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铝合金重水箱嬗变硅分布的方法与计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427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24980.7

    申请日:2025-01-08

    Abstract: 一种计算铝合金重水箱嬗变硅分布的方法与计算装置,属于核工程领域。计算铝合金重水箱嬗变硅分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供反应堆模型,并基于反应堆模型利用蒙特卡洛程序建立三维粒子输运模型;结合中子与Al‑27、Al‑28和Si‑28的反应截面和响应函数,进行三维中子‑光子耦合粒子输运计算;计算Al‑27的(n,γ)反应率空间分布、Al‑27的总吸收反应率空间分布、Al‑28的总吸收反应率空间分布以及Si‑28的总吸收反应率空间分布;最后计算得到硅在铝合金重水箱中的嬗变产量与空间分布。该方法能够计算得到精确的嬗变硅空间分布,提高铝合金重水箱中子辐照损伤定量化评价的模拟精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装置。

    一种高精度带内齿结构变径无缝传热管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8819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07451.9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高精度带内齿结构变径无缝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得高精度传热管光管中间品;b、对所述中间品进行第一次冷加工,使整支管材内齿结构形成,但齿形尺寸比最终齿形略高略窄,得到带齿中间品;c、对所述带齿中间品的一端进行第二次冷加工,减径减壁,减壁量为S1,此时内模齿形结构为最终齿形尺寸,得到小径段;d、对所述带齿中间品的另一端从所述小径段的冷加工停止处开始进行第三次冷加工,使之减径减壁,减壁量为S2,S2<S1,此时内模齿形结构为最终齿形尺寸,得到大径段。采用本发明制得的无缝传热管尺寸精度高,内表面结构特殊,外径变径且过渡平顺,管体直线度优的特点,可以同时实现传热、提供介质流道的功能。

    一种核工业用5系铝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2678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22499.6

    申请日:2024-07-29

    Abstract: 一种核工业用5系铝合金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熔炼坩埚与熔炼工具表面涂覆涂覆料,涂覆料包括纯水、水玻璃、氧化铝和氧化镁;按照2.4%‑2.8%的Mg,0.15%‑0.35%的Cr、0.02‑0.05%的Zr、0.02%‑0.04%的Ti,余量为Al的配比进行熔炼得到合金铸锭,杂质中Si≤0.1%,Fe≤0.12%,Mn≤0.1%,Zn≤0.1%,Cu≤0.1%,Ga≤0.04%,Cd≤0.003%,B≤0.001%,Li≤0.008%,Co≤0.001%,其它单个重量杂质不超过0.05%,杂质总量不超过0.15%;均匀化处理并热加工后得到成品铝材。该方法制造的铝合金能够有效减少嬗变产生的氦气泡,提高辐照环境下的使用寿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核工业用5系铝合金。

    一种安全壳顶部闸门泄露过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1316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0360733.6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污染过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壳顶部闸门泄露过滤系统,包括:泄漏收集装置,所述泄漏收集腔罩设在安全壳顶部的闸门上,形成泄漏收集腔;抽气单元,包括抽气管路,所述抽气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泄漏收集装置的侧壁上,用于将所述泄漏收集腔中的气体抽出;注水单元,其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水箱,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泄漏收集装置的侧壁上,用于向所述泄漏收集腔中注入液体;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避免了正常运行期间设备闸门长期浸泡在水中的腐蚀和密封老化,以及设备闸门打开时的不便,大大缩短换料的时间,同时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提升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种核反应堆的启动加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4489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0613923.4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反应堆的启动加热系统,用于向核反应堆的罩壳内的冷却剂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量输入装置,其用于将高温热介质通过加热管路输送至所述堆芯处,以使所述反应堆冷却剂升温;所述堆芯和所述热量输入装置之间还连接有回水管路,低温热介质通过所述回水管路流回至所述热量输入装置;所述加热管路位于所述堆芯处的一端的位置高于所述回水管路位于堆芯处的一端;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罩壳内,并通过管路与外部回路相连,以将热量导出至外部回路;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满足全自然循环核反应堆达到临界前冷却剂的升温需求,并保证一定的自然循环,保障反应堆启动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