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7650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55705.8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电资料记录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摄像模块无死角探测采集闪电发生时的图像数据;光传感器模块通过光辐射接收机对采集的信号进行调理后,获取探测范围的空间光辐射信号;慢天线,用来记录该次闪电的低频电场变化信号以及探测闪电持续泄放电流通道的电场慢变化波形;信号处理器对摄像模块捕获的图像数据进行高速处理,根据前后帧的亮度差别判断是否存在闪电通道,给出开始同步采集的触发信号;多路信号同步采集器,同步采集光辐射信号和慢电场信号,其采样的启动和停止根据信号处理器的输出判据实施;对时模块,对多路信号同步采集器进行授时,同时保证慢天线、光传感器模块和摄像模块时间保持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1584228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043648.1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接闪装置及电极接闪系统,电极接闪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极;两个电极间隔设置形成电极带,两个电极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电极接闪系统包括叶尖接闪器、叶片组件以及至少两个的电极接闪装置;叶片组件的一端与叶尖接闪器连接,两个电极接闪装置分别设置于叶片组件的相对两侧,电极带的一端与叶尖接闪器连接,电极带的另一端与叶片组件中的下引导体电线连接;电极接闪装置用于屏蔽叶片组件的表面电场,抑制叶片组件表面放电;通过设置电极接闪装置,对叶片组件及内部的下引导体的表面电场起到屏蔽作用,抑制叶片组件的表面放电,保护了叶片组件最易遭受雷击发生损伤的位置,有效降低失效导致的叶片组件雷击受损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79695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1609257.9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风电机组防雷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其核心是一种风电机组正负极性雷击综合风险的评估方法,将正极性雷击纳入防雷系统性能评估考量,通过计算正极性雷击和负极性雷击作用下风电机组雷击风险系数,考虑目标风机周围环境中自然雷电正负极性比例,对不同极性下雷击风险系数进行折算,得到风机任意位置的综合雷击风险,本发明给出的评估方法,可更为准确全面反映风电机组所处雷暴环境的综合特征,弥补了此前分析方法只能给出负极性雷击下雷击风险的不足,为风机防雷系统设计提供了分析工具与检验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03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616286.6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雷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从连续生产的电阻片中抽取预设数量的电阻片;对抽取的每个电阻片均注入预设能量,破坏电阻片;根据各电阻片破坏前的能量和出现故障的概率允许值确定所有电阻片的额定能量;根据所有电阻片的额定能量确定避雷器中所需电阻片的数量;将确定数量后的各电阻片进行装配并进行隔弧处理以形成避雷器。本发明中,抽样步骤、破坏试验步骤、能量确定步骤和数量确定步骤确定电阻片的额定能量,使得缺陷的电阻片的数量大大降低,并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而大幅降低避雷器出现的故障率,装配步骤优化现有避雷器的结构设计,有效抑制电弧的发展,避免避雷器出现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402428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42701.2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晶闸管阀型可控避雷器支架、一体化结构及抗震校验方法。该支架包括:避雷器支架;晶闸管阀支架,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支架的一侧,并且,所述晶闸管阀支架与所述避雷器支架相连接;晶闸管阀检修平台设置在所述晶闸管阀支架和所述避雷器支架的一侧,并且,所述晶闸管阀检修平台与所述晶闸管阀支架相连接,所述晶闸管阀检修平台、所述晶闸管阀支架和所述避雷器支架形成一体化结构。本发明将避雷器本体和晶闸管阀及相关组件进行一体化安装,极大地提高了避雷器一体结构的结构强度,以及提高了可控避雷器的力学性能和抗震强度,确保该可控避雷器满足安全、稳定、长期运行的工程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39398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16287.0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 , 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 , 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抑制电阻片闪络的避雷器及其组装方法,抑制电阻片闪络的避雷器,包括:避雷器芯体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电阻片以及各电阻片两端设置的金属垫块;固定装置通过夹紧避雷器芯体的两端固定避雷器芯体;绝缘层包覆于避雷器芯体和固定装置的外侧,绝缘层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沿其轴向分布的橡胶环;金属端盖,两个金属端盖分别设于避雷器芯体的两端,且至少一个金属端盖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该避雷器的固定以及多个避雷器的串联。金属垫块能够调节相邻的两个电阻片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够调节整个避雷器芯体的高度。绝缘层能够抑制缺陷电弧的闪络电弧,有效隔离并保护相邻正常电阻片,避免单个电阻片缺陷导致整个避雷器的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769114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606530.2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H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选择可控避雷器中晶闸管阀参数的方法,避雷器本体分为受控元件MOA1和固定元件MOA2,控制单元CU由晶闸管阀K和触发控制系统组成,受控元件MOA1和控制单元CU并联;关键参数选择是晶闸管阀型可控避雷器的研制基础,只有确定了系统对其具体参数要求,才能进行选择合适的晶闸管元件,晶闸管阀型可控避雷器可限制任何形式的操作过电压,给出了持续运行电压、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四种电压应力下,确定晶闸管阀参数选择方法和选择结果,其中断态重复峰值电压VDRM可取8kV,电压上升率dU/dt为0.038kV/μs,浪涌电流ITSM不小于24.6kA,电流上升率di/dt为22.0kA/μs,漏电流IL中全电流不超过5mA,其中阻性电流应不超过1mA,选择KP1900A/8500V型号晶闸管。
-
公开(公告)号:CN11255779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59105.5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荷电率直流母线避雷器动作负载试验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采用冲击电压或直流电压的方式,将试品内部进行加热,记录试品的实际最高温度;对试品施加实际运行电压,监测试品的内部温度,直到内部温度达到稳定状态,确定试品的热平衡温度;在热平衡温度大于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则高荷电率直流母线避雷器的动作负载试验的起始温度为热平衡温度,否则高荷电率直流母线避雷器的动作负载试验的起始温度为预定温度;根据实际最高温度以及热平衡温度,确定实际最高温度以及热平衡温度的温度差,确定避雷器吸收额定电压的热能量后的升高温度;在温度差大于等于升高温度的情况下,确定高荷电率直流母线避雷器动作负载试验通过。
-
公开(公告)号:CN10805110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711261662.4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旭京坤(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雷器试验用测温装置,包括:用以将避雷器试验系统中产生的冲击电流导通于壳体表面的金属层、用以将避雷器相关试验中产生的高温环境隔离于壳体外的隔热层和用以将避雷器相关试验中的高电压环境隔离于壳体外的绝缘层;测量单元与避雷器相关试验中的所用的电阻片相接触,用于获取电阻片的实时温度信号;处理单元与测量单元相连接,用于接收实时温度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实时温度数据。本发明提供的避雷器试验用测温装置,通过在壳体的金属层与绝缘层之间设置隔热层,通过隔热层将试验中产生的高温环境隔离于壳体外,能有效保证整个测温装置在实时获取电阻片温度的同时不被高温环境损坏,保证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有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149869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844276.3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线路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预测方法及系统,属于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针对直流输电线路,获取直流输电线路的基础信息数据,并进行直流输电线路杆塔塔头间隙的放电试验,获取间隙放电的特征数据,对基础信息数据及特性数据进行训练,获取训练模型;获取待测直流输电线路的基础信息数据,并输入至训练模型,获取输出数据,所述输出数据即为直流输电线路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本发明与传统的杆塔塔头间隙放电电压计算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不需要繁琐的计算程序,只需要输入均压环尺寸、气象参数、塔身宽度、间隙距离即可实现击穿电压的预测。
-
-
-
-
-
-
-
-
-