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4057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95084.9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轨道车辆实车对撞试验系统,包括安装有专用软件的中央控制台、发射器和摆放在同一钢轨上实车和模拟车;实车背向模拟车的一端配置发射器;模拟车面向实车的一端从外到内顺序安装匀力板和测力传感器阵列,该端部侧面悬臂安装撞击测速装置和高速摄影装置;在撞击试验过程中:模拟车静止,发射器在有效行程内对实车进行加速,实车经过一定距离的无动力自由滑行后与静止在轨道上的模拟车发生碰撞,实车自由滑行的距离至少为发射器有效行程的1.1倍;实车与模拟车发生碰撞时的试验撞击速度为设定撞击速度的1-2倍,最低的试验撞击速度不低于每小时25公里;给模拟车配置发射器后,能够实现在同一轨道上两运动物体的相向或追尾的撞击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3541304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563859.9
申请日:2013-11-14
Applicant: 长沙铁信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E01D19/10
Abstract: 一种导梁走行式的桥梁检测及救援作业车,由导梁、动力车、检测车和救援车四个部分组成,该车在桥下作业。检测车和救援车的结构为多级桁架式,在液压油缸的作用下能够收缩和旋转折叠,救援车的桁架内部安装有起重装置。导梁上的检测车和救援车在过桥墩时,两车完全收缩折叠,其最大横截面尺寸在1.1m×1.1m内。桥梁检测工况下,救援车完全收缩折叠,检测车部分展开,提供用于桥梁检测的作业平台;救援工况下,检测车和救援车完全展开,在桥墩两侧搭接出门架结构,此时,救援车上的卷扬机位于门架中间,能够进行起重救援作业。本装置具有载人载物、桥梁检测和起重救援的功能,自行提供动力,具有通过桥墩的能力,检测作业范围广,可便捷有效地应用到桥梁的日常维护工作中去,还可作为铁路事故应急救援的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3306200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56042.7
申请日:2013-06-25
Applicant: 长沙铁信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E01D19/10
Abstract: 一种高速铁路高架桥梁检测及救援作业车,包括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的两架体,所述架体对称安装在高架桥箱梁的两侧,架体包括走行车体、起重门架、主工作平台、辅助工作台和竖井桁架。所述桥面走行车体与起重门架通过竖井桁架连接,竖井桁架下端安装所述辅助工作台和旋转装置,辅助工作台的端部安装起重支撑装置,旋转装置与伸入桥下的工作平台连接,所述主工作平台之间通过对接装置进行连接。所述起重门架中间部位安装升降装置。本车具有载人载物、桥梁检测和起重救援的功能,自行提供动力,具有通过桥墩的能力,检测作业范围广,可便捷有效地应用到桥梁的日常维护工作中去,还可作为铁路事故应急救援的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3279795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230556.5
申请日:2013-06-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N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员碰撞损伤的预测方法,铁道车辆发生碰撞后,铁道车辆客室内就座的非约束乘员与客室结构间由于相对运动继而发生二次碰撞,该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取乘员致伤影响因素,并分析乘员容易受损伤的身体部位,其次基于相关预测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再次基于实验设计方法选取的样本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利用训练好的预测模型进行损伤预测,最后评价预测模型精度。利用该预测方法,对同一初始状态的乘员在不同试验参数条件下的损伤参数进行预测,从而方便快捷地获得想要得到的乘员损伤指标,大大减少重复试验次数,提高客室内结构参数设计效率。该发明为评估现有和新设计的铁道车辆客室内饰结构参数的安全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207058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33608.7
申请日:2013-04-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空气阻力系数的动模型测量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动模型测量方法采用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台及动组模型;动模型测量方法的步骤包括场地设备准备、采集数据、获取计算速度和计算加速度、计算空气阻力系数;a、动车组模型为2-8节的1:10-30的实车模型,质量为10-30公斤;b、在动车组模型上设置标识线;c、至少一部数码相机布置在轨道的同一侧,并与计算机连接;d、动车组模型以设定初速度在指定位置开始自由滑行;e、指定数码相机捕捉数码照片;f、计算机识别数码照片并建立标识线时间坐标体系;g、以不同的初速度按步骤d-f顺序执行两次;在实际应用时,以不同的初速度按步骤d-f顺序执行三次。
-
公开(公告)号:CN103018477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32771.6
