件的参数,操作更加方便且能够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一种复合式热泵系统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5364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82158.0

    申请日:2023-06-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发生器、吸收器、蒸发器、冷凝器、引射器、溶液热交换器、溶液泵和管路系统,引射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蒸发器内的喷淋管连通,蒸发器的液态冷媒出口通过管路与引射器的被引射介质进口连通,蒸发器的蒸汽出口通过挡液装置跟吸收器的蒸汽进口连通,吸收器的溶液出口通过管路跟溶液泵进口连通。相比于常规吸收式热泵而言,本申请中的复合式热泵系统,可以利用更低品位的废热,制备出更高品位的热水。另一方面通过引射器回用了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压差能量,取代了冷媒泵,降低了设备成本和运行电耗。

    一种新型高效吸收式热泵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3450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82938.5

    申请日:2023-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高效吸收式热泵,包括:蒸汽式压缩机、一级发生器、吸收器、溶液泵、节流装置、蒸发器、冷凝器、溶液热交换器、二级发生器、引射器及冷媒泵;一级发生器、二级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采用管壳式换热器;一级发生器与蒸汽式压缩机连接,蒸汽式压缩机与二级发生器连接,二级发生器与引射器连接,引射器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经由节流装置与蒸发器连接,吸收器与冷凝器连接,吸收器经由溶液泵与溶液热交换器连接,溶液热交换器分别与一级发生器、二级发生器连接;蒸发器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连接有冷媒泵,本发明具有更高的制热系数COP值和制出热水温度,解决了低温热源温度品位对制出热水温度品位的限制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