申请日:2012-12-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风速风向的装置,包括迎风受力体、变形杆(2)、安装座(3)、传感器(4)、数据线(5)和安装有专用软件的主机(6);迎风受力体、变形杆(2)和安装座(3)从上到下顺序组装在一起;传感器(4)安装在变形杆(2)上,其输出端通过数据线(5)与主机(6)电连接;迎风受力体由两块相互垂直的竖板(1)组成,它们立体相间垂直和/或互相贯穿垂直。变形杆(2)上安装传感器(4)的部位的横截面呈矩形结构。装传感器(4)为拉伸应变片(7)或拉伸应变片(7)和压力应变片(8)。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构造简单合理,解决了本技术领域的技术难题,克服了临界雷诺区的技术难题,使得测量精度更加精准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2722661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31810.9
申请日:2012-07-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通过长大隧道时隧道出口微压波的预测方法,所述预测方法的步骤包括分区、网格生成、网格计算和预测结果输出;依据微压波的形成原理,划分出区域1到区域n共n个区域,区域1采用Delaunay三角化方法生成非结构网格,用于计算压缩波的形成;区域2到区域n-1采用求解椭圆形方程的方法生成结构网格,用于计算压缩波的传播;区域n采用求解椭圆形方程的方法生成结构网格,用于计算微压波的形成和传播;在区域2至区域n-1的各区域的指定位置,设置一个用于计算判断压缩波是否全部传入该区域的压力阈值;在区域n的指定位置,设置一个用于计算判断微压波是否全部传入隧道出口区域n的压力阈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742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74510.1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F16F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板啮合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包括多孔固体元件;多孔固体元件至少为两件,相邻两多孔固体元件之间设置活动隔板,一组多孔固体元件及其活动隔板构成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安装在通孔端板、导杆和盲孔端板之间;导杆上套装通孔端板、活动隔板和盲孔端板,在导杆的中心轴线上,相邻的活动隔板的对应位置分别配对设置环形凸台和凸台啮合孔,而通孔端板和盲孔端板上只设置环形凸台;当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受到外力作用被压缩到一定尺寸时,相邻的环形凸台和凸台啮合孔彼此啮合,且活动隔板和通孔端板在沿导杆上能够滑动。本发明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撞击吸能容量大,工作平稳可靠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741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74508.4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F16F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板导轨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包括多孔固体元件;多孔固体元件至少为两件,相邻两多孔固体元件之间设置活动隔板,多孔固体元件的件数比活动隔板的件数多一件,一组多孔固体元件及其活动隔板组成串联式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安装在通孔端板、导轨和导轨端板之间,导轨位于通孔端板外侧的一端安装预紧件;导轨上套装通孔端板、活动隔板和导轨端板;导轨上设置导槽;活动隔板和通孔端板与导槽对应的位置设置尺寸和数量相匹配的导向头;当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受到外力作用被压缩时,活动隔板和通孔端板在导杆上滑行到设定距离。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撞击吸能容量大,工作平稳可靠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776513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10105754.5
申请日:2010-02-0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M9/08
Abstract: 一种高速列车车体交变气动载荷试验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台和鼓风机GF;鼓风机GF进风口两侧各自分别连接阀门F1、F3,阀门F1之前顺序连接消声器X1和空气滤清器L;鼓风机GF出风口两侧各自分别连接阀门F2、F4,阀门F2之后连接消声器X2;阀门F3、F4之后各自分别连接流量调节阀Q1、Q2后再连接到被试车体;被试车体上安装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其内安装温度传感器;所述装置还可设置安全阀AF、单向阀门D1-D4。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人工模拟的交变气动载荷符合实际情况,检测的数据可靠性高;可以在无人值守时全天候工作。适合于铁道高速铁路机车车辆的新造或者定期复查进行的交变气动载荷疲劳试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